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网上驰名商标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对域名使用与驰名商标权利冲突及网页上使用驰名商标图形、文字而引起争议等两种纠纷的处理上.驰名商标的网上保护是保护驰名商标所有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指不仅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使用于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而且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使用于不同或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本文认为只要符合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就应当给予相应的反淡化保护,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注册的驰名商标。通过研究我国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和企业等对驰名商标积极维护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上驰名商标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对域名使用与驰名商标权利冲突及网页上使用驰名商标图形、文字而引起争议等两种纠纷的处理上。驰名商标的网上保护是保护驰名商标所有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驰名商标的侵犯延伸到了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的淡化,主要体现为域名使用与驰名商标权利冲突及网页上使用驰名商标图形、文字而引起争议等两种形态。面对这种挑战,传统的商标法律制度不足以完整、充分保护驰名商标,需要建立新的反淡化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条约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入手,分析了使用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行为性质和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几种侵权方式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影响,提出认定在先使用未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应结合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实践,按照国际条约对确立驰名商标制度的实质原则,遵循“因需认定、个案认定和考虑相关因素”的规则进行,完善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是我国商标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广泛深入,在使用驰名商标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本文就从驰名商标的概念入手,介绍其保护现状,并提出完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保护范围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有相对保护主义和绝对保护主义两种模式。《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采取相对保护主义,禁止他人在与驰名商标所有人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注册和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TRIPS协议对驰名商标采取绝对保护主义,禁止  相似文献   

8.
冯晓青 《法学家》2012,(4):115-127,179
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驰名商标范畴,但在受法律保护方面与已注册驰名商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具有正当性,符合商标权作为私权保护的立法意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如未注册驰名商标能否因使用而获得商标权利。从立法层面看,未注册驰名商标受到了国际公约和很多国家商标立法的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的过程中,应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做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公正与权威是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国需要建立法院回避制度。驰名商标只是一个法律概念,不是荣誉称号。把驰名商标当作“荣誉称号”进行商业宣传,不符合设置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本意。强显著性是一件商标成为驰名商标的先决条件,因此,驰名商标所有人在使用商标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强化商标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知识产权》2004,(6):61-63
1、如何理解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 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在核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权利,以及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权利。 注册商标是驰名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对驰名商标的误导公众并可能造成驰名商标注册人利益损害的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1.
驰名商标权利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驰名商标作为商标中一种特殊的种类,其定义和认定方法都与普通商标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于驰名商标驰名的特性所致。但我们仍然应当明确,驰名商标的保护不是无限制的,驰名商标权利同样受到限制,对驰名商标的限制应当从地域、时间等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为"动态"保护的限制、相对地域性的限制、效力范围的限制、合理使用的限制、驰名商标退化的限制。笔者认为,在我国驰名商标的限制应当重点表现为: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产品宣传、恶意的商标异议和诉讼行为、不尊重其他权利人的在先权利等情况的限制。文中也对驰名商标权利限制提出了自己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因长期的使用及较高的信誉保证,很多驰名商标已经深入人心并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信任,但很多商标淡化行为切断了消费者对于商标品牌的信任,混淆了消费者眼中原驰名商标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极大破坏了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本文分析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形式以及各国驰名商标淡化的方式并为对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立法及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驰名商标为一国或地区范围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因具有较高声誉和商业价值,驰名商标易被他人复制、模仿、翻译等不当使用,掠夺其商誉,从而误导公众,侵害商标权人和消费者利益,扰乱竞争秩序。因此,各国立法十分重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本文对一些主要国家法律或国际公约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理解与实施有所助益。一、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又称"著名商标"、"重大声望之商标"。英文中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为消费者普遍知晓的商标,在许多国家,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比一般商标要广,这些国家在商标法中对驰名商标作了特殊规定,比如,驰名商标不适用先申请原则,当他人用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申请注册时,会被注册机关以混淆为由而予以驳回;又比如,商标法中规定的某些禁用条款,如关于描述性商标的规定不适用于驰名商标;此外,在一些国家,驰名商标还可以取得防御注册等等。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一般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为相关公众知晓和推崇的商标。驰名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因其被公众肯定而给企业带来较普通商标所不能比拟的商业利益。对驰名商标进行域外保护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两种: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本文指出我国驰名商标在域外发展战略中应该综合运用相关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的规定,对驰名商标进行全面保护,避免"抢注"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商标淡化理论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西明  易萍 《法学论坛》2005,20(3):45-50
作为一种立场选择,立法者将驰名商标淡化纳入商标侵权行为之列,而将其他商标(包括著名商标)淡化排斥在外,其理念基础是驰名商标内含有较为丰富的价值。判定驰名商标淡化既不需要考虑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也不需要考察驰名商标是否存在被淡化的可能性,而只需考察驰名商标是否被“另类使用”。我国商标淡化立法需要在商标淡化的性质评判、法律后果以及特殊情形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驰名商标是经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声誉,并为广大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为驰名商标提供了国际统一的保护标准,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及地区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范围和力度各不相同.淡化理论是对驰名商标进行立法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很多国家已经采用淡化理论进行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然而,我国在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方面一直是个空白.因此对欧美国家反淡化立法进行简单分析,并结合我国淡化理论及反淡化研究现状,对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驰名商标是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的、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与普通的商标相比,驰名商标往往代表着更高的质量或服务,包含了商标所有人更多的投入和商誉,也更经常地受到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假冒仿靠。对于这种企业的宝贵无形财产,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提供特殊的、优于普通商标的法律保护。我国2001年《商标法》明确了与现有国际规则相一致的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即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事实上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商标法》明确禁止以"复制、摹仿或者翻译"等方式注册或使用驰名商  相似文献   

19.
论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周善能对驰名商标扩大保护,是相对《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商标专有权而言,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驰名商标的保护对象扩大,只要成为驰名商标,不论注册与否,均予以保护;二是指权利内容的扩大,禁止将他人之驰名商标用于与核定商品或原使用商品不...  相似文献   

20.
戴蓉 《法制与社会》2010,(29):105-106
驰名商标以其广为知晓和享有较高的声誉著称,它源于经济活动中企业使用自主商标,不断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随着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驰名商标正在成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利器。然而,因我国《商标法》固守传统的混淆保护理论,使驰名商标在现实应用中未得到充分保护,商标抢注、商标淡化等行为频频发生。为此,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一方面应当突破混淆保护理论的束缚,建立以反淡化理论为核心的驰名商标法制体系;另一方面应当运用企业商标战略,主动应对来自全球市场对驰名商标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