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1月18日,中泰两国总理在巴厘岛握手的照片让人感到"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有了保障。然而对于已过去月余的"10·5"湄公河血案,国人对事件处理却不甚满意。泰国是东盟内与中国不存在南海领土争端的国家,中国船员遇袭事件不至于恶化中泰关系,但英拉政府事后宣布取消原定访华安排,客观上使双边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停滞、徘徊。从泰方调查程序看,尚未经由司法程序的查证,泰警察总监飘潘竟在10月28日宣布事件纯属泰第三军区"帕莽"军营9名士兵个人行为,与泰军方无关,并不完全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2.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中国云南和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缅甸的地域范围,包括了2.5亿人口和233.1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湄公河是一条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该区域国家相互依存的天然条件。 从经济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一种世界潮流。而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叠区,被视为“未开发  相似文献   

3.
郭春柏  杨霖 《南风窗》2011,(23):28-29
"我们的海军能够去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为什么不能来湄公河护航?湄公河不安全的水域只有20余公里,护航比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要简单、容易得多。"澜沧江-湄公河航运一江连6国,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一条黄金水道,然而,10月5日,两艘中国货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劫持和袭击,13名中国船员遇害,中方被迫暂停了通向湄公河的航运,近千名船工、船长赖以生存的水上运输业面临瓦解,靠这条产业链谋生的边关小镇也彻底萧条。  相似文献   

4.
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南风窗》2010,(3):79-81
在泰国,中国国内有些已经接近消失的传统文化仍被泰国华人坚守。不过,由于数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加上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泰政治上的隔阂,泰国华人或多或少"泰国化"了,尤其与中国内地有了距离,甚至汉语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参与最早、最有成效、障碍最小的区域合作机制,但当前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实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方向的重要突破,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以高阶的一体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建设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实践,厘清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关联,剖析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探讨在当前环境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31-33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外交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有所作为"上面了。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一味处于守势,对美国和美国支持的其他国家的进攻缺少实质性应对。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了"人际距离"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据关系亲疏程度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舒适距离是不同的,具体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其距离"等。当舒适距离被突破后,人就会感到不舒服。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借用这一视角呢?2011年12月2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泰国期间,出席了泰国华人华侨各界举行的欢迎晚宴。在致词中,习近平称:"欢迎域外国家在促进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他们尊重本地区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注意兼顾各方舒适度。"这是中国领导人首  相似文献   

7.
赵旭 《当代世界》2014,(4):65-66
<正>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多边合作——"美湄合作"在2009年7月拉开了大幕。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与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四国外长共同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号角吹响了。时隔不到一年,  相似文献   

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议下,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称GMS)机制。16年来,GMS取得了丰硕成果,使GMS成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沿。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合作进程的不断深入,GMS各国问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合作成果层出不穷,GMS合作前景日显广阔。  相似文献   

9.
徐梅 《当代世界》2008,(2):27-28
2008年是“日本湄公河交流年”。新年伊始,日本便决,定在1月16日召开的首届日本——湄公河流域国家外长会议上向泰国、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五国提供约2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旨在构建“东西走廊”物流网络。据悉,5月份日本将在横滨市举办第四届非洲开发会议,届时将讨论有关非洲开发的具体事宜:日本政府的上述举动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湄公河地区多边机制不断涌现,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相关国家的合作日益升温。我国也与湄公河沿岸国家于2016年3月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机制")。面对复杂多样的湄公河多边机制,"澜湄机制"要脱颖而出,就需尽快找准自身定位,在发展方向上要有所侧重,并以开放灵活的态度构筑沿岸国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经验有两种概括:一是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二是学界的"中国模式"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在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在实践上全面推进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构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鲜明中国特色内在统一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刘怡 《南风窗》2014,(10):40-43
<正>当中国解决了现阶段以近海为中心的权益纷争和领土完整维护之后,缅甸、泰国等中南半岛西岸国家,将成为中国从太平洋望向印度洋的新起点。面对犬牙交错的局面,中国需要明智的东南亚战略,以确定不同阶段的外交主攻方向,使东南亚成为中国拓展对外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泰国总理英拉4月中旬访华时,中国铁道部与泰国交通部签署了关于铁路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是此行的经济合作重头戏之一.如同邓小平1978年访日时两次乘坐新干线一样,这位因"华裔"和"美女"双重身份而在中国颇有些粉丝的泰国总理特意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铁,称赞中国高铁乘坐非常舒适、快捷,表示她对中泰高铁合作项目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经过此次活动,中国铁路产业在开拓泰国市场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正泰国前总理英拉携儿子和哥哥他信,从10月25日到达北京开始,开启了他们在中国的旅程。10月26日,英拉和他信游故宫,逛长城,拜佛寺,参观展览馆,购物秀水街,还与一票中国民众亲密合影。在游览中国长城结束之后,英拉还在个人脸书(Facebook)上发文称:"很高兴能和哥哥他信与儿子Pipe游览长城,感触颇多。英拉说,北京天气不错,在这里遇到许多中国游客,甚至泰国游客,还有中国小朋友将熊猫玩偶送给我,儿子Pipe也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中文名字刻在石头上。"显然,英拉兄妹及家人从照片上看起来心情不错。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区域主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发展区域主义作为两者的联结是理解区域主义实践与演进重要的理论视角。在东亚区域主义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导向特质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坚持国际机构与国家政府作用、兼容"整体"理念与"渐进"方法,追求灵活务实原则为特征的实践路径。湄公河流域的合作是东亚发展区域主义的典型案例,围绕流域的治理与开发,从亚远经委会与科伦坡计划到亚开行、再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湄公河流域的发展合作不断朝着制度化、多元化与本土化的方向演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这种区域主义最具体和主要的成果,其坚持发展导向、重视国际机构作用、尊重"包容并蓄"与"循序渐进"、协调社会与环境发展以及追求可持续安全的特征是东亚发展区域主义的重要内核。  相似文献   

17.
第九讲 老挝问题与国际斗争 围绕老挝问题的国际斗争十分复杂。老挝是一个内陆山国,80%的国土是山地,以小农经济为主,生活方式类似于中国的西双版纳。它的民族属于泰老族系(广义地说包括泰国泰族、老挝族、中国壮族、西双版纳傣族、越南北部岱族和傣族、缅甸掸族、印度的阿萨姆族、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族等)。老挝族语言上和泰国相通,在地区上还包括泰国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18.
周雷 《南风窗》2012,(8):47-47
中国在南亚、东南亚以及地域更远的经济和政治存在正遭遇三种挑战:菲律宾、越南、印度式的直接领土争端和势力挑战;湄公河惨案为代表的准军事、低烈度黑帮模式;再就是瑞地油气运动和密松水坝式的"万家诉讼"联合抵制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叶刚 《南风窗》2012,(2):83-84
泰国民众80%的时间是在军人统治之下度过的。泰国军方之所以能够成为"政治大亨",除了枪杆子这个固有因素外,能够审时度势,争取民心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泰国本是"微笑"的国度,但2011年血腥的"10·5"惨案却令人阵痛不已。更为意外的是,涉案的居然是泰国军人。这9名现被羁押在军营的军人出身老牌部队——第三军区的帕莽特遣部队,被指与缅甸毒贩有染,甚至有虐杀无辜居民的不光彩记录。一时间,泰国民众亦将"败类"、"混蛋"这些词汇与泰国军人放在了一起。事有凑巧,在泰国50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中,有近4万军人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超过了泰军总兵力的10%。他们扛着沙袋、开着小艇、驾着卡车频繁出没于曼谷、吞武里、大城等重灾府(区)的大街小巷。瞬间,  相似文献   

20.
<正>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简称GMS)[1]是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倡导下成立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作为加入方,共同进行次区域合作。GMS合作机制主要有领导人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工作组四级,秘书处职能由亚洲开发银行行使。其中,领导人会议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三年举行一次,按各成员国字母顺序轮流主办。[2]随着次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域外大国也积极介入到合作中来,企图发挥更大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