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实施纲要。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  相似文献   

2.
潘永才 《学习论坛》2003,(10):65-66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像任何国家走向法治社会一样 ,我国要步入法治化轨道 ,建成法治国家 ,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蕴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 ,即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忠诚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  相似文献   

3.
《兵团工运》2015,(3):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部署.中华全国总工会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法建会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一、正确理解依法组建的内涵.依法组建,简言之,即依照相关法律、章程、条例或规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制定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工会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姚桓 《新视野》2015,(2):52-57,63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根据地时期到今天,一直在进行依法治国的探索,从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历程可以看出:只有正确认识、处理法治与人治这一基本问题,依法治国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的落实;只有以辩证思维认识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维护法律权威的关系,才能防止认识和实践中的偏差,正确贯彻依法治国;只有正确认识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把依法治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略,才能使改革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下大力气建设法治文化,才能为法律制度、规则提供价值支撑、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保证法律的制定、遵守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比翼齐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依法而行;要用法律制度巩固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化大背景下,推进法治建设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立足农村具体实际,针对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法治氛围缺失、司法体系不健全、普法教育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弊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原因,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法制,健全司法体系,加强普法教育,才能引导农民群体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这既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就要做到: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精神;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8.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这一要求表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持久性功效。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追求和理性升华,既包括国家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又涵纳宪法等制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其出发点必须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为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意识,扩大民主权利,彰显法律至上,铸成法治精神;必须完善权力制约和民主监督制度;必须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借鉴西方法治中具有普适性价值的经验,加快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三十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和依法执政理念的深入人心,,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精神逐步在公务员内心积淀,并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关于法律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中 《探索》2002,1(2):59-63
法律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与法律实践及其法律理论都有密切的联系,认真地对待法律意识形态,有助于克晨法律意识形态漂浮现象。  相似文献   

12.
梁家峰 《新视野》2005,(6):63-64
法治与宽容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法治社会需要宽容。法治社会的宽容意味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权的维护。法治视界内的宽容体现了立法的人本化,司法的人道化,执法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的转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社会不断的现代化,法律制度也随之完成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转型."情理法"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惯性力量,在"乡土社会"与国家制定法一道规范、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理与亲情将在同一个场域之下,相互追求讨价还价式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中国的法律 ,在形式、内容和精神上 ,与传统中国已有很大的背离 ,这应是不争的事实。① 但是如果宏观地历史性地来看 ,中国法律传统虽已中断 ,但联系是依然存在着的。我们不妨先注意一下法律与政治关系模式的内在联系 ,从中可以清晰地察见到历史的连续性。在中国文明形成的最初时期 ,法律大致是由各种原始习俗所构成 ,政治主要由宗教礼仪所体现 ,表现为“巫”。② 虽然巫也发挥法律的功能 ,但首先是政治性的 ,原始习俗与宗教或者说与巫的关系完全可以看成远古中国社会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在这对关系中 ,巫是决定性的 ,对习俗具有解释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已成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做法.在录用公务员时进行法律知识考查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在考查法律知识方面出现比重加大、难度加大、更加普遍等变化.出现这些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原因和多重的法治发展意义.在此基础上应当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坚持原则、创新思路,完善公务员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6.
法制教育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法制教育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中,由于企业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经常性、规范性;教育内容生硬老套,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多样性、实践性;教育者素质偏低,缺乏稳定性、专业性,因此,加强企业法制教育,必须提高企业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强化法制教育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实现教育思路、内容和形式的新突破;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作为法制教育的基础工程抓紧抓牢,并且要不断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传统     
法律传统研究中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即法律传统的概念、特性、结构、功能,有必要进一步研计。法律传统是指发源于过去、存在于现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法律化。法律传统具有群体性、优势合法性、历史延续性和可变性四个基本特性。法律传统是由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行为层面的法律化构成的。法律传统在法律实践与法律发展中具有积淀、指引、整合、定向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金管理人本人交易是基金管理人利益冲突交易形态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文章讨论了各国本人交易立法规制的基本状况,并对完善基金管理人本人交易立法规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监督是我国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府法制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和顺应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行政权被滥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推动政府法制监督应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如何协调地方法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各种协调方法中,地方政府间签订协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在借鉴国外政府协议法制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手段赋予我国经济区域内一定级别的政府协议以法律效力,并对政府协议的签订主体、签订程序、效力等级、争端解决等问题进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