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映群众意愿,满足群众要求,代表、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这是党的各级干部的重要任务,来到宁夏陶乐县,你就会发现,县、乡干部手上都有一份“民情日记”表,这张普普通通的表格,却随载着民意民忧,它时时刻刻催促县、乡干部、把群众生产生活上的急事、难事当作头等大事解决好。由此,“民情日记”不但成为县、乡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也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2.
刘玉鑫 《党建文汇》2002,(19):18-18
浙江省苍南县总结农村“学教”活动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立巩固和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包括民情接待室、民情接待日、民情夜访、民情分析会、民情日记和民情联系卡等六项内容在内的“民情系列”制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有三四年时间了,到底谁是发明者我们暂且不去探究,但这种形式逐渐在各地推广,并开始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却是实情。记者不久前深入到一些乡村,就干部们在《民情日记》中所记问题的处理情况作了一番追踪。翻开一本本《民情日记》,倾听一位位农民的诉说,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民情图,更让我们感受到干部从“记”到“办”的变化。记下的事有制度约束督办背景:冯家镇是山东省乳山市最早推行干部记《民情日记》的地方。4年前这个镇党委针对有的干部下乡“一溜烟”、走过场的问题,油印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各地传真     
舞钢市推行"民情日记"连民心 舞钢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群众得实惠为目标,要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百家们,干千家事,暖万人心,通过记民情日记和实行干部包村、包组制度,访民情、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奔小康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让“民情日记”和干部包村制度落到实处,该市还要求,  相似文献   

5.
记好“民情日记”能真实地反映民情民意,表达群众的心声,更好地推动工作。然而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百姓疾苦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连篇累牍记载的倒是他们所谓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民情日记”本成了他们歌功颂德的“功劳簿”。 不可否认,真正写好“民情日记”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为此一些地方甚至建立  相似文献   

6.
为了引深“三讲”教育,把学习“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上,屯留县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人人记《民情日记》,主动听民声、记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形成了制度,改变了作风,重塑了形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天天记民情,主动联系群众。群众观念淡化是一些乡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乡村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制度,改变了乡镇干部上班坐机关、下乡找村官的现象。一开始,县委就明确提出要求,乡镇干部每人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 20天,民情日记不少于 25篇,重要事项由乡镇主要领导签注…  相似文献   

7.
党建2004.11做好农村、农民工作,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江西省万年县开展了“民情日记”、“民情告示栏”、“民情连心卡”等形式多样的“民情”系列活动。该县将这些活动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全新载体,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则,以狠抓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在寻求新世纪农村工作新思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民情日记2000年,裴梅镇党委书记胡红英在走访专业户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地记下了第一篇“民情日记”,以后成为“习惯”而一发不可收。这使他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并促使他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许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  相似文献   

8.
罗明奎 《当代贵州》2010,(11):41-41
“民情日记”栏目自今年年初开设以来,收到了基层干部和民众的踊跃来稿。他们把发生在基层、事关民生的一点一滴,通过栏目讲给我们听。一个个真切的“基层”在他们朴实的字里行间显现。而这些“民情日记”的背后,亦有让人动容的一面。本期栏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些“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9.
"软政绩"也要不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因为转变了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这个乡所在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一次次被学习推广。日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一些地方虽然还在记,但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偃旗息鼓,“不告而终”。这个过程着实让人深思。应该说,干部记《民情日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好的,是为了听取民意,替民办实事,督促干部转变作风。但这个制度最后落到了自动消失的命运,究其…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4月起,浙江省嵊州市雅璜乡的32名乡干部开始记起了民情日记,民情日记的主题是:“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每个乡干部把自己到群众中了解到的情况、问题、要求、建议都一一记在民情日记中,并及时给予处理解决。乡党委和政府每星期抽一个晚上,集中全体干部交流研究民情日记中提出的问题,每个季度评比一次,看谁的民情日记记得好,反映的情况多,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多。民情日记作为一种好的载体,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对于乡镇干部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意见、想法以及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始于某市一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曾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乡到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媒体的头条。可不知什么缘故,目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即使还有记的,也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由“热”转“冷”乃至“无疾而终”,说起来,确实让人有些惋措。  相似文献   

12.
王琳琳 《当代贵州》2011,(19):52-52
黔南州的“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工作,从2008年下半年起,在瓮安县建中镇、平塘县者密镇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州全面推开,2010年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新苑     
《当代党员》2006,(10):70-70
北碚:建立社区党组织“民情日记”制度;云阳:“推进村”干部培训突出“三性”;铜梁:打造“党员爱心超市”;永川:探索农村党组织设置新路;渝中:探索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通县在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中全面推行民情日记层层点评机制,见证了党群干群之间不断加深的鱼水深情。县科技文化体育局下乡干部张成贵在民情日记里深情地写道,“看到村民们憨厚的笑容瞬间化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为了回报可爱的乡亲,唯有走好以后的每一步路。做好分内的每一件事”;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刘生钰主任在民情日记中真实记录了全县打造“党政军企示范村”的生动历程。“一个个精品样板示范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时下,农村的基层领导干部掀起了一股写“民情日记”的熟潮。他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写下了一篇篇“民情日记”,记下了一个个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相似文献   

16.
宋建华 《共产党人》2009,(10):25-25
建立分级审阅制度。市民情信息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审阅一次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民情日记;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每季度审阅一次班子其他成员的民情日记:分管领导每月审阅一次党员干部、村(居)干部的民情日记;市委组织部、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有关工作单位每年不定期审阅一次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情日记,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况怡兰 《当代贵州》2007,(19):126-127
2007年是南明区的“民生年”。“爱心超市”、“爱心医院”、“爱心书屋”“红丝带”、“民情日记”……关注民生的热潮正在这片热土上悄然涌动。  相似文献   

18.
肖扬 《当代贵州》2011,(33):51-51
通过记好“民情日记”,建好“民情台账”与“农村矛盾纠纷台账”,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党风党纪月刊》2001,(4):22-23
泸县建立和推行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要求乡镇干部在进村入户和接触群众过程中,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急、难、险事等记入《民情日记》,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5篇,实行定期检查评比,与目标管理和评优考核挂勾。  相似文献   

20.
报载,湖南一位县委书记在深入工厂农村调研时,总是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当日整理,及时处理。十多年来,他写下四十余本“民情日记”,记载了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和落实的情况,受到群众称赞。记“民情日记”体现了一种关注民情,反映民意,为民办事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提倡。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十分重视民情民意。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这就是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之所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民情是基础、是依据、是关键,只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