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杜新民大妈,今年78岁,俄罗斯族,是农八师一三六团家属,丈夫是汉族,是"九二五"起义的老军垦战士,1984年已过世。去年8月23日傍晚9点30分,笔者来到杜新民大妈家,杜大妈刚从小拐乡回来。和往常一样,杜大妈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小拐乡去转一转,几十年如一日。用杜大妈的话说就是一  相似文献   

2.
今年31岁的王丽是农五师八十二团一连的一名女职工,身兼连队女工主任。老军垦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她在八十二团这片热土上抛洒着汗水,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富裕。她不仅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着女职工积极参加连队承包土地,而且以高尚的情怀关爱着女职工,为她们排忧解难。 王丽1971年出生在八十二团二连一位老军垦战士家中。1991年高考落榜后,她毅然选择了农工这个行当。 1998年,她随丈夫刘洪星从四连调到了一连。当时的一连是  相似文献   

3.
正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人;在年迈的母亲眼里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敢于担当、勤劳的丈夫;在孩子眼里他又是一个慈祥可敬的父亲。他就是现年已53岁的军垦第二代,二师二十二团林管分站职工,共产党员张金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张金平从事养蜂工作已有34年了。他总如一只小蜜蜂般辛勤奔忙,酿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7岁的冯秀丽,是四师六十八团土生土长的军垦子女,家里地少人多,看到周围的职工大胆创业,纷纷走上了富裕路。冯秀丽和丈夫经常思考,何不利用自家跟前的自生林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呢。她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家人的支持。2008年,冯秀丽在自家庭院前的树林内开始散养土鸡苗,鸡苗主要依靠林带内的杂草和小虫为主搭配适量粉碎的玉米、麸皮和米糠,还原了土鸡原有的味道。随着  相似文献   

5.
军垦养老院位于石河子开发区63小区312国道边,是陈新、陈岩、陈静三姐妹于2005年11月共同投资50多万元创办的,使用面积共有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住进高龄军垦老人50多人,是老人们的"康乐之家"。开家养老院:伺候军垦老前辈今年39岁的大姐陈新原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兼讲师,丈夫是一家企业的高  相似文献   

6.
<正>农二师三十团八连女职工刘秀花家庭,团结和睦,家庭成员工作积极上进,吃苦耐劳,多年来在干部职工群众中传为佳话。刘秀花和丈夫高黎都是军垦二代,早些年年轻漂亮的刘秀花看中了高黎老实本分、善良;而高黎也看中了刘秀花勤劳、泼辣能干,二人结为连理,从那一天起,夫妻俩相亲相爱,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建设自己的小家上。  相似文献   

7.
<正>她是农二师三十团园三连的一名普通的职工,中共党员,是军垦的后代,叫程新芳。今年46岁的她,在父辈们开垦耕耘的这片热土地上一干就是31个春秋,她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交响曲。程新芳曾多次荣获"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先进生产者"、"五好职工"等荣誉称号。1999年获农二师劳动模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8,(1)
一个瘦弱的女子陪同丈夫与病魔抗争8年,让丈夫的生命在爱心中延续。1996年,金寨县青山镇茅坪村25岁的郑宏芳与本村男青年江胜勇喜结良缘。在婚后有了可爱的女儿后的第二年,有着驾驶技术的丈夫在无锡找到了一份驾驶工作,每年收入两三万元。然而幸福的生活维持了不到3年的时  相似文献   

9.
王川江,是农二师二十四团水管站的一名配水员,妻子邓莲芳是二十四团林业站的一名职工.多年来,夫妻俩相敬如宾,用勤劳和爱心铸就了一个和谐之家.1984年,王川江从四川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水管站落了户.1989年,王川江担任起水管站的配水员,并与老军垦二代邓莲芳喜结良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28日,在石总场北泉镇举办的老军垦、劳模故事宣讲报告会上,兵团劳动模范、石总场清泉集十一连职工陆立平,饱含激情地讲述了自己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把一片8亩芦苇丛生的荒滩,改造成了年纯收入达10万元的肥沃良田,同时帮助带动职工共同致富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他叫徐铁军,今年41岁,是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六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因为他皮肤黝黑,为人耿直,连队的人都亲切地叫他"铁蛋"。作为军垦第二代的他用自己的敬业和勤劳弘扬着时代精神。有人说:"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徐铁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别样风采。2011年春天,连队职工们都在为春耕春播忙碌着。4月6日下午5点多钟,有职工反映在距连队两公里多的泄洪闸处有洪水下来了,洪水流速快,而且还把泄洪渠撕开了一个约2米多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呼都格社区总有一个身影,高挑的个头,瘦弱的身材,岁月的沧桑使她显得比同龄人老了许多,但是她依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在默默地发挥余热,还在为社区安全工作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她就是连续六年被评为"五好"离退休职工、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曾庆芝。今年52岁的曾庆芝,是军垦第二代,一生生活在兵团。1997年7月份从二十七团来到二十四团,当时儿子还小,刚上小学四年级。她回忆起了刚参加工作的艰难岁月,"我15岁就已经参加了工作,住地窝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来自边远贫困团场的职工,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军垦,1965年因公去世时我才2岁,是团场把我们6兄妹抚养成人。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我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过上了好日子。作为军垦人的后代,我对兵团、对团场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报答  相似文献   

14.
今年32岁的郭丽红是农九师一六四团的一名普通女职工。在团场长大的她,继承了兵团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服输的性格。郭丽红刚结婚的几年,和丈夫在连队承包土地,由于自然灾害、水源无保障等种种原因,连年亏损,欠了3万多元的债,日子过得很艰难。怎样才能过上富裕的日子?郭丽红和丈夫在一起思量,发现连队里养羊的职工生活都过得比较富裕,而且团里也积极鼓励职工发展畜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于是,他们决定搞养殖。1994年,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些钱,买回了50只羊。盖羊圈、搭暖棚,郭丽红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开创着他们…  相似文献   

15.
1960年8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23某部编为军垦大队,开抵萨尔图。支援石油大会战。8月20日晚,三探区指挥部在当地电影院举行欢迎联欢晚会。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基建指挥部指挥陈李中,军垦大队徐部队长,马政委及军垦大队代表等数百人参加了晚会。晚会一开始,由康世恩副部长代表战区全体职工向参战的官兵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石油大会战的大好形势。他说:“任何新的事物都从艰苦的道路开始的,二万五千里任征是这样,抗美援朝胜利是这样,石袖大会战也是这样。英勇的中国人民从来不避艰苦,不怕困难,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十师一八三团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深化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使团场300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孟图亚是该团一名蒙古族职工,前几年她和丈夫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装修店,可经营不到3年小店就倒闭了。她和丈夫一起回到了一八三团。今年,团场为职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孟图亚抓住机遇争取了一份社区保洁员的工作。为了更多的职工实现就业梦想,该团还出台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大棚追梦人     
李月珍出生在农二师二十二团八连,是兵团军垦第二代子女.其父母为团场的普通职工,1982年她在八连参加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随着团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广应用,职工采用育苗移栽的农业新技术积极性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农二师三十四团,提起十连职工王运江,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承包25亩枣园,依靠科技年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被团场职工誉为"枣王",在团场小有名气,他的果园年年被评为"精品园"和"观摩园",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农二师"丰产攻关先进个人"和"农二师远程教育学用典型"。今年48岁的王运江是老军垦的后代,有着老军垦的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精神。他1978年参加工作,种过棉花、盖过房子、养过羊……要说王运江的致富经历,那还得从1999年说起。  相似文献   

19.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朴素、大方的张云东,用"仁心"诠释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和精神风采。朴素、大方是张云东给记者的第一印象。8月17日,在安顺市人民医院新院检验科化验室,主任检验师(正高)张云东正细心查看和指导相关化验流程,检验科是她从事专业业务的科室。1994年,张云东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安顺市人民医院,23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