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戴木才 《南风窗》2011,(13):4-4
国家博物馆门前孔子像的立移,一段时间以来又引发一阵热烈讨论。这看似一种如何对待孔子思想的社会现象,事实上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深刻反映。时代的大变革,一方面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创新必然是其主题。这意味着时代大变革呼唤的新思想文化将会被创造出来;原有的思想文化必将被洗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元素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融合是大趋势。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从整体上影响着全球,西方文化产品把所负载的价值密码推向世界。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全面交流还会扩大,这对我们事业发展有利。我们应通过交流与世界(不仅是西方)接轨,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笔者认为要:(一)坚持和发展我们的信念;(二)科学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文化新秩序。笔者还强调要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9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走过了孕育和萌芽时期、初步发展和局部实践时期、全面实践和曲折发展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实质上就是追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时代发展和历史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是一种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文化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关于文化的科学态度。那种由经济全球化而引申出文化全球化的观点,以民族文化的差异来解释全球化时代一切冲突的根源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再造到政治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勇 《南风窗》2011,(22):50-5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命题进行研究和部署,昭示着党在文化问题上的一次深刻破题,即以文化认同,召唤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文化立国"的时代可能会导致中国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对整个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和丰富,都作出了极其重要而伟大的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哲学思想有着不同的内容特征,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毛泽东的文化哲学思想解决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强国,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必然要承担更多、更复杂的责任,没有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做支撑,我国在未来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和强国地位就很难长久维持。但遗憾的是,我们对此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谋略。如缺乏文化重塑方面的长远规划、缺乏信息化时代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的深刻认识、缺乏对文化软实力的整体研究、缺乏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机制。我们应该针对这些挑战,切实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背景下,审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就是要科学判断文化发展的新机遇,准确分析文化发展的新挑战,正确掌握文化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从历史和现实看,透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展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世界性文化生态,中国当代文化发展面临六大机遇,面对四大挑战,但总体上看,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十分严峻;但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催人奋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准确判断世界文化发展大势,立足于中国文化国情,驾驭文化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八个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主要运用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在国家层次上民族文化对地区合作的影响路径,以及在地区层次上比较分析了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区跨文化认同是地区合作发展和深化的基础和潜在动力的结论,并就建立地区跨文化认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探索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时代课题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别从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解放思想、推动文化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思路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着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属性和显著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新的科技革命的快速演进,以及互联网无孔不入的全球性覆盖,各个国家,从政府、企业到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的民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村的时代正在来临,而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贸易、金融、投资、教育和旅游等领域走向深度全球化,金融危机、恐怖活动、气候变暖、疫病传染和毒品走私等全球性挑战日益凸  相似文献   

13.
石磊 《工会博览》2009,(3):38-39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一个成熟而健康企业的思想与灵魂。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保证员工的行为要按照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去做;企业的文化理念是往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不断积累与凝结的。培育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那么围绕医院文化建设的开展,作为医院领导和广大职工连接的纽带的医院工会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作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从裹足到走向社会,从厨房到厅堂、从卑微到崇高,从蒙昧到知性,弹指百年间,中国妇女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走出了一条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王颖 《工会博览》2010,(3):19-21
北京市总工会从成立之初,就把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作为重要职责之一。在各个历史阶段,市总工会担当起了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围绕发展大局,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激励人心的文化活动,为职工搭建了艺术的"大舞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职工艺术家。  相似文献   

16.
马骏  李睦 《工会博览》2013,(30):9-9
北京市总工会从成立之初,就把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作为重要职责之一。在各个历史阶段,市总工会担当起了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同绕发展大局,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职工搭建了文艺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7.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当代世界》2012,(11):44-47
德国的崛起是以一个"后发"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它后来居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可谓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德国崛起背后的重要动力——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来自德国社会文化推动的思想创新。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解读德国的崛起道路,有助于准确地反观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内涵,拓宽中华民族的崛起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慧瑜 《南风窗》2014,(12):92-94
<正>值得追问的是,这种痛彻肺腑的爱为何最终无法化解冯婉瑜内心的郁结呢?这恐怕与去历史化的历史书写建立在对历史的刻意拒绝和规避上有关,使得这部看似涉及"历史"的电影却像患上了一种文化失忆症。很多年后,陆焉识依然陪着冯婉瑜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火车站,等待右派分子"陆焉识"从大西北归来,陆焉识举着"陆焉识"的牌子,出站口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就是张艺谋新片《归来》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文化自信,一个是文化对国家建设的推动作用.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没有文化支撑是不可能的.从历史纵向上研究,希腊的政治、罗马的哲学造就了古代文明的根基.后来英国、法国、德国都是依靠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变成了世界大国.即使西欧的小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能成为世界强国,也是海洋文化使他们走向了世界.当代美国是以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美国是为了推广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价值观吸引着众多的国家,也是举着文化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的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今天,文化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的新要求。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也专门辟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