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3,(9):28-29
近年来,全球大震巨灾频发,特别是2004年印尼地震大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大海啸等一系列大震巨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防震减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地震灾难经验教训均证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险技能的高低,对震后能否科学、高效地开展自救互救,挽救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的伤痛还未抚平,2013年4月,四川芦山一场7.0级的地震再次重创天府之国。无情的灾难,瞬间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西南处,国有殇,中华民族再一次奏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悲壮交响。大震巨灾发生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在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要深入、持续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倡导公众要具有防灾减灾的意识,用科学的减灾技能应对灾害,守护生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06,(1):4-5
2005年12月3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表示,中国正在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出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国基本上达到抗御六级地震的能力,东部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着力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沈峰 《中国减灾》1999,9(2):3-6,8
1994年国务院提出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即:“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为落实我国十年防震减灾措施,1995年11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为...  相似文献   

5.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12,(10):14-14
2012年5月1日,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我区是华南内陆地震的活跃地区,地震活动存在“小震级、高烈度、大破坏”的特点,地震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减灾救灾历史上,翁文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积累的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考察海原震区,倡导防震减灾 1920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发生8.5级地震,死亡23.6万人.1921年4月15日,翁文灏等6位专家受中央政府派遣,自北京出发,经绥远(今呼和浩特)进入海原地震灾区,进行科学考察,至8月结束,历时4个月.这是我国由中央政府第一次拨专款组织的级别高、规模大、历时长、成果多、影响深远的地震现场科学调查.这次地震现场考察是翁文灏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起点,并由此开始倡导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7.
汶川特大地震用血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学、法律,专与群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把震情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急救为重、服务为先、抗震设防作为抓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防震减灾应对机制才是有效防震减灾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地震发生时,农村民居倒塌毁损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因此,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地震安全民居建设是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3,(6):31-31
本刊讯(通讯员 陈永生)5月6日,永安市大湖镇人大组织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参加防震减灾知识讲座,7日上午,代表们在大湖中心小学现场视察了地震避险应急演练和大湖镇地震救援应急分队演练。代表们建议,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长效宣传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地震知识普及和防震减灾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抗震设防规划,不断提高监管能力,镇政府要积极落实地震部门的职能职权,从源头上严把全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口,确保重大重要工程万无一失,一般工程监管全覆盖;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加大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做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4,(9):30-31
地震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耍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不能单靠地震预报这一个环节。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我国的防震减灾道路可以概括为“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11.
5年来,中国地震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的精神,依照防震减灾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成效,为我国减灾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2000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在“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法制和科技,大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中国地震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新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和全国地震部门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新疆吐鲁番地区地震局地震监测基础能力薄弱,地震应急处置能力落后,设备、信息系统建设不能适应地震突发事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陈粒 《创造》2008,(7):20-23
震撼世界的“5·12”大地震给云南敲响了警钟。 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部分县(市、区)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地震活动较为频繁,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从汶川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成为我们云南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汶川特大地震用血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学、法律,专与群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把震情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急救为重、服务为先、抗震设防作为抓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防震减灾应对机制才是有效防震减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06,(1):34-35
(一)主要依据 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18条;2、行政法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第15、16、17条;3、地方性法规:《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第24条;4、部门规章:《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第7条。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7,(3):17-19
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 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以下简称农居工程)是国务院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实施农居工程,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取得了明显成绩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江西政报》2008,(9):34-36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地震局建设部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逐步增强农村整体防震减灾能力,现就我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提出如下意几尢:  相似文献   

18.
林斌 《人民政坛》2013,(10):26-27
历史上,福建陆上及近海地区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小震不断,中强地震时有发生。新修订的《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警示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9.
据《成都商报》消息,选址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建设的专业地震“科普馆”——成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计划今年10月建成开馆,展区部分免费向公众开放。该基地为两层结构,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分地震灾害区、地震知识区、防震减灾区、避震训练体验区、展望未来区共五大区域27项内容展示。馆内所有项目均适合各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08,(9):I0002-I0003
海南省地震局与海南省抗震办公室合署办公,是实行中国地震局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各项职责,承担海南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是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现拥有一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震地质、抗震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