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曼加泽亚是16—17世纪俄国西伯利亚西北部的一个商业据点。俄国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曼加泽亚城。曼加泽亚城的诞生、发展与繁荣直到退出历史舞台,都与曼加泽亚海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西伯利亚俄罗斯居民中间的阶级斗争历史在历史文献中未能得到广泛反映。·A·斯洛夫佐夫和B·K·安德里耶维奇二人是西伯利亚历史的首批研究者,他们二人认为,人民群众的激愤不是别的,而是哥萨克匪帮头子犯下的累累罪行的一种表现。A··瓦西里耶夫认为,十七世纪末精兵起事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想停止军事渔猎远征活动,是因为出现了似乎使哥萨克感到苦恼的不能尽职的局面。西伯利亚区域分立主义思想家H·M·业德林采夫全然否认西伯利亚人民群众有过社会目的明确的抗议行动①。这几位作者的意见目前只具有历史编纂学意义。··奥…  相似文献   

3.
三、苏维埃时期(50年代中期以后)从50年代中期起,史学家们着重研究了18世纪20—80年代俄罗斯人占居西伯利亚的历史。59年代下半期一60年代上半期出版了一些研究西伯利亚个别地区的移民史著作,例如B·H·舍尔斯托博耶夫的《伊利姆斯克的耕地》(第M卷,伊尔库次克,1957年)、B·B·沃罗比约夫的《东西伯利亚南部的城市》(伊尔库次克,1959年)、H·B·乌斯秋戈人的4:18lfr纪俄国殖民南外贝加尔的基本特点)}(载《西伯利亚和远东历史问题》,新西伯到业,u6叫三)、m·C·布宙金的《N世纪上鄂毕河地区并入俄国和俄罗斯农民对它的…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人占居西伯利亚问题同征服西泊利亚问题密切相关,正是通过移民占居使“异族人”的西伯利亚逐步变成了俄国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最后征服。一、十月革命前时期的研究早在17世纪就有人注意到占居西伯利亚的历史问题。专制政体的拥护者IO·克里扎尼奇第一个提出在西伯利业殖民中政府的决定作用的观点。他称政府的政策是“驱逐人民到关厢去”①。18世纪的贵族史学认为存在两种占居外乌拉尔的形式:军事一政府的和实业的形式,其中第。种形式具有绝对决定的意义。r·。·米勒指出,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后追求“软黄金”——貂…  相似文献   

5.
在西伯利亚开发史上,毛皮贸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学者把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与中国的茶叶贸易相提并论。也有人把当年运销西伯利亚毛皮的道路称为“毛皮之路”,认为它可以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也许这些对西伯利亚毛皮贸易的溢美之词会引趄学者们的争论,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西伯利亚毛皮贸易扩大了西伯利亚乃至全俄的对外经济联系,为西伯利亚和俄国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一、毛皮──西伯利亚最早的输出产品毛皮在古代中世纪十分贵重,被称为“软黄金”,各国的王公贵族都以身着…  相似文献   

6.
正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所长B.B.库列绍夫院士主编的《21世纪初的西伯利亚》一书,由马友君、钟建平等翻译,刘爽审校后,于2012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4个部分,50章,近90万字,并附有各类数字图表近百幅。一高水平、权威性的论著1.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预测。全书的14个部分分别为:西伯利亚过去与未来的发展理念;西伯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西伯利亚”联邦专项纲要是新型国家纲要西伯利亚次区域是俄罗斯主要的投资区域,因此,在“西伯利亚的未来”与“我国的未来”两个概念之间划上等号是非常有道理的。———引自《政治阶级》,2005年第9期第55页。贯穿整个《西伯利亚》联邦专项纲要的主线是“项目”。项目一词源于拉丁语Projectus,意为“突前”,即实现突破。西伯利亚项目是实现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联邦区加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每个项目的实施必将保障俄联邦、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国内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1%~0.3%以上和约1%(与2002—2003年同比…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语录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 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西伯利亚名称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往往根据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历史,结合历史文献及当地民族的归属进行考证其名称的来源与意义。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然而,仅仅考虑上述方面还不足以科学地对西伯利亚的名称意义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还应该从历史语言的角度,通过讨论同源词来进行佐证才能够科学和合理地解释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从语言的同源词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可以局限在两种比较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为源于阿尔泰语系的“泥泞、潮湿”之地,另为“鲜卑”。而“泥泞”才是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11.
兴起于2009年的美国“茶党”运动是由大众通过网络联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社会运动。虽然没有统一的党纲、组织和领导人,但“茶党”已成为美国政坛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其形成与未来走向都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历史进程有别于欧俄地区.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在沙俄政府长期奉行大俄罗斯主义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如何调动西伯利亚地区少数民族的革命积极性、争取和保卫革命成果,成为革命政权急需解决的问题.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展开了一场针对不同民族特性、旨在宣传无产阶级民族政策的运动,唤醒了西伯利亚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争取和巩固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 Non—gonvernmental Organization,INGO)迅猛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增多,更表现为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影响增强。1997、1999年“国际禁止地雷运动”与“无国界医生”组织荣获这两个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2001年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策划的“9·11”事件更令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14.
一、冬归何处  记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时,游庐山写下了《咏大林寺桃花》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在西伯利亚漫游时,就体验过白居易那种心态。时值四月末五月初,北京已是暮春天气,而我乘坐的列车到达西伯利亚首府新西伯利亚市时,迎接我的却是漫天飞雪,而且那雪花也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团一团的,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鹅毛大雪”呢!于是,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诗,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冬天躲到这里来了!”仅仅三天的行程,一下子从明媚的春天又回到了严寒…  相似文献   

15.
斯托雷平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较广,村社政策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虽然由于村社的自身特点,改革没能彻底打破村社,但对村社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份地交易培养了农民私有财产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卷入市场经济,同城市和工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村社权威削弱,村社成员不再视村社各种规范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6.
论东正教与俄罗斯村社文化的亲和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并广泛融入整个社会,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尤其是要跨过村社这一关,这就更需要东正教和村社文化有契合以及亲和的地方。长期生活在农村公社中的农民所具有的那种村社精神,如“沙皇是公社之父”的观念,农民彼此之间亲如兄弟、人人都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的道德习俗,同情他人的贫困与不幸、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人道主义等“农民社会主义”因素和东正教伦理构成了一种共同性和亲和性。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语录     
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刚刚庆祝过中俄建交 55周年 ,又迎来致力于了解俄罗斯、研究俄罗斯、促进中俄友好事业的《西伯利亚研究》创刊 30周年。我首先向承办该杂志的我院俄罗斯研究所 (原西伯利亚研究所 )的全体同志 ,向辛勤工作在办刊第一线的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以及曾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该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伯利亚研究》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俄罗斯问题学术期刊。它的前身是 1 974年创刊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在文化出版事业一片萧条的十年动乱期间 ,这本杂志得以出版并坚…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拥有储量巨大的石油资源,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西伯利西的石油生产状况如何,对整个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说“石油问题是个生命攸关的问题”①,那么,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就决定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运.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占俄罗斯总储量的65%②,仅其秋明州就蕴藏130.8亿吨(伊拉克——130.2亿吨、伊朗——120.1亿吨、科威特——130.1亿吨)③,近几年,在东西伯利亚也发现蕴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如此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蕴藏量使西伯利亚声名显赫,令世界瞩目.自1961年西伯利亚最重要的油田——西西伯利亚油田正式开采至今,西伯利亚已有30年的石油开采史.30年来,仅秋明州就生产了石油(包括凝析油)60多亿吨.④目前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占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70%.⑤西伯利亚的石油生产曾取得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成就.1964——1974年,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产量只用了10年时间就达到1亿吨.由此,原苏联的石油产量跃居世界之首.“十、五”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成立于1892年,1905年结束其使命。在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的领导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顺利展开。此外它还肩负着组织、安置移民,主持对俄国东部地区进行科学研究的重任。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东部地区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