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俄罗斯而言,叶利钦时代与普京时代的转型既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但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体现出一定的断裂性。自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始,俄罗斯改革的目标,至少在口头宣示上,与其说是从极权体制向民主制度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如说是要从叶利钦时代转型形成的制度陷阱——非效率制度均衡中脱离开来,试图通过增加国家能力的途径建立新的效率制度均衡。运用“第二次转型”的理论范畴有助于全面认识发生在俄罗斯的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与此相伴的社会转型进程,能够对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之所以败、普京时代俄罗斯之所以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同时,这也表明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转型期间形成的巨大的贫富差距问题一直引人注目。本文介绍了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以舆情研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俄罗斯在贫富阶层间的矛盾位于诸矛盾之首的情况下社会得以平稳过渡的原因。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一方面是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保障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与俄罗斯社会阶层分化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从传统政治体制向代议民主制的转型已经经历了十余年,在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研究中,西方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过程、现状和未来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判定。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俄罗斯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改造远未完善,俄罗斯尚未彻底地与其漫长的专制主义传统最终告别,俄罗斯政治转型的前景堪忧;而在另外一些西方研究者眼中,俄罗斯的政治转型展现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他们对一个结束了一党专制、建立了多党竞争、自由选举的民主政治的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现状和前景作出了较为乐观的评价。这些或乐观或悲观的评价,对于我们完整而真实地了解转型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程,全面、客观地判断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现状与前景,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俄罗斯青年价值观发生了潜移默化、渐进式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至今尚未结束,并呈现出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转型过程中,大众传媒与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紧密,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到苏联解体,从叶利钦推行“休克疗法”到1993年俄联邦宪法确立,再到普京执政,都可以观察到大众传媒在其中的影响。在政治与传媒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政治对传媒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然也有非强制性的一面;而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则具有非决定性,但却是能动的。这符合政治与传媒关系的普遍规律,也与俄罗斯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传媒对俄政治生活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维护当权者的统治上。虽然普京仍然奉行国家主义,在短时间不会完全放任媒体自由,但改变已经出现,民众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利用媒体表达的便利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反垄断政策》一书于2010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其经济原来具有垄断程度高的特点,在经历了近20年的经济转型,仍是高度垄断的经济,并由此产生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如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推行反垄断政策,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李福川研究员在大量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该书系统、全面和详尽分析了俄罗斯反垄断政策的法律基础、政策措施、实施方法和效果,并以俄罗斯为例,论证了转型国家建立有效反垄断制度的必要性。应该说,这一成果对人们客观认识俄罗斯经济的制度模式和调节方法是十分有益的。纵观全书,对以下一些问题作者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俄罗斯转型时期政策主体行为与制度变迁的双向影响为线索,对影响俄罗斯转型的制度性因素和影响制度变迁的政策原因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一种转型时期所特有的政策选择模型。受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启发,本文强调了既有制度框架对转型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力,这是俄罗斯转型进入最初的非效率制度结构的重要原因;又具体分析了俄罗斯转型期政策主体的互动与博弈,这是实现制度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俄罗斯转型时期政策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旧的制度框架→政策主体的互动→政策创新→制度供给→新的制度框架形成”的循环往复是转型时期“制度-政策”的双向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转轨以来经济走势的公共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经历了长期的转型性经济危机,并于1999年出现经济复苏和恢复增长的势头,这一势头持续至今。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转轨以来的政策博弈和公共选择过程密切相关。首先,公共选择博弈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转轨政策失败,进而把制度安排锁定在非效率的结构中,这是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程度深而且时间长的重要原因;其次,2000年以来俄罗斯社会趋于稳定,公共选择程序和机制在向有序化和建设性方向发展,经济形势也随之好转,并有望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由于俄罗斯经济连续6年增长,社会和政局逐渐稳定,如何理解俄罗斯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对制度演变所产生的结果,又成为人们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徐坡岭教授所著的《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论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经济政治过程》(以下称《转型轨迹研究》)一书,则是我国年轻学者在这方面所进行的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成果。《转型轨迹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从经济政治过程的视角,对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进行研究分析,并借助于近年来随着转型经济实践而不断发展着的前沿理论,如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政治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俄罗斯在渐进改革阶段的主要产物,"普京主义"适时应对了叶利钦末期上演的经济转型危机与社会转型危机,逐步建构起大众支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政治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致力于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转型目标。借助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固有争论,化解俄罗斯转型时期难以回避的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之间的内在张力。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之后,"普京主义"继续折射出多种国家治理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处于渐进改革时期的俄罗斯必须寻求一种基于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与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俄罗斯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学术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了诸多的分析。而能否把这场变迁作为革命来研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转型能否被称为一次革命,则存在着很多争议。因为俄罗斯的转型不具有经典革命的特征,如暴力、新意识形态的萌发等。一些革命理论专家对新时代的革命进行了重新定义。通过对革命的发生、过程、后革命时期的权利集中等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俄罗斯的这场变迁能够被归于革命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2.
转型后的俄罗斯东正教教会与世俗媒体都以强劲的势头在发展,并且二者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交叉关系。但这种关系复杂且微妙,相互既不完全依赖,又不完全对立。在俄罗斯这个有独特文化的国家里,东正教教会与世俗媒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东正教媒体在俄罗斯的兴起和繁荣发展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俄罗斯本土化的产物。东正教媒体是东正教团体意识的再现,是认知东正教的良好渠道。俄罗斯的东正教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完整体系,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门户网站等所有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俄罗斯东正教媒体既有宗教媒体世俗化的普遍特点,又兼有俄罗斯本土化的特征,虽不是主流媒体,却是俄罗斯主流媒体最为重要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4.
住房政策与住房市场的变化不仅高度关联,同时住房政策也作为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影响着国家的制度转型。研究俄罗斯住房市场,特别是立法的变化,不仅可以解释俄罗斯住房市场的一些方向性变化,同时还可以了解俄罗斯转型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模式下,社会政策的价值观转变现状,并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提供有建设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991年以来俄罗斯三届总统选举的过程与结果为依据,概括出了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即在竞选过程中政权因素占主导地位、政党的作用有限、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与民意取向左右选举结果;在对影响俄罗斯总统选举诸因素(包括政权、选举制度、政党民意等)的具体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这一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俄罗斯总统选举这一民主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俄国社会的动荡、民众心理的嬗变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在这一阶段的俄罗斯电影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内容的变化又引发表现形式的变化。对昔日的反思由社会学层次朝历史文化层面深化,对社会生活的审视批判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上与文化哲学思考有机结合成为转型时期俄罗斯电影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型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1998年秋天爆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又给学者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素材。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项目高级助理安德斯·阿斯朗德在《外交季刊》1999年9-10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俄罗斯的倾塌》一文。该文以俄罗斯金融危机为契入点,分析了从苏联解体前后到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和社会因素,揭示了金融危机深层次的背景,同时也分析了西方援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将从认知、意识形态和大国关系三个角度来观察中俄美之间的关系: 一、认知 认知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在国际关系中,错误的相互理解、错误的认知是常见的现象。误判、错误的认知在不少场合引导着国家的外交决策。目前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个大国之间,在相互理解和相互认知方面还有不少误区。在媒体上,在有大众政治参与的场合,比较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认知状态。而在政治精英和学术精英中,在对他者的认知方面,虽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认知水平总体在上升。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负面效应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与其他经济转型或非经济转型的国家相比,俄罗斯东欧诸国在这一改造中所发生的负面效应格外引人注目。这一负面效应无论在发生的范围、作用的强度以及引发的破坏力等方面,都大大超出了进行这一改造的其他国家。导致这一负面效应发生的原因,既有一般性的原因,也有经济转型的原因,更有这些国家独特的原因。从理论上剖析和解说这一经济现象,总结汲取其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正处于国企改革攻坚阶段的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产业结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了自发性调整,出现了第一、二产业结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上升的趋势。这不能从表象上认为是俄罗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产业的某些内部变化依然表现出结构衰退的迹象,如第二产业出现了重轻结构畸形加剧和经济能源化、原材料化趋势加重的迹象,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以低端的商业和餐饮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