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木行 《创造》2001,(9):18-20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不是一个农业强省。1999年年末,农业人口3538万,占总人口的85.4%;农村劳动者1878.8万人,占社会总劳动者的83.4%;80%左右的工业原料、70%左右的财政收入、60%的出口商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可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状况在云南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能否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甚为重要。因此,如何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昆明市嵩明县发展“订单农业”的实践带给了我们一些鲜活的启示。订单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订单农业”也就是规…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政策》2010,(9):62-64
“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任务确定从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获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要完成四大任务:一是保障供给,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600亿斤以上;二是促进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顺利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三是夯实基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建设,稳定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段笃屏 《山西政报》2006,(10):34-34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和难点在农村,与农村经济相伴随的是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村”论“农村”.就“增加农民收入”论“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找到适合农村经济现状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思路,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工作机制和经济体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组,199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08.8亿元,三级财政收入24.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5333元.与1978年比,增长的速度是十分喜人的;与1995年比,则分别增长20%、19.8%、28%、13.毛%.为了保持南海市经济的持续、使康、高速发展,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一、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南海市农村勇往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九五”期间,应坚持实施“决战‘九五’,主战场在农村”的发展战略.一是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三高”农业,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  相似文献   

5.
刘炼 《新重庆》2006,(1):26-27
秀山现有农业人口53.7万人.占总人口的87.8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农村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秀山县要建设“经济高地”.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八个目标”.扎实深入地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就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抓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发展也要靠两个转变、农村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方面不断做出新贡献,努力探索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成功路子。江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顺利完成“九五”和201O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  相似文献   

7.
朱孝先 《人事管理》2000,(10):32-32
聘用制干部是一个时期的特殊群体,也是农村和农业工作发展的需要目前,乡镇“七所八站”中的人员有八成是聘用制干部: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调动好广大聘用制干部的积极性,无疑对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植培 《人大研究》2001,(1):112-116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的4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收入由2.46亿元增加到4.27亿元,年均增长11.7%。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24.91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粮经比例由72:28调整为52:48;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不断显现出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这是对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面临困难的一个判断。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产业化在广东的实践及效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省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提前8年实现了第二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全国都居第一位。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项经济指标都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农业商品率73.4%,位于全国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水果总产量、水产品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农业总产值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农村经济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可以说是近年来广东突出发展“三高”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的“…  相似文献   

11.
廊坊是一个农业市,84%的人口在农村,但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市人才总数的0.4%,高级人才尤为短缺。针对这种情况,廊坊市人事局提出了为农业农村服务的七项具体措施,努力拓展人才人事工作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把乡土人才开发纳入全市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对农村的人才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把实施“人才带动”列入了1999年全市“二六二”经济工作目标,这既对人才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也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80%,有60%的县、65%的人口处在山区。在这样一个农业经济占到相当比重的农业大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和决定性因素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才最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人事部门的同志,要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面向“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拓宽服务领域,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由于中央农业政策的成功,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比较高,各地党委、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之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97年总产9850亿斤,全国人均占有量超过4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养殖业保持快速增长,1997年肉类产量5354万吨,水产品产量3561万吨,分别是九十年代初的2.2倍和2.8倍,禽蛋、水果。蔬菜产量也有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殖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近40%,比九十年代初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农村二…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 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小城镇在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城镇在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城镇是周围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周围农村地区的“大脑”和“心脏”,起着辐射作用;(2)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02,(4):12-13
山东是个农业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中,妇女占70%以上,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广大农村妇女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全国妇联的部署,在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中,我们从山东实际出发,以提  相似文献   

16.
林双川 《半月谈》2004,(9):32-36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搞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新思路.中央重新审视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工作新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的措施。政策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实为多年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7.
叶欣 《公民导刊》2005,(2):52-53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兼有的直辖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3%,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市绝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极大,“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重庆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农业法制建设也成为全市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青云 《新东方》2008,(3):18-21
近几年来,海南省对农村小额信贷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7年主题为“小额信贷、服务三农”的中国(海南)农村小额信贷国际论坛的举行也是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契机。海南作为中国唯一以农业、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特区,60%是农民,80%的土地在农村,约33%全省生产总值来源于农业,农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基础地位和支柱地位,海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急需小额贷款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与思路唐仁健,黄其正我国农村改革走过了16年历程.在改革的推动下,1978—199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5.9%,而同期世界农业年均增速仅为1.8%,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20.
姚彬平 《今日浙江》2006,(19):56-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总任务和总抓手。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树立新的人本观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权益,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根本办法,也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经济增长无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手段。因此,在“三农”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