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2,(1):40-42
浦东新区十年开发,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跨越,并迅速成为全国的人才聚集之地。高级专业人才——“白领”在这一地区逐渐开始成为具有特定标识的社会群体。在这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中,知识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以其特有的亮丽风采,活跃在大开发的各个领域,并崭露头角。她们的异军突起,给传统的妇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向在女性弱势群体中有着良好工作声誉的妇女组织,如何在青年知识女  相似文献   

2.
青年志愿者行动与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行动与社会保障体系陈微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团中央实施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自1993年12月开始实施以来,已经赢得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抚贫助残等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一行动也博...  相似文献   

3.
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的发展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生理、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青年期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定型定向的关键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人喜欢结群,他们常为实现某一目标和实现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行种类型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青年工作者往往只强调对青年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关心和指导,甚至简单地把非正式群体一概斥之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小团体。事实上青年非正式群体是广泛存在、异常活跃的青年群体。它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青年的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  相似文献   

4.
刘能 《青年探索》2023,(3):5-12
如何将青年人纳入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从而完成世代的更替,是从前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全谱系社会形态的一个核心任务;而当代学术的关注焦点则在于: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结构性力量的约束、推动和形塑之下,来理解社会的这一核心任务。本文尝试以这一宏大学术议题为背景,讨论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看似悖论性的境遇:线下疏离、线上活跃。本文从地位获得和地位保卫理论出发,以当代中国青年相对局促的线下社会处境,与带有赋权含义的线上文化实践地位的对比为切入点,将网络话语权看作青年地位获得和地位维持的一个核心机制,由此解释这一看起来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文章最后给出了面向青年世代的网络舆论治理的三大原则——理解、承认和自制力的社会期待,以此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及其社会治理代理人容纳(accommodating)青年世代的重要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青年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青年难组织、活动难开展.这一难题突出表现为青年工作的舞台缩小了,共青团联系青年的纽带松弛了.就在全团上下苦苦探索振团兴团良策之际,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兴起了周末文化经济夜市这一新生事物,团县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正确引导、精心组织、艰苦工作,终于建立了一个青年工作的宽阔舞台和活跃纽带.对此,我们以极大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文化经济夜市中青年群体的起因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青年群体,而目前农村共青团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症结正是在于共青团工作缺少青年群体依托,在团组织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工作之展望褚平在现代社会,青年是最活跃、最具能量的社会阶层,同时又是最需要受到社会关注和帮助的一个群体。在当今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青年的人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发育和良性发展,使青年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使青年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从而使青年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是中国青年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拟从青年社会工作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思考和分析。“青年工作”概念的扩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青年占其中相当大的比例。青年代表着未来,决定着未来。同时又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政府,都不会放弃对青年的争取和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以青年为工作对象的共青团、青年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全社会注入了生机,更给青年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同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也给青年和青年工作者及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普及教育,开发智力,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知识分子是当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形态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富生机的重要群体.本文系统分析和探究了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眼界视野、人生价值、社会参与、婚恋等方面的群体特征,以期从总体上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上海机关动态》2008,(8):21-21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结合中心职能和研究工作实际,为活跃学术交流,创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青年研究人员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学习型机关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心领导的积极倡导下,2000年起创建了“青年学术论坛”并延续至今。“青年学术论坛”主要面向中心及所属单位40岁以下研究和管理人员;活动形式包括围绕课题研究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9.
朱厚伦 《政策》2011,(12):54-5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深情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这对青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广大荆楚青年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动力,燃烧青春激情,勇担时代重任,投身跨越发展,展现青春风采。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发生剧烈的变革,剧烈的变革引起人们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大碰撞。当代青年,作为整个社会最活跃最敏锐的一部分,究竟在怎样直面现实,下面这篇文章权当一把钥匙,为你作解。  相似文献   

11.
杨立平 《今日浙江》2012,(14):42-43
凝聚青年、培育青年党员是保持党的肌体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随着青年群体的知识层次日益提升、思维方式日趋活跃、区域流动不断增强,党建工作如何符合青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增强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去年以来,嘉兴在南湖区试点的基础上,以“快乐、时尚、阳光、实干、乐善”为工作理念,在全市探索开展青春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是我国青年理论研究大发展的10年.10年中,全国各级各类青年理论研究期刊对于活跃我国的青年研究,推动青年工作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探索和研究青年研究期刊的发展,总结其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是很有意义的.一、青年研究期刊的发展阶段青年研究期刊是研究青年、青年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学术性刊物.我国的青年研究期刊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中央和各省市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各项宗教政策的落实,广州市的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明显地活跃起来,这是正常的。然而,随之而来的一种动态却值得注意寻味,这就是信教青年人数急剧增加。对此,固然不应简单地视为祸害,但也不应放任自流,掉以轻心。青年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很大,其健康成长无疑需要积极的引导。为此,笔者在有关单位的协作下,对青年信教问题进行了一点调查,现将某些不成熟的看法提供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伍光银 《群众》2009,(6):40-40
企业青年,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创新精神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主力军和开创未来的历史责任。在企业加速转型的今天,企业青年对理想的认识,主流是好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青年由于缺乏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沉浸在成就一番大业的虚幻缥缈的退想之中,自觉不自觉地便成为飘摇不定或急躁的理想主义者,在理想观念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青年人力资源也是人力资源中最活跃的资源。大力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培养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关键环节。1、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对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全社会对青年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作为后发展的赶超型国家,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科技人才的价值观念戴美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交流作为人事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已成为活跃市场经济的一股潮流。但由于对科技人才的管理配套法规措施滞后,在流动中出现的无序性、盲目性,以致国有企业花很高代价培养的青年科...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长期以来,八桂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先争优,开拓奋进,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了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既是一个群体,也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概念。近年来,以青年为主体的概念层出不穷,引起了人们热议和关注,也促使以青年为主题和对象的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比如,"空巢青年"概念催熟了"单身经济","丧文化"概念衍生出"丧经济","佛系青年"概念推动了"孤独经济","隐形贫困人口"概念引发了青年消费观念的争论。面对上述情况不禁想问,以青年为主题的新概念的提出能否真正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形成所谓的"青年概念经济"?还是说,这不过是一些生造出来的"概念泡沫",一触就破?本文重点提出"青年概念经济"、"青年+"等概念,并对上述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青年始终都是社会思潮的主要载负者,青年思想动态的发展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无不与社会思潮紧密相关,这是由青年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急剧变化的自然性决定了青年必然对新生事物始终有浓厚的兴趣;日趋成熟的社会性决定了青年会自觉适应、独立选择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而逐步完善的实践性使青年踊跃成为社会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  相似文献   

20.
尚道 《台声》2007,(1):90-94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青年最富有理想,最富朝气.最富有进取精神,青年论坛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条纽带,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更是增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新平台,把两岸同购、两岸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