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区矫正的崛起原因当前,世界各国的刑事政策呈现出“轻轻重重”两极化①的态势,轻轻——“宽松的刑事政策”,重重——“严厉的刑事政策”。对犯罪人的行刑处遇基本分为监狱行刑处遇与社区行刑处遇两类,深受刑事政策的影响。“现代刑事政策的基本点是在社会内处遇”②,为了  相似文献   

2.
<正> 1987年版犯罪白皮书于9月29日经内阁会议同意已经公布。白皮书由四编组成:第一编是以1986年为中心概观最近的犯罪动向,第二编是介绍在检察、裁判所、矫正、保护各阶段犯罪者处迂的实际情况,第三编是关于少年非行的记述;第四编是作为特集,专门收集了关于犯罪及对犯罪者处遇的国民意识。下面介绍其概要。  相似文献   

3.
松永荣治  卜康 《中外法学》1988,(3):29-38,28
<正> 第四编关于犯罪及对犯罪者处遇的国民意识最近,我国的犯罪形势,如果从整体来看,大致处于平稳的状态。我国社会治安之所以能大致良好,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国民性、地理条件等等因素所形成的。但是,此外也是由于广义上刑事司法的诸机构的有关人员努力的结果,即犯罪的准确检举、审判公正性的实现,以及对犯罪者适当的设施内与社会上处遇的实施等诸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霞 《政法论丛》2012,(6):70-77
我国借鉴西方经验对监外执行制度改革,在新修订的刑法、刑诉法中分别首次确认了社区矫正刑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韩国刑罚制度中已将社会服务令引入法制体系十几年,目前已发展为一种综合性惩治犯罪的选择性措施广泛的适用。对韩国社区服务令进行深入研究,对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刑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受到高再犯率、传统缓刑监管失效等问题的困扰,传统矫正模式的有效性备受质疑。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循证实践为传统矫正注入了新生力量。循证矫正,是指在矫正领域内,实践者在所研究的证据中,遵循最佳证据原则,结合实践者个体矫正经验,在矫正对象的配合下,针对矫正对象犯因性特点,开展高效矫正的一系列矫正活动。  相似文献   

6.
短期自由刑存在着难以有效改造犯罪人、交叉感染、将犯罪人与社会相隔绝等诸多弊端。我们可以从严格短期刑的宣告,设立短期刑监狱,以罚金、社区矫正、恢复性司法等几方面替代短期刑,降低短期自由刑的负面影响,发挥其应有的惩罚犯罪、改造犯罪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罪犯是社会人口构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罪犯既是犯罪的主体,又是处遇的客体。如何对待罪犯,选择何种处遇模式,关涉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进程。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罪犯处遇历经多方面的嬗变:处遇技术从身体到灵魂的递进、价值诉求从惩罚向矫正的更替、处遇场所从监狱到社会的转换。这种嬗变不仅是惩罚类型的转变,而且是一种权力技术的革新。直面当下,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标志着我国行刑处遇体制和行刑处遇模式的重大转向。但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区矫正只能是作为监狱矫正的补充和配角存在于我国行刑体制和格局中,这种关系定位是由我国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政策语境和刑法环境所决定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依托累进处遇制实现罪犯处遇的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8.
冲突与平衡:诱惑侦查与人权保障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河北法学》2006,24(5):123-128
诱惑侦查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等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我国立法在此方面的规定却完全空白.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法治国家关于诱惑侦查立法经验,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或其他相关法律时,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侦查行为加以规定,并对诱惑侦查的适用主体、范围、对象、行为方式、程序控制等方面做出规定,以实现诱惑侦查与人权保障之平衡.  相似文献   

9.
王彬 《法治研究》2009,(6):9-13
人身检查与公民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和身体权之间存在着冲突.域外国家大多通过立法规定了一系列适用原则与程序,比较好地解决了人身检查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冲突。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人身检查的规定存在着缺失与不足,应借鉴域外国家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人身检查辜法,实现人身检查与人权保障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司法鉴定专题培训团2011年8月赴香港作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考察。在港期间有关专家介绍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及司法鉴定制度,使培训团成员全面了解了香港司法鉴定体制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司法鉴定技术的发展状况,对香港同行在将司法鉴定成为控辩双方都可以选择的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并实现社会化、中立化过程中,高度诚信体系的建构及鉴定人所特有的严谨、务实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直面历史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我国历部宪法文本的研究,可让我们拨开迷雾、深入了解人权保障阙失之所在及其原因。对历部宪法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自清末立宪至今日之修宪活动,中国在宪法制定和人权入宪问题上,始终都未摆脱在功利主义支配下的政治实用主义的纠缠,权利的本来满目被遮掩,权利变成了权力的附庸和点缀与道具,人们对充满了困惑与无奈。当下,为了解决政治实用主义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执政党要及时进行角色调整,要妥善处理政策与法律尤其是宪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附条件警告(conditional caution)制度是英国在实现"所有人的公正"这一新的司法理念下确立的,旨在实现刑罚轻缓化、加强被害人权力保障、节约司法资源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从2005年只在7个地区适用到2011年迅速发展到覆盖全部42个地区,具有重要的程序和实体价值①。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反贫困工作。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总结邓小平同志长期开展反贫困斗争的宝贵经验,以期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修复是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区分所有建筑物因地震、火灾、风灾、水灾、泥石流、煤气爆炸、飞机坠落以及机动车的冲撞等偶发性灾害导致一部分灭失所实施的修复行为.我国《物权法》对此只有简略的规定,不足以应对实际的需要.当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比较法中,日本法对此制度作了详实、完善的规定,其将区分所有建筑物一部分灭失界分为小规模一部分灭失和大规模一部分灭失,并据此规定了不同的修复程序、费用负担及权益调整的手段和方法.我国将来在修改《物权法》或制定民法典,抑或制定单行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时,应以日本法的这些经验作为立法论参考;同时在现阶段处理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修复实践中,可以日本法的经验作为解释论参者.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法律制度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来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制定行为规范、设置刑罚和保安与矫正处分。如果没有对各种措施的具体特性以及(预防什么样的危险)目的进行斟酌,而不加以区别地使用是十分危险的。根据法治国家原则(Rechtsstaatprinzip)中对于各项措施特性的要求,我们可以确定上述各种措施的适用范围。这篇文章中还包括一份欧洲人权法院2009年12月17日的判决。~([1])  相似文献   

16.
罪犯权利的救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艳  金川 《中国司法》2006,(2):89-91
一、引言长期以来,我们对监狱的解读是“国家的专政机关”,“暴力机器”,对罪犯的认识是“被专政的对象”,罪犯几乎没有权利可言,因而侵犯罪犯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现代法治理念逐步确立,基本人权保障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罪犯也是人,也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保障罪犯权利已成为人民的自觉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障罪犯的权利,就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权利。罪犯“权利主体”、“特殊弱势群体”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并逐渐成为行刑活动的基本人权理念。在法治理论的框架里,救济是权利的应有之意。没有救济就没有权…  相似文献   

17.
矫正正义理论和经济分析理论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两种侵权法理论。矫正正义的概念源于亚里士多德,该理论通过在当事人之间实现应填补损害的赔偿来实现正义与社会福利双重目标;与之相对,经济分析理论认为其自身忠实地遵循了功利主义的要求并将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侵权法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分析理论所具有的外部性视角和面向未来型结构使其无法与侵权法相适应,而强调利益多元与价值平衡的矫正正义理论则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此外,区分经济分析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有助于为侵权法理论提供更加精确、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12,(3):83-87
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司法部的部署安排,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为契机,以法律制度和机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全面落实社区矫正措施任务为主线,以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樊华 《中国司法》2006,(8):51-55
律师的经济自由问题是关系律师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律师收入状况的关注则远远超过了对律师经济自由问题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律师制度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且还造成社会各阶层对律师职业的偏见与误解,增加对律师诸多不合理的限制,成为律师自身发展中不能  相似文献   

20.
樊华 《法治研究》2006,(8):46-50
律师的经济自由问题是关系律师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律师收入状况的关注则远远超过了对律师经济自由问题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律师制度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且还会造成社会各阶层对律师职业的偏见与误解,增加对律师诸多不合理的限制,成为律师自身发展中不能承受之重。因而,加深对律师经济自由的研究,应该成为法律界特别是律师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律师经济自由这一为人们忽视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勾勒出律师经济自由的合理范畴,并提出一些保障律师经济自由的方式,以期获得法律界及律师界的关注与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