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夏丹 《长江论坛》2007,(1):92-95
“五四”时期,我国思想界和出版界空前活跃,儿童文学译作数量大增。这些译作在内容上呼应了“五四”时期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儿童观念和价值取向。当时的译者虽然普遍认同以儿童为本位的翻译观念,但在翻译方法上却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运动80年华诞之时,广大有志青年都在进一步探寻“五四”运动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历史贡献,努力在新的形势下,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与改革同行,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跨越新世纪。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都...  相似文献   

3.
“五四纪念”的历史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久。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一年了,但对“五四”的纪念却延续下来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纪念”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理解,而理解———如伽达默尔所说———本质上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前的情景的一种调解或翻译。人们通过纪念的方式表达对过去的理解与对现实的确认,乃至对未来的设想。每一时代的人都按适合于该时代的特定需要的方式重新解释历史,纪念过去,因此每一次的五四纪念都会构成一种新的五四话语。五四的形象由此变得变幻不定,五四的意义也就在纪念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的基础和条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产物。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党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正续写着新的辉煌:“五四”解放思想的话题与课题仍在继续,“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仍在高高举起,“吾人最后之觉悟”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五四”有几个意识应该受到重视。第一是忧患意识。“五四”时期,当中国文化跟世界文化接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弱势,“五四”前辈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就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就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我认为“五四”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个问题我很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能肯定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改革,但是却总是对“五四”的向西方学习颇有微词呢?  相似文献   

6.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说“五四”。前不久,有学者对“五四”的起因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拟就“五四”若干问题的评价,谈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激进主义的产物,是非理性运动。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妥当。“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激进主义的产物,而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和政治复辟逆流而发起的。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首先是袁世凯称帝,实行卖国独裁,提倡尊…  相似文献   

7.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吴乃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本...  相似文献   

8.
“五四”、五四运动,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一提起“五四”,人们就会想到“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反传统主义”等各种名词。的确,它们构成了“五四”的基本形象。因为“五四”是一个思想活跃、主义丛生的时代,围绕人的解放和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近代启蒙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相继涌入国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0年了。对于80年前的中国,今天的青年人已很难有切实的印象了。然而,如果谈到“五四”,那么他们一般还能说出一些内容。因为“五四”毕竟是他们的节日。不过,青年人对于“五四”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中小学的教科书。前几年,笔者因参与中小学...  相似文献   

11.
“科教兴国”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百年大计。发生在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和今天的这项国策有无联系?回答是肯定的。虽然五四时期并没有提出什么“科教兴国”,但五四时期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科...  相似文献   

12.
刘迪香 《求索》2008,(3):218-220
护法运动期间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为了配合对南军事行动,前后设置了几批使职。其中,南方前线“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曹锟与“援粤副司令”吴佩孚反“使”为主,先是公开通电反战主和,继而擅自秘密与南方湘粤桂护法军签订《救国军同盟草约》,干预政治。五四时期,吴佩孚公开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次年,发展到擅自撤兵北归,以武力干预军国大政,从而走向军阀派系内争:直皖战争。其加速了民初军阀政治“督军团千政”模式转向经略使、巡阅使等军事寡头干政模式的进程,对民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才与社会创新环境--纪念"五四"运动82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82周年了。今天,我们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谈纪念“五四”。从82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起,在漫漫的历史长卷里,每逢谈到“五四”,人们都会恰似有一股热血在冲动,激奋之情难抑。这是因为“五四”她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推毁黑暗势力的号角和重获新生的力量。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特点,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依然责任担待。值此之际,本刊邀请了5位青年才俊,来谈今日的新话题:青年-人才-社会-创新-环境。读者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经受了20年中国改革开放风雨洗礼的一代年青人,所表现的朝气、睿智和锐气。  相似文献   

14.
张景文 《春秋》2009,(3):4-7
1919年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大爆发。5月4日,北京的大、中学生,在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游行大示威。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的号角很快吹响了全国。山东是响应“五四”运动较早的省份。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一直被全国青年视为精神圣殿,怀着一颗虔敬之心,记者驱车来到了著名的北大校团,并走访了北大团委副书记彭华彰,就“五四”的话题谈了起来。戴着近视镜,一副清浪的学者风度的法学博士彭华彩,在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与记者对坐,侃侃而谈。“我认为‘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民族危亡之际,热血青年们提出的“外乎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又衍生了这样两大时代主题,一是救亡图存,另一主题是思想启蒙。作为‘五四’运动的准备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16.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在人事关系、办刊经验、舆论造势、理论建构上均有密切的联系,但晚清的这一运动在民初趋于消沉。在百年之后以比较的视角回望五四,会发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在改革路径、逻辑思路、革命态度、政治时势背景诸方面不同于晚清。这些独特性正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得以成功的保证。学界"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研究思路很好地发掘了五四对晚清的继承性,却又忽视了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民俗学研究视野与现代文学国民性主题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林红 《求索》2008,(11):185-187
民俗学研究是五四文学探求“国民性”改造的重要部分,五四时期,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民俗学研究首先以学术的视角拓展了国民性研究的视野,使“国民性”反思突破了五四初期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层面而进一步延伸到民俗文化的深层,也使“国民性”改造的启蒙思考真正贴近了乡土国民的精神世界。正是民俗学视野的介入,也使得现代文学在开创之初就以乡土为文化指向而获得了启蒙与审美的双重深化,使民俗社会中符合自然人性的本真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国民性”改造也因此获得了可汲取的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年年逢“五四”,岁岁谈民主,说实话,民主成了“五四”的一个符号,久之,人们便不大去想符号本身的意思,连《民主与科学》杂志编者也觉得今年纪念“五四”的稿子似应该挖掘点新意了。  相似文献   

19.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迄今已80周年了。为纪念“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五四”运动是在当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从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工业社会的历史过渡,中国近代经历了一场深刻而又曲折的价值观念的变革。“五四”时代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时期,它以百家争鸣的文化革命形式提供了新的理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五四”运动的产物,对“五四”价值观念作出了特定的选择。7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返顾这一历程,为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价值迷失的困惑,必然会对“五四”理想作一次新的选择。这种历史的回旋表明,“五四”理想至今仍然是可供社会选择的一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