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瞭望》2003,(8)
北京:2002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累计超过21万人,其中14万人已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今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上海:2002年上海市通过政府托底的方式实现1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另有20万人实现了市场就业,全年共计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今年目标:政府继续提供10万个  相似文献   

2.
(考题一)劳动就业: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破解进程]今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不低于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促进法草案也将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3.
就业问题须优先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0,(38)
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将始终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设计劳动保障机制时保证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就业问题,是我国长远的社会目标。 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来自六个方面,一是下岗职工人数增加,到1999年末,全国下岗职工为650万人,比1998年底新增40万人,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 240万人。预计到今年底下岗职工人数仍将达到650万人;二是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1999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571万人增加到600万人。登记失业率由3.1%上升到3.2%。今年由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部分下岗…  相似文献   

4.
信息博览     
《侨园》2010,(1)
到2009年底中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去年1至11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全市今年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再就业目标和任务。(一)确保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三)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四)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五)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劳务派遣组织,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全年新发展100个劳务派遣组织,安置1万名下岗职工;大力发展社区就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1万名;扩大社区公…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底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5 75万人 ,实际失业人员 15 0 0万~ 16 0 0万人 ,下岗、半下岗人员在 15 0 0万人以上 ,就业形势严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积极扩大就业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 ,发展弹性就业形式。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和就业问题 ,有助于正确地实施扩大就业方针 ,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有老企业多,辽宁的下岗职工人数、离退休职工人数和享受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就业问题很严重 辽宁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离岗、失业和待业人员达312万人。截至到2000年底,全省离岗、登记失业人员和当年待业人员(新增劳动力)总数为311.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8.
刘铮 《瞭望》2003,(38)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4.2%。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只能有1000多万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八大因素造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国企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企业飞速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关专家在分析了中国劳动力的供给形势后指出,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关专家说,根据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了解的情况来看,1999年国有企业职工新下岗的规模在300万人左右,与1998年基本持平。1998年国家机关分流2万人,1999年事业单位改革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将开始进行,人员分流力度将大于1998年。今后三年国家机构改革的任务很重,初步预计,机关(党务、人大、政协系统和社会团体,再加上政府系统)要分流500万。按1/3计,1999年要分流167万人。事业单位(主要是科教文卫)总计为26…  相似文献   

10.
从现在到“十五”期末,辽宁省需要安排就业和再就业人员达320万人左右全党重视,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力争到“十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考核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9万人,创下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有专家预测,未来15年我国就业压力比预计的要大得多。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花更大的气力。从现阶段看,至少需要重点抓好十件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将达到一千二百万人左右,能实现再就业的估计只有大约五百万人,需要保障基本生活的下岗职工约为七百万人。我国将以三大举措强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力争使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首先,今年有关部门将继续落实“三三制”的筹资原则,积极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切实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其次,将促使下岗职工在社会服务业实现再就业有新突破,力争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第三,将重点理顺“已出服务…  相似文献   

13.
唐敏  张威 《瞭望》2003,(38)
今年是第一次将“新增就业8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的就业目标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刚刚结束的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表明中央千方百计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而10月下旬还将对各地就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目前中央最关心的要解决的两个难题,一是农民增收问题,另一个就是就业问题。如果考虑到目  相似文献   

14.
区总工会积极落实稳定就业的政策,为职工提供各类就业服务。“春风行动”共举办招聘活动11场次,参加招聘企业有1384家,推出就业岗位3.02万个,应聘人员达2.4万人,现场录用和意向录用8300多人。  相似文献   

15.
孙燕 《民主》2009,(6):50-50
今年1月4日,成都市政府宣布,将发放总额为7500万元的免费就业“培训券”,发放对象包括成都市外返乡农民工、2008年以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因企业停产或经济性裁员而新增的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谢焱 《民主》2005,(6):48-48
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全国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已达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3。特别是近几年来,民企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0多万个,约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将于6月6日至6月12日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就业规模扩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已成为促进就业的主导力量。从全国各类法人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看,近几年新增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法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2004年末,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达到21460万人,比2001年增加近600万人,年均增加约200万人。其中,国有、集体法人单位就业人员8896万人,比2001年减少3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200多万人。股份制企业及其…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3,(8)
四川省就业管理局局长孙文杰介绍说,四川就业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以下五点: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今年,四川省将有大量下岗职工因协议期满而走出就业服务中心,另一方面,随着并轨工作的推进,国有企业裁员将不再进入就业服务中心而直接进入社会享受失业保险,导致四川省城镇失业人员的急剧增长和城镇失业率的大幅攀升,预计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到4.7%左右,较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2,(10):42-44
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失业人数达到700万,其中国有企业单位失业人数增加72万人,集体企业增加31万人,其它经济类型的企业增加23万人。另外,在农村还有1.5亿剩余劳动力。就业与供给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非熟练、低技能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供给过多;另一方面熟练、高技能、新兴技术就业者得不到满足,且工资增长率过高;就业困难群体在扩大,许多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比率愈来愈低,就业难度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20.
白天亮 《民主》2005,(6):47-48
截至去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共7.52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到2.6476亿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04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