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我省出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项目三大评审认定办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更加规范、完善。到2020年,我省将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重点实施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格局。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自2009年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创建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融资不到位等问题,建议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金融支持力度;抓好返乡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培育指导能力;抓好返乡创业基地建设,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就业孵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吉林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设,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创业金融服务,对推进农民工返乡群体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中央政府提出的重要政策。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领域呈现广泛性与集中性并存的特点,创业活动过程也反映出融资难、用工难、土地流转难、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和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创业支持政策落实问题以及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整合不到位影响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以及发展瓶颈问题,完善创业政策,为政策制定和抉择提供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5.
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由于金融危机等种种原因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使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是当前我国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大任务,尽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要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要从改善环境,加强宣传,完善服务,教育培训,财力支持等方面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6.
八面来风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9,(13):10-10
贵阳市:积极开展返乡创业扶持工作 2009年,贵阳市通过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劳动保障维权机制,培育创业主体、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扶持范围,鼓励和支持城镇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高校毕业生、转业复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员创业。目前,贵阳市扶持返乡创业653人,为48名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发放贴息贷款76万元。并对安置405名返乡农民工就业的5家企业发放贷款1620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为准确研判贵州省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形势,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指导和推动下一步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省人社厅和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此调研报告。一、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贵州省把返乡农民工创  相似文献   

8.
<正>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农村就业、促进社会稳定。"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将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能力,将对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呈递增态势:近年来,贵州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呈现什么态势?夏一庆:贵州省在后发赶超的发展进程中,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同时,大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逐年递增。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  相似文献   

9.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区要多措并举,汇聚各方力量,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一、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农村牧区共圆小康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然成潮,这个"返乡创业潮"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格局调整和城乡对农民工的"推-拉"力发生嬗变的情况而出现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农民工返乡创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于认识不够和政策的非系统化、应急性和不公平性,使"返乡创业潮"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潜在的危险,对此应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系统完善相关政策、保持政策的持续性、提高政策的公平性,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股热浪,返乡农民工为乡村振兴汇聚了强大合力,成为返乡建设的"领头雁"。"雁归经济"成为一股生力军,不断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今年春节,贵州约有800万农民工回家过年。春节过后,160万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就业。近年来,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东风,大批返乡农民工在贵州农村这片热土上掀起了一波创业创新浪潮,成为返乡建设"领头雁"。  相似文献   

12.
刘道远 《学习月刊》2014,(20):43-44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中西部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逐渐一浪高于一浪,农民工已成为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推进西部地区产业化、城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目前,恩施市返乡农民工2317人,其中返乡创业1922人。  相似文献   

13.
谷玉良 《求实》2016,(8):78-86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新时期国家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然而,个体农民工返乡创业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也不利于其抵御市场风险。而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培育新型农民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应成为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返乡农民工通过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他们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活动,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文化的全面振兴。当前,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活动还存在诸多阻碍,如自身素质薄弱、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为此,政府必须从以下方面提供支持,促进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活动,盘活农村经济,促进全面振兴: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创业者地位;加强创业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自身素质;优化政府政策支持,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5日,巴中市工商局制订下发《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出台17条具体措施,全力支持返乡农民工留乡创业。今年2月2日又作出决定,抽调416名工商干部,组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走访帮扶工作分队70个,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支持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给他们送法律、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和送信心,  相似文献   

16.
正"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近日,农业部传来消息: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超过480万人。近日,人社部公布了该部联合五部门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0年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影响、国内践行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带动农民工就业具有深远意义。事实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返乡创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途径,并推动了农村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自2015年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以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返乡创业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带动就业基础不断夯实、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政策红利叠加释放,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林永民  史孟君  陈琳 《前线》2020,(2):58-60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从而精准助力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地方政府应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引下,积极构建富民强村的返乡创业政策体系,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宜业宜居的创业环境,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动力、引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今年11月,纳雍县农民工返乡创业16693人;共建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4个和创业一条街1个(新街),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吸纳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17家,带动就业536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5966人。"只要不亏本,我就愿意把公司开在老家,能帮一个算一个,也算尽点微薄之力吧。"去年10月份,在广东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