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三高”青年女性所面临的婚姻问题是当前我国出现的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三高”青年女性的婚姻问题主要表现为婚前的择偶难和婚姻不稳定两个方面。导致“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的原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  相似文献   

2.
婚姻挤压效应已经在中国城镇社会显现,适龄青年婚姻挤压承受状况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城镇1636个青年样本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统计模型,从人口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对青年婚姻挤压承受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低龄青年、省会及直辖市青年、高学历者、无资产者和领导干部是城镇青年婚姻挤压的真正承受主体。  相似文献   

3.
端正婚恋动机、理性选择婚姻方式、回归婚姻的本质是裸婚的应然之义。裸婚作为当代青年的婚姻新形态,是社会现实与青年主体能力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年自身,应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裸婚现象,优化青年的婚姻质量与生活品质,促进青年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汪茵 《青年论坛》2010,(3):31-36
通过对浙江青年政治参与的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代浙江青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参与状况及参与意识呈现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基本政治原则抱有积极的认同;二是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三是各行业各阶层的浙江青年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均衡性;四是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动之间呈现分化现象。基于对我省青年政治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从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网络环境净化、法律程序保障和共青团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探讨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年助残项目在助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外助残项目的重点也在于此。国外青年助残项目有着自己的特点,目标逐渐向强调青年人的教育机会和社会融入转化。在资助残疾青年上学、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软硬件环境改善、利用金融手段增加残疾青年的教育机会、针对妨碍社交的残疾的治疗以及利用体育活动促进残疾青年的社会融入等方面,青年助残项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剧烈变迁和性别失衡后果的逐步显现,青年婚姻支付压力急剧增加,主要表现为:婚姻支付数额高,彩礼索取现象明显;婚姻支付畸形增长,青年自身无力承担;婚姻支付的承担主体以男青年及家庭为主,且城乡差异较大。在婚姻支付的巨大压力下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导致婚姻市场中恶性竞争,诱发婚姻致贫和未来养老困境,促成姻亲关系与代际关系变化。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传统观念制约、物价上涨和消费水平提高、从众攀比以及婚姻挤压等多重因素是青年婚姻支付压力剧增的原因。因此,为了缓解婚姻支付压力不能仅靠婚姻支付观念的重塑,还需要从婚姻理性视角下拒绝婚姻攀比,发挥多方合力平衡婚姻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闪婚现象是农村婚恋研究领域新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探讨农村闪婚现象的产生及其快速发展。对婚姻礼仪与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原有的文化意涵逐渐远去,这就是本文所称的文化流离。农村闪婚的出现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无力的表现,更是现代性观念冲击农村青年婚姻观念的客观结果。农村传统文化的流离与解体是农村青年闪婚的内在原因,而农村婚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则构成了消解传统文化进而推动闪婚出现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8.
卢飞 《青年探索》2017,(3):58-65
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社会现象——青年离婚日益普遍。通过对皖北D村多起青年离婚事件的调查发现,当前发生在乡村社会中的青年离婚行为与乡村社会公共性消解有着密切联系:乡村公共生活逐渐衰落,使青年群体对社区认同感降低;乡村公共规则渐趋解体,对青年婚姻的规范作用缺失;乡村公共文化日渐消解,对青年离婚的整合作用下降,这些都表明乡村公共性的消解对青年婚姻失去了社会约束力,使离婚想法变成行动得以可能。同时,乡村公共性消解,乡村社会系统各部分功能也发生异变,使其在婚姻维护和整合方面的自发机制失效,进而导致青年离婚事件的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9.
于淼 《青年探索》2016,(1):42-47
残疾青年的社会福利问题是残疾人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残疾人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两个研究模型,分别是立足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个体模型以及随着残疾人运动而兴起的社会模型。通过梳理个体模型与社会模型的涵义,总结目前我国残疾青年研究领域的个体模型研究与社会模型研究共生的基本现状以及两种研究模型的关系,立足于更好地解决残疾青年的社会排斥问题,提升该群体福利的目的。应对残疾青年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进行重新反思和整合,提出以关注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来探索残疾青年的社会排斥经验。  相似文献   

10.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婚姻道德观是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婚姻世界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变迁的关键时期,社会规则、习俗、结构、制度、文化等方面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青年婚姻道德观在传统婚姻道德观基础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展现了诸多不同于以往婚姻道德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来已久,只是由于条件所限,直到今天才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价值取向本身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原因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原因。要正确对待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科学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3.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更宽阔的人生舞台,更全面的社会支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时代青年在面临着丰富人生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遭遇了诸多风险挑战。文章聚焦2022年,从新型城镇化、数字化时代、风险社会、老龄化社会等四个关系青年成长与发展的现实时空背景切入,关注“小镇做题家”“网络原住民”“985”青年、“90后”“00后”等四类青年画像,总结归纳了青年基层实践、青年人口流动、青年社会交往、青年粉丝文化、青年网络参与、青年社会心态、青年就业择业、青年教育焦虑、青年结婚生育、青年养老责任等十大方面的中国青年发展热点。“青年是标志时代最为灵敏的晴雨表”,通过本年度热点问题的回顾,从描述这些青年发展热点的现象表征入手,剖析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以期如实地反映青年温度,为全社会开展青年工作提供青年真实图景,为开展针对性的政策研究和学术分析提供更多思考和启发,助力形成推动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青年低生育现象、有何社会风险、缘何生成、如何破解为逻辑主线,着重从"不想生"的内在原因、"推迟生"的重要促因、"不敢生"的现实原因,即个体本位、家族观念、生存压力三个方面,探讨与分析青年低生育现象的生成缘由。针对上述成因,从完善普惠配套政策支持育龄青年"敢生能养"、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育龄青年"想生乐养"、构建新型生育文化倡导育龄青年"早生共养"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5.
打工青年跨省婚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关注打工青年的跨省婚姻现象,从其表现形式、发生机制和基本特征出发,来探讨跨省婚姻具有的社会意义.认为,跨省婚姻一方面具有西方婚姻革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使得婚姻在村庄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逐渐衰减,这种双重特性提醒人们,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农民婚姻生活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广州青年知识分子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时代特性。在择偶过程中注重精神追求与感官享受,对物质性因素考虑较少;婚恋行为趋于多元化,对婚姻的责任意识较强;性观念比较开放,但受传统性道德约束作用的影响,观念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家庭中两性信任度较低。我们应从学校教育、社会倡导、媒体宣传、社交平台建设等方面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形成正确合理的婚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青年白领"婚姻等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键 《青年探索》2002,(4):28-31
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严重,存在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婚姻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价值观的冲击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现代都市有相当多的青年白领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都有了新的特征他们已达婚龄,也具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条件,却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暂时不结婚的状态,即“婚姻等待”,从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新的思想观念和婚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青年群体是催生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和热点事件的弄潮儿.这些现象和事件体现着青年群体独特的社会心态和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从屌丝文化、青年娱乐文化、青年意见领袖、青年社交文化和女性热点事件等几个方面入手,分别对这些文化现象和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解社会现实和青年群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年礼文化缺失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青年的礼仪素养与社会期望值不符,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某些范围内也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四个方面对青年礼文化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开展青年礼育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主要从重大人生转折事件或社会制度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形塑青年生命历程形态的机制。而本文试图提出"父辈嵌染"概念,旨在论述父辈这一世代要素是推动当代中国青年生命历程进程的重要且独特的形塑力量,并从检视当代中国人生命历程青年阶段的形态、考察父辈与青年生命历程形态的构成之间的关系、探讨父辈与青年两个世代生命历程间的张力这三个方面铺陈论证的过程。从父辈嵌染概念来看,在中国独特的世代文化土壤及社会急速转型的背景下,青年阶段的教育、工作、婚姻、生育等人生进程都离不开父辈的形塑。父辈对青年生命历程的形塑,既可以是一种融合性的嵌入式支援,也可以是与青年主体的意志有所捍格的介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