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德国统一和"大德国梦"伴随着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东欧剧变,欧洲的均势天平忽然倾斜了,舆论界惊呼:新时代降临了"欧洲眩晕"的现象——连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将被引向何方。在令人难以招架的"眩晕"中,一个谁也不曾料到的因素——已被封存的德国统一愿望——竟然在一夜之间从某种臆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法国《费加罗报》在年初首次告称:"德国统一已成定局,1990年是德国年,重新统一年。"正是在人们的心理还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2.
承继与延展:列宁的"均势"理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势"一词一直被视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特有话语,然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也多次在他的论述中论及"均势",构成了其"均势"理论。列宁对"均势"的论述承继了欧洲国际舞台的某些传统,同时,又与其"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和平共处"思想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列宁的"均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实践始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均势概念的出现和均势原则的应用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的事,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产物。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代战争"最终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从而导致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从那时起, "均势"这个专用名词便开始经常地在文章和文件中出现。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入载入正式条约。此后,欧州列强都把均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18世纪叱咤欧洲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他因为修建王宫挡住了一旁的风车而被磨坊主诉至法庭,最终被判赔偿磨坊主损失,国王竟也乖乖地支付了罚金。直到今天这个风车还伫立在腓特烈大帝的宫殿外,作为德国法治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正是这位皇帝,以奉行“强权即公理”的原则为世人所知,他的一生都和权力、欺诈、杀戮纠缠在一块,曾多次将战火烧到别国的土地上,而他本人也成为德意志军国主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基辛格是半个世纪以来集著名外交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大师于一身的风云人物,他 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扬。基辛格均势理论的哲学 基础来源于早年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训练,他对19世纪欧洲外交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独 具特色的均势理论,并将其均势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取得了非凡的外交成就。冷战结束 后,基辛格依然以其一贯的权力、均势视角入手分析世界格局,描绘世界新秩序蓝图。基辛 格均势理论有明显的现实性、实践性和二元论特征,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解决一些具体外交 问题,却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峙的阐述,主要体现在内涵、基础、策略展现和目的性价值四个方面。列宁从这四个方面对两制均势的全面论述既继承了欧洲均势理论的某些传统,又完全超然于传统范畴中的均势意蕴,是列宁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来谈论均势的思想着力点。正因如此,列宁的两制均势思想成为对欧洲均势传统反思和创新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7.
权力的平衡是一种公认的隐喻表达,经典力学理论通过“隐喻”的方式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18世纪的均势隐喻发生了巨大变化,均势隐喻的嬗变既取决于控制相对权力兴衰的军事经济动态,也取决于基于宇宙学之下规则和论述的建构,新的宇宙学建构使得权力政治和均势政策合法化和自然化。这一时期有关国际关系智识的增长和进步有赖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牛顿—笛卡尔式”国际关系本体论伴随新的国际秩序诞生,这一本体论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均势的隐喻不仅代表了彼时国际政治的特征,更代表了启蒙运动对科学的信仰,以及在唯物主义自然哲学下人类对自己控制世界和未来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前两种"均势"结构的过渡情况及其对国际政治造成的影响,我曾提出了关于两种"均势"结构不同属性的假证: (1)"多极均势":能够带来"总体和平";避免不了局部战争。(2)"两极均势":造成了"均势双方"(即"两极")一定时期内的僵持和对峙;导致了"均势双方"参加的"全面战争"(世界大战)。由于"谋求均势的方法"适应于不同的"均势"结构而发生变化,两种"均势"结构所表现出的不同属性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随着"均势"结构的演化,各国面临着对国际政治的选择。"多极均势"要求各国选择维护和平的政治,"两极均势"则要求各国选择走向战争的政治。本文试以这些论证作为理论前提。,依据二战后的实际情形,来分析"均势"格局的特  相似文献   

9.
自罗马帝国瓦解以来,政治分裂给欧洲带来无数战乱和不幸,所以建立和平、统一的"大欧洲"一直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欧洲人心中的梦想.西欧在战后走上联合之路,最初主要是出于和平目的.但冷战的铁幕把欧洲人为地一分为二,欧洲不仅统一没有任何可能,和平也时刻面临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人为因素消除了,东欧出现权力真空.欧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推出东扩战略,以期最终圆其"大欧洲之梦",推进欧洲最终统一,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12,(2):20-20
01权力在谁手中英《展望》2012年1月号2011年世界目睹了革命和经济危机,今年在全球范围内,弱者与贫穷者将支配人们更多的注意力,也将支配更多的现金,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权力的执行受到金融和经济力量,以及外交和公共政策影响的程度,并不亚于其受军事力量影响的程度。我们也同样活在一个权力个人化的时代。政府在金融市场、非盈利组织、企业和意见领袖组成的环境中行使权力——事实上,耍论到政府权力所占的比重,已经远不可和过去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波兰地处欧洲的中心,位于德意志和俄罗斯之间,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注定它疆界变迁的频繁乃至国家的兴衰。1385年.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入侵,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实现王朝联合,创建历史上最辉煌的波兰王朝——雅盖洛王朝,其东部疆域囊括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一部分俄罗斯,成为欧洲少数几个“双海国家”(同时濒临波罗的海和黑海)。但由于欧洲大陆权力中心的转移,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崛  相似文献   

12.
虽然双方都乐见"削核",但是"削核"的底线并不一致。莫斯科希望达成"战略均势",即"以最小开支维持与美国在进攻性战略武器领域的力量均衡"。而华盛顿宁愿将双方核弹头减到最少,以便通过发展反导系统等措施,实现美国"非均势"下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3.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古已有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相对来说是一个“统一而自由”的整体。两次大战使欧洲丧失了道德自信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权力中心地位,冷战中则面临失去自由和独立的危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欧国家启动了一体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六国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关于欧洲联合主要存在着两种设计方案,一是建立保留民族国家主权的“欧洲邦联”,二是建立由超国家机构代表各国主权的“欧洲联邦”。  相似文献   

14.
奥拉基之死     
于英红 《南风窗》2011,(22):86-87
他是美国国会穆斯林员工协会的首位伊玛目,也是被中情局追杀的第一位美国公民。10月1日,美国国务院就前一天美中情局无人机在也门东部沙漠击毙"头号恐怖分子"安瓦尔·奥拉基,向其公民发布全球旅行预警。作为"基地"也门分支领袖,美国出生的奥拉基自2007年一直在也门东躲西藏,这次被暗杀可能是也门总统萨利赫玩弄的复杂权力游戏的一部分。而对美国穆斯林来说,奥拉基在2002年回也门之前,还是一位颇受欢迎的伊玛目,作为中情局追杀和追捕名单上的第一位美国  相似文献   

15.
裁缝 《法制博览》2009,(13):12-13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应如何观察欧洲一体化? 一、要了解一点欧洲分与合的历史,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二战后的欧洲联合进程.在欧洲历史上,人们曾作过多次的统一尝试.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希腊各城邦从西西里岛到西班牙的欧洲沿岸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罗马的军事力量在地中海欧洲的地理范围内兴起并在初期获得成功.希腊-罗马文化赋予罗马帝国的军事政治以欧洲意义.公元4世纪,处于希腊-罗马文明之外的"野蛮人"的多样性战胜了西罗马帝国的欧洲统一性.大约400年之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作了统一欧洲的另一次尝试,他于公元800年底,作为政治首脑与当时作为教权首脑的利奥三世合作,在欧洲联合思想的引导下,建立了基督教的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欧洲一直试图努力达到一体化的目标,但是如果要达到一体化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并且这个统一市场的运行必须既有经济效率,在政治上也必须有可行的运行规范和制度。在多年的努力中,欧洲发现竞争法是一体化的重要发动机。正当欧盟在加紧推行统一的竞争规则,却发现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竞争规则的实施与知识产权固有的垄断性特点发生了冲突。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欧盟运行条约》第102条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的扩大适用解决了这一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打破官本位     
赵义 《南风窗》2012,(23):2-2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就"官本位"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而"官迷"迷"官"原因前三位是"灰色收入多"、"权力效用大"、"社会地位高"。人民论坛杂志在报道中认为,当一个社会一切决定于官、一切听命于官、一切为了做官,"官"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时,必然会  相似文献   

19.
两年多以前,在一次会见中,汪道涵先生跟陈乐民和资中筠两位先生谈到:二十世纪快到末尾了,应该回顾一下二十世纪。陈乐民和资中筠受到这次谈话的启发。两年多以后,在人类新的千年到来之际,陈乐民(著名欧洲问题专家、社科院欧洲所前所长)、资中筠(著名美国问题专家、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和冯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初开始,欧洲就开始对"少数民族"的概念进行界定,几十年来,该概念在欧洲仍然未获得统一,甚至有些国家反对出台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长期的探索使欧洲对"少数民族"概念的基本要素有了初步的共识。总的来说,欧洲对"少数民族"的概念作狭隘理解,即"少数民族"定义的内涵较多,成为"少数民族"的标准较高;同时,欧洲国际组织允许不同国家在界定"少数民族"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