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许多人梦想中的生活,如今这梦想早已成为现实。60年变化之大,小小一部电话就让我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2.
正出生在七十年代末的我,小时候母亲常对我们说: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在当年是我们父辈和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目标,那时我也总在脑海里勾勒着美好未来的画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物质匮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记忆     
《江淮》2008,(8)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已经是寻常百姓家非常平常的事情了,经历过"共产风"吃糠米的乡亲们做梦也没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4.
郑颖 《实践》2013,(2):38-39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多少农村人梦中的生活啊!如今,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早就远远超越了这个梦想!不但有存款,还有了私家车,我们农民也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扎赉特旗好力保乡永兴村村民宋占江感慨地说。2012年,宋占江带着自家的120亩地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当年来自土地的收入就增加了2万多元,再加上打工收入,宋占江也过上了"小康"生活。开汽车、玩电脑、上夜校,宋占江对于现在的日子特别满意。  相似文献   

5.
电话忆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人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追求和向往,但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梦想。我的老家在农村,就当时而言,村民们不仅打不上电话。许多人甚至连电话是啥样都不知道。全乡(公社)只有2部电话,一部在乡政府(公社)办公室,一部是乡f公社)邮电所的业务电话。  相似文献   

6.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农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水泥铺路,娱乐休闲曾是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现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日益广泛、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差距正在悄悄地缩短。2006年,小屯  相似文献   

7.
<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农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水泥铺路,娱乐休闲"曾是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现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日益广泛、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差距正在悄悄地缩短。2006年,小屯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3,(5):F0002-F0002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许多京城老百姓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话普及率很低,公用电话是人们沟通的重要通讯手段。截至1980年年底.北京市公用电话总数为1598部,其中包含1000余部传呼式公用电话。跑上几条胡同接个电话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30-30
“种地不缴税、上学不花钱、看病能报销、老人有补助、出行坐公交、村庄像花园、住进新楼房、村村有商场。现如今,我们和城里人没啥区别,这比当年‘三转一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愿望可强百倍。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日子!”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一位村民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电话的变迁     
冉富强 《党的建设》2009,(10):53-53
我最早知道电话,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小学课本的插图里。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理想。改革开放初期,老家镇子上的一些单位陆陆续续有了手摇电话。1985年,我考上了离家数百里外的一所师范学校。开学不久的一个周日,学校传达室的刘大爷在宿舍楼下喊我,说是  相似文献   

11.
正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曾经遍布沙漠的蛮荒之地已变成了一块块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农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也早已实现,各大超市、百货市场的东西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到如今兵团的巨大变化,如果换在以前真是让人想都不敢想啊!1956年,我刚满18岁,在生日的第二天我就跟随哥哥来到了新疆克拉玛依,后来又辗转来到了农七师一二九团,在这里我参加了工作,并与我的丈夫结识孕育了4  相似文献   

12.
奉名坤 《学习导报》2013,(14):13-13
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在城里有个家,和城里人一样,在城市里工作,在城市里生活,有学上,有房住,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是溆浦县油洋乡红花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和许许多多的农民工一样,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里寻找梦想。1998年,我加入了"打工大军",只身一人拿着老乡从温  相似文献   

13.
安占  付洁  许步广 《求贤》2007,(3):33-35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城市现代生活一直是大多数中国农民梦中的海市蜃楼。当历史翻开世纪新页,中国的决策者开始描绘“农村生活城市化”的美丽蓝图。特别是一年多来中央推行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让许多人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在许多人眼里,似乎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有了活跃的市场,好日子就一定“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家乡在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农村,那里民谣丰富。一些生动形象、押韵好记的民谣,常常让我领略到家乡的变化。1949年以前,家乡人挂在嘴边的民谣是:"吃的是羹羹,穿的是襟襟。大人挨饿能忍受,小孩一饿就哭喊。""今年巴望明年好,明年还穿破棉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向往"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可是,后来由于"你来我也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7,(4):10-11
一位网友在他的博客里这样写道:“记得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长辈所说,我时时刻刻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这一点在好多地方已经实现了。再一个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到198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者是农业机械化)’,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准确不准确,但我确实有这个印象。我从小就在等,就在盼,盼着1980年快点到来,亲眼看一看‘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到底是啥模样儿。可到了1980年,没有人再提起这个事……转眼又过去20多年了,我知道‘农业现代化’还远远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9,(10):57-57
赵永平在8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堂叔最近来电话,一开口就说:“我被忽悠了!”年初县里出台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只要农民放弃宅基地和责任田,就可以把户口转到城里,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保、医保,子女也能在城里上学。  相似文献   

17.
敬爱的叔叔阿姨:您们好!我就是您们救助的那个静乐女孩白娟。要不是您们,我一个农村娃,哪能坐在城里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学习?只能像以前一样,独自在马路上徘徊,瞅着城里娃们欢天喜地背着书包上学下学,心里难受,以泪洗面。叔叔阿姨:我已经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读书理想,只有用百倍于  相似文献   

18.
诫子书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母亲别说接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见的世面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拗不过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孩子。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下观村第一党员科技致富责任区的负责人。“过好日子,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富起来”是每一个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追求目标。我的理想就是要把我们村变成“亿元村”、“十亿元村”,有自己的农业,自己的工业,家家都住上小洋楼,家家不仅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要出门有汽车,种地机械化,那才是走上了共同富  相似文献   

20.
易荣卫 《当代党员》2013,(12):40-41
我今年37岁,在巫山县培石乡葫芦村工作已经5年。 我父亲是一个“赤脚医生”。30年间,他在村里治病疗伤,颇得乡亲尊敬。小时候,我就梦想像父亲一样,当二个备受尊敬的乡村医生。于是,2006年,我从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返回葫芦村当了村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