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28):11-11
选用一个好干部。可以造福一方百姓;选用一个差干部,就要耽误一方百姓;选用一个坏干部,还会祸害一方百姓。所以组织部长搞腐败。干部群众最痛恨。因此。我们必须用最严格的选择标准、最严格的思想教育、最严格的纪律约束、最严格的综合监督选用和管理组织部长,保证组织系统风清气正。  相似文献   

2.
声音     
《党课》2007,(10):120-120
“内无妄想,才能外无妄动。” “日理万机,万机第一机是百姓的生活,第二机还是百姓的生活.万机加在一块儿,都是百姓的生活。说干部日理万机,就是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想着百姓。”  相似文献   

3.
赵亚兴 《奋斗》2004,(12):55-56
共产党的干部是为百姓谋利益的,自然应该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至今人们还记着他和百姓打成一片的感人事迹。那年,清明节,焦裕禄的墓前,一位白发苍苍的失明老人跪在那烧纸钱,说“如今俺家收成好了,富裕了,老  相似文献   

4.
闫贵福 《求贤》2014,(11):18-19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天津市红桥区干部考察工作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他们在考察干部常规工作之余,独辟蹊径,创新提出考察干部进社区,并印发了《红桥区关于干部考察工作进社区的意见》。自《意见》印发以来,考察干部工作已形成全民参与之势,得民心、顺民意,评价干部工作进入寻常百姓家。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当评价干部的意识深入每一个百姓思维中时,百姓成为监督员,每位干部将更加自律自觉,全体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对传统干部考察工作的有益补充,亦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百姓习惯称干部为"父母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契约论认为是百姓让渡权利才有政府,干部所吃公饷来源于百姓的纳税,故而干部又变成了公仆,百姓又变成了"衣食父母"。其实,离开了权利保障的基础,离开了双方理念的共识,无论是反感将干部称为"父  相似文献   

6.
“承诺年年一个样,搞来搞去走过场。”提起往年的干部公开承诺活动,乐至县劳动镇七门村的不少村民很有意见,“不少干部的承诺内容假大空,百姓所需的‘干货’却很少。”  相似文献   

7.
“凭政绩用干部”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但现在我们的干部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政绩很容易看得到的情况少而又少。因此,“凭政绩用干部”无疑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不少地方对干部的政绩是一年一考核。笔者以为这种考核办法容易造成一些干部急功近利,为刻意追求政绩,就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短、平、快”项目,上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虚报浮夸,玩数字游戏,很少有像谷文昌、吴金印等同志那样,只想为百姓多造福,根本不以个人进退为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少数干部创政绩不计成本。不…  相似文献   

8.
"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显然是用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专用语,既可以对一个好领导定性,也可以对一个不合格干部定性。"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老百姓用它来评价那些没有"老爷"气、没有官架子、没有官派头的人民公仆。像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和李润五这样的好干部,老百姓就曾经用"当官不像官"去评价他们。因为他们从未因为头上戴了顶"乌纱"便官气十足、搞特殊化、将自己凌驾于百姓头上,而是永远将自己视为沧海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干部驻村作为多途径锻炼干部的一种有效形式,既为基层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富有实践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应当引起重视。  少数干部驻村,一是当“攀客”,一进村就住进富人家,很少进五保户、贫困户家中看看、问问,百姓称之为“嫌贫爱富”干部;二是当“稀客”,名义上驻村,实际上一年到头进不了几次村,村民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百姓称之为“下乡镀金”干部;三是当“说客”,指手划脚,评…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老区南江县,有这样一位纪检干部,腐败分子恨他;秉公执纪,铁面无私;纪检鉴定干部敬他:一身正气,勇于开拓;山村百姓受他:平易近人,扶贫济困……他就是南江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万先。  相似文献   

11.
用忠诚,维护党和国家利益; 用爱心,为好干部撑起一片蓝天; 用真情,倾心构筑党和百姓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2.
进千家门,听百姓音,办农家事,解群众忧。这样的干部最受群众欢迎,这样的做法最能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人民网推出“百姓与基层干部”网上问卷调查,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百姓如何看待基层干部。调查显示,对于基层干部作风,“缺乏责任心、作风浮夸,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和“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追求短期政绩”的干部“政绩冲动症”成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身患此症的领导干部,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7):71-71
湖北省随县探索出一条以“三门培养”锻炼“三门干部”(“三门干部”是指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的公务员)的特色培养之路。走“百姓门”增强“三门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三汤道台”——清代著名清官汤斌,为官多年,崇尚简约,两袖清风,他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廉洁自律,居家简朴,一日三餐不离清水豆腐汤,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当地几位秀才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两袖清风,百姓爱怜当局者;一身正气,三汤可配后来人。”  相似文献   

16.
程煜佳 《求贤》2012,(3):34-34
“百姓是教好的,不是养好的,就像溺爱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爱的百姓也可能比较刁民。”说这话的那位佛山市人大代表大概不会想到,寥寥数语几天来掀起轩然大波,绝大多数闻者都认为此言不妥。  相似文献   

17.
组织部长了解党员、用好干部、管好人才的最好途径就是到基层去。在这一过程中,组织部长下基层应该坚持身心投入的原则,做到情系百姓、求真务实、勤于深入、提升修养,从而使“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一是情系百姓,组织部长要以真情诚意投身于基层一线。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正气》2001,(3)
心中有百姓 才能为百姓中共新绛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峰 撰文认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深深体会到“百姓书记”梁雨润事迹的核心就是心系百姓,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梁雨润精神的实质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因此,学习先进,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百姓。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是摆正位置。我们共产党人不论干什么工作,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第二要善待百姓。接待群众要热情周到,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联系群众要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克服高高在上、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19.
他像一座连心桥,快捷传递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爱,把党心民心连通; 他像一个冬天里的热火罐,温暖了上访群众的心; 他像一块砖,为建设小康、为民安居乐业铺路;  相似文献   

20.
<正>基层是广阔的舞台,也是培养好干部的土壤。兰辉、李林森、菊美多吉等优秀党员干部,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心中百姓事情无小事,他们扎根在百姓中间。干部下基层,应具备"三种姿态",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善于走村串户听民意,乐于深入群众解民忧。干部下基层要"放下架子"。当下,有些干部长期形成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