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论合并型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是高校扩大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合并型多校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面临的是一个校园文化融合问题.合并型多校区高校只有通过不断的融合和创新,方可逐步实现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教育大生态环境的变化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加速。在这种大背景下,多校区高校应该注重构建全校的同质化国际元素;明确各校区目标与定位,制定学校科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探索矩阵管理,建立多校区高校联盟;挖掘各校区潜力,注重提升办学特色;重视高校中非正式群体的黏合作用,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异地多校区设置是服务社会的办学形式之一.我国高校异地多校区主要分为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办校、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迁校形成两地办学后独立办学形式.我国高校异地多校区设置具有法理政策依据,取得一定办学效益,但亦存在设置管理问题.主要发达国家也存在多校区大学系统并有专门管理部门和设置程序,可为规范我国异地多校区办学提供借鉴.建议根据异地校区支持与容纳能力以判定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异地多校区的不同形式进行设置和管理,监测异地校区办学质量并动态调整设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高校合并、高校区新建、大学城建设等等,实行多校区办学,使得高校获得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多校区办学毕竟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在运作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学资源如何整合,如何扩展,如何使用等。另外,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阵地,在实行一校多区新的办学模式中,各高校除了在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狠抓落实之外,如何重点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扩展,这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一校多区的设立是我国高等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  相似文献   

5.
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学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是也使高校面临新的发展中的管理问题,如何有效整合资源、理顺管理、明确各校区定位等。因此,探索多校区办学的科学管理模式是当前中国许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期,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多元化,多校区办学的趋势不断凸显,同时也为高校安全管理带来诸多新问题。借鉴以美国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管理经验,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境,将安全管理与校园管理、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新的高校公共安全观;平危结合,将平安理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强调传统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加强对师生的安全防范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试论多校区大学的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正在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其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困难,是高校发展和日常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开拓创新,结合实际,探索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对策,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郭翠华 《工会论坛》2014,(4):116-118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成为当今高校普遍的运作模式。高校校报稿件主要来源于学校重大事件和师生身边的教学与生活,在师生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公信力,在学术文化传播、服务育人、历史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因此,校报对于应对校区分散带来的学术文化建设新挑战,促进多校区高校学术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充分重视高校校报的凝聚、感染、引导等作用,不断推动多校区办学高校学术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一项综合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理解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涵及其本质,对于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进行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有丰富的内涵,要正确认识和理解。 1、服务功能社会化。高校后勤除了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外,还具有育人功能;在服务中要对大学生实施  相似文献   

10.
悠久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已有54年办学历史,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山东省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女子高等院校,是中华女子学院在全国唯一一所分院。优越的地理环境学院老校区位于济南市玉函路,新校区坐落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区,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毗邻,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合理的专业设置目前学院开设30个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和22个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艺术设计传媒、文化教育、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校后勤领域里的体现。在改革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基础 高校后勤领域的基本教育规律是:高校后勤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要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高校后勤社会化并没有改变高校后勤的这一规律。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队伍日益壮大.高校后勤企业要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加强外聘员工的全过程管理,关键在于把好外聘员工"入口"和"出口"关,并加强外聘员工的使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学管理漏洞百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难度空前加大;高校后勤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解决扩招带来的上述一系列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全方位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研究新问题,采取新对策,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改进高校后勤管理;积极构建扩招形势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借鉴其经验,我们可从六个方面来思考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扩大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树立"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组织结构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存在着管理层次过多、决策程序不科学、工作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多校区大学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因此,通过加强扁平化管理,转变工作职能,学术、行政权力适度分离,以及利用项目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的形式,进一步优化我国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完善大学管理机制,使之运行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及理论发展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由于其培养规格、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因而其管理也必然不同于其他层次教育的管理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教育管理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揭示这种特点,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就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及理论的价值所在。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兴起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时至今日,高等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当前各高校改革的重点,而高校后勤改革的重点则是学生生活后勤改革,当务之急是加快学生公寓建设。因此,本文就“住读制”的社会化问题作一探讨。 一、高校住读制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关于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是社会办大学,而是大学办社会。”每一所大学都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改革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校后勤领域的体现,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稳步推进、不断深化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 ,应该清醒地看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传统的高等教育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多元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使高校后勤的服务对象、内容、范围、方式、层次变得复杂而多变。这一切既为高校后勤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又使高校后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 ,探讨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高校后勤实体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宿舍物业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物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改进和加强学生宿舍物业的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