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椰坤甸中华中学校友会要在2005年8月28日举行成立五周年的纪念聚会,会长丘一凡同学要我写文章,我写了,算是交代了,并没有要去参加聚会的迫切愿望。后来袁顺和同学大力支持,我的年逾古稀的哥哥、清华大学教授陈浩凯也要去,机会难得,促使我下决心实现怀旧之旅。  相似文献   

2.
从内地县城来到沿海城市,我大开了眼界。凭我的专业,我很快与一企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三千.报酬是内地的三倍。干了一年后,在一次同乡聚会上.我发现和我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同乡月工资都在五千以上。同乡们都劝我跳槽.立马走人,我的一位同乡同学为我选好了新的单位,并要我聚会后的第二天就过去。我有些犹豫,不提前向我所在的企业说一声,立马就走是不是有责任要承担。可我的同学说劳动合同法取消了违约责任,你又没有和企业签有竟业限制条款,企业也没有对你进行专业培训.你有啥责任要承担。请问,事情真的像我同学所说的那样吗?  相似文献   

3.
夏世铎 《黄埔》2009,(2):18-18
惊悉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程元同学突然逝世的消息,止不住悲从心来,哀痛万分。程元同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八期一总队步兵科,我曾在十八期一总队炮兵队任教,程元同学对我总是十分谦逊地以老师相待。上世纪八十年代,程元为团结同学,联络感情,多次组织十八期在沪同学举行聚会,  相似文献   

4.
我和我周围的黄埔同学都爱说“《黄埔》杂志是我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这句话,这是肺腑之言。我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她创刊那天起,90多期了,我一期也没有拉过。《黄埔》杂志确实成了我的精神寄托。从杂志中,我看到我失散几十年的同学,与他们重新建立了联系;还看到大批同学当年学习战斗的勃勃英姿;也看到他们今日虽然霜染鬓发仍奋斗不止的身影。作为一名黄埔同学,我真为他们也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黄埔同学的天职就是实践先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如今,我们二十几期以前的同学大多步入耄耋之年,但身…  相似文献   

5.
1994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和滇西北地区的在昆老同志在西华园聚会。45年前组织剑川暴动和开辟滇西北游击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的王以中同志却因病没有到会,知情的老同志都感到十分遗憾。当时,曾任原进纵七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平同志还说,许多老同志年岁已高,因病住院,不能参加聚会,希望互相看望时都转致大家的问候。谁知就在当天,王以中同志在云南省人民医院溢然长逝了。第二天,噩耗传来,我先是感到铜然若失,继而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他清翟的面容,显得庄重儒雅的眼镜,亲切从容的谈吐,联…  相似文献   

6.
听了北京景山学校同学讨论会的录音,我感到振奋。因为同学们已经能够用辩证思维宏观对待网络这个现代化武器了。 改革开放把我们带入网络化社会。我特别关注同学们正确使用网络这个话题。我曾亲自看到有同学无休止地上网玩游戏;有同学用QQ聊天不知不觉落入陷阱;有更多的同学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黄埔》2004,(6)
经党中央批准,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明天就要召开了。我因身体欠安不能赴会,感到非常遗憾!在此,我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位理事、同学及亲友表示问候。今天是我们母校80岁生日,对于我们每一个黄埔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当年我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先后走进了黄埔军校,今天振兴中华和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又成为我们黄埔同学的共同心愿和历史责任。(转下页)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的声明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  相似文献   

8.
去年7月6日,当我的大多数同学还在为工作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已正式在邵阳市人事局报到上班了。回忆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总感到一种活力的跃动。  相似文献   

9.
咨询室里的羞怯诉说崔云(初一女生):我最怕看老师的眼睛,无论是上课,还是平时,只要发现老师看我,我就赶紧把目光移开。所以,课堂上,我总是低着头、垂着眼皮,被老师批评为不认真听讲。课间的时候,我总绕着老师走,遇到老师就装作没看见,被大家认为没有礼貌。其实,我挺尊敬老师的,老师也都对我挺好,可我心里面就是觉得她们可怕,不敢看她们的眼睛。同学说我很害羞,但我与同学在一起时,并没有不自在的表现。郑同(高一男生):我不愿意在班里发言。每次站在前面的时候,我就感到自己呼吸急促,脸上发烧。尤其是那种严肃的场合,大家安静得可以听到我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新松江人,能参与松江的建设和发展,我感到非常高兴,卯足了劲,要好好干出一番业绩。 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2006年单位组织的职工体检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在体检中,一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多次在区机关党工委组织的体育比赛中获奖,一直是单位体育健将的我,被查出患了病,而且需要手术治疗。我一下子懵了,在松江,我举目无亲,甚至连个同学都没有,父母也不在身边,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从一名普通的残疾人转变为残疾人工作者,让我体会了更多的人文内涵,比如体恤,比如奉献。每天接待残疾人朋友,或倾诉,或激动,或感动,让我融到了现实生存中去,时常感到自己肩上压力很大。朋友聚会,老同学问我每天快乐吗?我答,如果在我这个位置上每天都是快乐的,那我就是麻木了。不过说实话我很幸福,因为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得到  相似文献   

12.
毛奇 《人大建设》2001,(5):33-33
今年春节,老同学聚会,大家见我精神抖擞,微微发福,都夸是夫人照料有方。我当即向同学道真情,家庭和睦固然要紧,最主要的还是18年前吴阶平老人的一封亲笔回信,使我战胜病魔重获青春。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和吴阶平副委员长的一段情缘。  相似文献   

13.
同学之间过生日庆祝或者某个社团组织聚会在某个固定的餐厅吃饭,彼此互动的机会少,参与性不强,DIY餐厅为大家的深入交流提供了条件。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就有这样一家DiY餐厅,设备不豪华,也没有大厨和服务员,不卖饭菜;想吃饭就得“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4.
冯栋 《广东民政》2008,(1):44-45
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地埋头工作,近些日子一些久未见面的大学同学相约网上聊天,回忆寒窗四年的校园生活,谈工作谈生活谈理想。虽然没有视频连接,但从同学们手中快速敲击跳跃的文字中我还是感到他们意气风发的神情,毕竟凭着大学期间培养的专业素质和各自的努力,一些同学已经是各自单位的技术专家或专业带头人,有的已经可以独挑大梁负责重大工程项目的监测和建设了,同学们对于我从事的民政行业还是多少有点陌生,虽然我脱口而出“是的,我是一名民政工作者”,但心里还是有一些莫名的惆怅。  相似文献   

15.
曾流传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说:“人大,人大,其实没啥!几个老头守个破电话。”这句话如果是人大工作人员说说聊以自嘲,或许尚可一笑了之,若从外单位的同志或老百姓口中说出来,听着可就不是个滋味了。我就曾尝过这种滋味。那是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活动,一屋子人好不热闹,大家高中毕业各奔东西已经好几年了,都在互相询问工作单位及情况。有位志在考研究生的同学问我:“在哪儿呀?”我就回答说:“人大。”同学一听,  相似文献   

16.
内心的峰顶     
当我站在珠峰顶上,看到我们如诗如画的一切景色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没有感到兴高采烈,反而感到有点难过。也许是因为我已经登上了最高的山峰,没有更高的目标了,我只能走下坡路了。登珠峰峰顶回来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因中午吃饭时和一同学发生口角,对方约人打我;当时我动用铁锹与对方交了手,严重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受到了校纪的处罚。事后,我感到了错误的严重性。在老师的教育、启发下,结合政治课中学习的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我认识到那是长期以来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必然结果。回想打架前,我虽然没有犯过大错误,可是有时候,上课预备铃已经响了,我仍在教室外活动。我想:反正没上课呢,再呆会儿进去也无所谓。明明这是种错误做法,但我并没有重视。今天看来,那是量变的开始。记得还有一天中午,同学和我开玩笑。把我关在教室外面。我叫不开门,一回头看见有一盆凉水,  相似文献   

18.
从报刊对名人的访谈中,我看到,几乎每一个男孩子都曾有过当警察的梦想,这让我感到惭愧。小时候,因为住在部队大院,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英姿飒爽的军人,心里向往的也就是穿上挺括的军装;上学后,知道了老师在同学面前至高无上的权威,就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孩子王”;小学三年级时,认了几个字儿,连蒙带猜地读过了几本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小说,就蠢蠢欲动,做起了“作家”梦。这一梦就是30多年,中途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在工科院校念书,都从来没有改变过。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警察,更没有想到会写出这么多公安题材的作品。几乎每个记者都会…  相似文献   

19.
再过两天就要会考了,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战阶段。张卓同学却托同学捎信说是生病了。对于这个病假我感到有些疑惑:下午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生病了?以张卓的性格特点,他肯定会分外重视、认真复习的,会不会是想在家找一个清静、高效的复习环境呢?马上打电话给其母亲证实了我的猜测。我没有让他立刻来学校,却关照家长这两天要做好后勤保障和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准备应考。两天后,张卓按时来到学校并到办公室找我。没等其开口,我就向他自我检讨了一番:一、我明明早就识破了你请假的真实意图,却依然纵容你这样做,虽然这两天使你有了充分的准…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母校教外语。当时年轻气盛,没干多久就对刻板枯燥的教学生活感到厌倦,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蜗居在乡下当一名教师实在不值。于是,在第二学年快要结束时,我托在南京的同学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