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哲学著作,它巧妙地把哲学与革命结合起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文汇》2006,(5):29-33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托人给在苏联的两个儿子送去一批文学、历史、哲学书籍,《大众哲学》就是其中一本。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要带走的一批书中,《大众哲学》又赫然在目。这本备受毛泽东青睐的《大众哲学》的作者,就是早年斐声中外的青年哲学家艾思奇。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记者走进了北京南沙沟一栋普通的住宅,拜访了艾思奇的遗孀王丹一。于是,在数个小时的一问一答中,我们解读到更加真实的艾思奇。一“艾思奇”这个名字有点洋味,不知情者还常常发问他是哪国人,其实这是20世纪30年代他到上海之后才开始用的一个笔名,此前他一直叫李生…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革命实践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凝聚动员各阶层民众、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的重要思想武器。分析和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入脑入心的原因,可以为我们当前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勰 《党的文献》2017,(3):125-127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革命实践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凝聚动员各阶层民众、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的重要思想武器。分析和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入脑入心的原因,可以为我们当前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1934年出版的,从初版到现在已经66周年了。解放前共出过3版,现在以第一版为依据,再版发行。 我初读《大众哲学》是1936年,当时还是个青年学生。那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前夕,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广大知识青年对国民党政府媚日投降,镇压民众,大官们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行径,十分不满。中国到何处去,出路在哪里的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正在我苦闷彷徨的时候,读到不少进步书刊,特别是《大众哲学》,像一盏指路明灯,教青年们从世界观的高度去认识世界,使我们懂得了“旧社会必然要没落,新社会必然要产生”(《大众哲学》语)的真理,在黑暗中看见了光明,只有抗日救亡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坚力量。就这样,在《大众哲学》的启示和影响下,1938年我们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回答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从马克思创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大众哲学。辨证性和唯物性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方法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颠覆千年以来哲学的精英性、贵族性、缥缈性,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性、实践性、应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真正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大众性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肖丽 《党史纵横》2001,(3):11-11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同志在 30年代为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作的。   1934年 11月至 1935年 10月首先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第一、二卷连载,题为《哲学讲话》; 1936年印行第 4版时改为《大众哲学》。由于《大众哲学》的通俗易懂,打破了普通哲学艰深玄妙的神秘感,不必使大众读者花费很大的气力就可以接受,很受读者欢迎。到 1938年 2月就印行了 10版;至 1948年 12月时,已经印行了 32版。   《大众哲学》分为绪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五章。作…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少人还以为是个外国人,原来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写过一本书,名叫《大众哲学》,于1936年1月出版。这本“把哲学还给民众”的通俗化哲学著作.不到5个月就连续出了4版.十多年一直成为该出版社的畅销书,创下了连出32版的奇迹。蒋介石骂他的《大众哲学》害死人,还操着浙江奉化口音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11.
程金生 《求实》2004,4(5):28-31
本文从哲学与大众的关系来研究哲学的基本问题 ,以揭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不只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而更是一个实践哲学问题。哲学与人具有本质性的关联 ,它产生于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反思。哲学通过提供知识观而与大众相联 ,并因此规定了哲学基本问题的走向。不同于认识论哲学纯粹的理论性的知识观 ,实践哲学要求知识能够规范世界并改造世界。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哲学 ,它公开确立哲学与无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在此路向上 ,哲学基本问题围绕人类现实的历史性的解放事业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34):62-62
在云南腾冲和顺乡的艾恩奇故居,其内悬挂着一首小诗,乃蒋介石、蒋经国的幕僚马壁所写:“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马壁说,蒋介石溃败台湾后,将《大众哲学》放在案头时时翻阅,还推荐蒋经国也要读,说我不是败给中共的军队,是败给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相似文献   

13.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建构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重要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坚持人本思想,突出时代主题,注重解决问题,用好多样化手段,逐渐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使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切实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少人还以为是个外国人,原来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写过一本书,名叫《大众哲学》,于1936年1月出版。这本把哲学还给民众的通俗化哲学著作,不到5个月就连续出了4版,十多年一直成为该出版社的畅销书,创下了连出32版的奇迹。蒋介石骂他的《大众哲学》害死人,还操着浙江奉化口音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哲学的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思奇哲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大众化方向、中国化和现实化方向。艾思奇哲学的方向,是今天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和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人民哲学家"艾思奇诞辰100周年。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年轻的艾思奇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续发表了24篇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以《哲学讲话》集结出版,并在第四版时更名  相似文献   

17.
李达是我国哲学界的泰斗,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李达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理论”的历史任务,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艾思奇是我国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把哲学变成群众手中的武器,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但在艾思奇看来,"它不是装潢美丽的西点,而是一块干烧的大饼"。好一块"干烧的大饼"!这个比喻形象地点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髓所在,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颇有启示。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官兵,是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大众哲学》一  相似文献   

19.
沙平 《党史博采》2007,(7):23-26
艾思奇是我党内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曾创下连出32版的奇迹,可以说,在他没见到毛泽东以前,毛泽东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了。艾思奇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开始了较密切的交往,两人在哲学的交流和探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碰撞出一束束闪耀古今的思想火花。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一篇篇震古烁今的著作问世。在长期的来往和接触中,艾思奇对毛泽东敬仰有加,认为毛泽东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毛泽东则对艾思奇发自内心的评价:“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好”字,意义可谓广矣!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实现了从李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和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到肖前、李秀林等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上的重大改变,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