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卫彬 《时代法学》2009,7(1):105-111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各国的宪法问题,而不是国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完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法的效力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通过混合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曦  杨兴 《法学论坛》2005,20(1):132-139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表明 ,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文件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中的许多习惯法规则的形成 ,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相关的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将使得国际环境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张光 《法律科学》2011,(1):109-114
晚近,在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了片面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而严重忽视东道国公共利益的倾向。可以通过在投资条约中规定一定的公共利益保护内容并建立权威的条约解释机制、在仲裁中引入国家自由裁量权理论、"兼采效果和性质标准"认定东道国措施是否构成间接征收以及增加仲裁程序透明度等措施,实现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与维护东道国公共利益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国际私法在弱者利益保护方面充分表现出人文关怀和实质公平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人文精神是国际私法的永恒主题 ,国际私法的构建应贯穿人文精神。现代国际私法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不但表现在有利原则、强制性规范和公共秩序保留等原则和制度层面 ,而且还反映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5.
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由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形成两个独立的专门法学部门。学术界对两者关系的不同主张及不同认识的结果预测为国际私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基础法,而又是并行发展的两个专门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6.
7.
战争行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行为之一,在国际犯罪种类中也属于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近代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没有达到战争发动者所欲追求的结果,反而进一步暴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发展了涉及战争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件。1949年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及两个《附加议定书》确立了战争行为采用的规章和规则,并进一步确认了战争罪行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习惯国际法的基本模式。因此战争,尤其是国际性的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地涉及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人权:人权法上的水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胡德胜 《河北法学》2006,24(5):17-24
离开了水,人类无法生存.因此,水人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这已经为国际法充分承认.国家有义务尽可能利用其现有资源实施水人权.尽管水人权属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的范畴,是国家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充分实现的人权,但国家也负有一定的立即履行的义务.然而,在国家层面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即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林泰 《河北法学》2012,30(5):97-104
国际行政法是全球化背景下正在产生、成型的全新法律部门,目前已经逐渐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对其基本范畴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通过类比行政法体系的三种类型对国际行政法的规范构成展开分析,并尝试将国际行政法规范分为国际组织行政法、国际实体行政法以及国际程序行政法.在没有其他参照物的情况下,这种以传统行政法的若干概念工具来解构国际行政法的规范构成的尝试有益于对这个法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国际人权法获得了较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国际刑法也进入复兴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十分明显,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规则,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刑罚制度设计到刑罚的执行,并努力在保护被害人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两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透过国际人权法推动国际刑法发展的帷幔,不难发现其背后"人权"和"主权"之间的紧张博弈:为保护人权,国际人权法引领着国际刑法试图突破国家领土的藩篱进而穿透国家主权的坚硬"铠甲";国家则奋力祭起"主权"大旗并诉诸"司法独立"的坚固盾牌,抵御某些外部政治实体利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干涉其内政、侵蚀其"司法独立",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宋连斌 《时代法学》2004,2(5):31-38
国际私法传统上以诉讼为当然的视角,形成"诉讼中心主义",忽视了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的特殊性.中国国际私法承继这一特点,阻碍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国际化.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应对国际商事仲裁问题作出特别规定.限于该草案的体例和宗旨,作者仅建议对仲裁协议和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统一实体私法与国际私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涉及这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同国家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见解各不相同。两者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法律性质、法律效力、价值取向等方面既存在联系的一面,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但从总体上看,上述领域的区别表现为一种差异性和排斥性,这种差异性和排斥性作为两者之间关系的主流,体现和规定了这一关系的性质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国际调节与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市场国际化产生国际调节机制。国际调节同市场调节、各国的国家调节互相配合、制约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国际市场调节机制体系。国际调节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制和保障。这种规范国际调节、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律 ,即为国际经济法。国内外国际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 ,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他们把平等主体间一般商品货币关系即商事关系也纳入进去 ,是一种大国际经济法观点。大国际经济法观点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调节及其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将促使人们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论作反思 ,并在国际经济调节及其立法的基点上重构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consensus points to the need for a credible and cost-effective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hrea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but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ppears incapable of inducing significant participation and compliance. We assess the Protocol and alternative policy architecture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ir respective abilities to induce participation and compliance. We find that those approaches that offer cost-effective mitigation are unlikely to induce significant participation and compliance, while those approaches that are likely to enjoy a reasonably high level of implementation by sovereign states are sorely lacking in terms of their anticipated cost effectiveness. The feasible set of policy architectures is thus limited to second-best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国际法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政法论丛》2007,(1):74-80
国际法渊源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然而在现实中的使用却极其混乱。因而有必要对法的渊源的含义进行考察,以重新界定国际法渊源的内涵和外延,区分国际法渊源与国际法表现形式这对经常被混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斯劳特的自由主义国际法学,正是一种渊源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研究范式。在这种范式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尝试为国际法学开辟一条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无疑,这是对长期以来依赖自上而下的国际法传统研究路径的一个很好的弥补,也为当代跨国法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当然,自由主义国际法学存在的不足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王瑞 《河北法学》2005,23(8):69-73
商法与其他的国内法律部门相比,其国际性特征最为突出:商法在形成之初就带有国际性特征,后来发展为具有国际性的国内商法,现代商法又明显地表现出国际统一性的趋势,从而使商法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国际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法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瑜 《现代法学》2006,28(6):158-164
利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维护国际和平是法学家们的崇高理想,国际条约是谋求国际和平与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方式,推进国际经贸发展与解决经贸冲突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措施,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的目的在于谋求国际和平与建立和谐世界,从谋求国际和平到建立和谐世界是国际法目标的超越。“国际法—国际和平—和谐世界”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eory of social situations to study whethe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IEAs), mainly those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s, can be attained. A game theoretic model is generally a black box for decision makers, where the mechanisms, which lead to solution(s) of the game, are not explicitly pointed out. This paper opens this black box by making the (institutional) move rules explicit. The usual pessimistic outcome with an ineffective and small size of stable coalitions among world regions is countered. Our model challenges conventional wisdom in the sense that large coalitions are possible outcomes of the cartel game, namely by incorporating: (1) farsightedness, and (2) coalitional moves with commitment as an alternative to myopic and individual moves which characterise the cartel game. We show that even if the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re modelled as an n-person prisoner's dilemma, one cannot rule out cooperation among world regions as a solution of the game. Indeed, in most analysed situations the grand coalition is among the solutions of the game. This shows that predictions based on cartel stability may be too pessimistic if it comes to analysing incentives to cooperate in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Moreover, in an empirically calibrated model, we find three out of six instances where Russia (with or without the US) has an incentive to sign the Kyoto protocol.  相似文献   

20.
潘德勇 《北方法学》2012,6(1):125-133
条约法公约首次在国际法上规定了强行法概念。国际法学者以强行法、对一切义务、国际罪行等的出现为根据,提出了位阶理论,主张国际法规范已经产生类似于国内法的"规范等级"。在实践中,位阶理论在确定国际法等级以及效力层次上的作用也极为有限。国际法院的判决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指明某些义务具有基础性,而并不能证明强行法规范具有高于一般规范的效力。尽管如此,位阶理论的提出仍使特定国际法规范的效力在某种程度上超出"同意",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条约义务与国际社会根本义务相冲突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