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2009,(9):43-45
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到2008年年底,全市1229.6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为216.9万,占总人口的17.6%,预计到2050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大的工作竞争压力,使一些子女对老人无暇顾及。同时,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老年人也不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据全国老龄委调查,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49.7%。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沿用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养老的需求,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49.7%。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那么,国际上有哪些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呢?目前,发达国家养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5,(6)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表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结构差异,即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江西省H村进行调查,以养老需求为切入点,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实际和需求方面的满足情况,探索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进一步达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办养老机构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尤其是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大连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调查,并对影响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应在老年人退休金、居住环境、养老机构建设、社会舆论等方面重点关注,不断发展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以吸引大量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效解决城市社会中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情     
农村养老怎能被遗忘? 在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更突出,如农村老年人仍相对贫困,许多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和老年社会服务都是空白。一些白发的养老机构因没有专业的设备,结果不断地出现问题。比城市空巢老人更严重的是,农村老人的子女很多都是远隔千里之外,一年两年才能回来一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为探索我国中部地区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从不同养老方式层面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开展此项研究。调查发现:家庭难以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社区忽视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责任,机构缺乏对老年人的情感沟通与陪伴,本研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相互借鉴各种养老方式的优缺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精神健康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7.
互助养老继承了农村互助传统,契合了熟人社会的人情特点,通过引入政府、社区、亲友邻里、老年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因素重构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降低了因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引发的养老风险,提高了老年人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庞大且“未富先老”,如何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关系民生、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和谐和就业等。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居家养老服务是近年来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方式,符合我国传统习俗.深受大部分老年人的欢迎。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成都市城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搞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加剧,城市养老问题越发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社会养老模式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已逐渐式微;社会化市场化的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又由于成本与服务质量问题,难以普及和得到广大老年人的接受。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社会养老模式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结合当前三种养老模式的优势之处,创新一种可供更广泛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刘灵芝  夏琳 《世纪桥》2012,(19):47-48,63
对于拥有1.85亿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国,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正在逐步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增多,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法制化管理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规制,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养老观念的代际分化,是指不同时代塑造的代际群体在养老的态度和认识方面的差异。结合河南省Q县C村的经验,以城乡社会结构性力量作用的代际分化为基本框架,分析影响中年人和老年人养老观念代际分化的主要原因,发现在“强乡村—弱城市”的格局下,生养伦理和社区规范的支撑,价值实现路径锁定,老年人在养老观念生成过程中能够有主体性地应对城市社会的挑战和冲击。而在“强乡村—强城市”的格局下,相比于老年人,中年人有了更多选择,但也面临家庭教育难度提升、社区规范式微等问题,在乡村转型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被两种结构性力量“撕扯”,养老观念生成的过程中反倒有可能面临主体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城市养老需求,如何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养老的有效形式.文章探讨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从政府、社会和市场三大主体出发的多项举措,以期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养老方式发展趋势及社会支持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养老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对城市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针对城市养老方式发展趋向的主流,社会支持系统如何应对,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下赡养和照顾老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由于大部分中国老年人仍不能完全依赖社会养老,政府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并将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以杭州市人口老龄化为背景,论述了政府主导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实践,并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成为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弥补国家和家庭在养老服务方面供给不足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山西民办养老机构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山西城乡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存在扶持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政府监管有漏洞、民办养老机构人才缺乏和资金不足、老年人观念保守且支付能力较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的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要在政策落实、政府监管、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服务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5):61-61
省工商联反映,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目前,我省也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社会养老存在很多问题:1、养老机构严重不足、设施简陋,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另外,由于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入住率。2、老年活动场所少,娱乐设施不完善,远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要。3、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工作薄弱。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合法权益维护等大多数工作还未完全开展。因此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膨胀,老年群体内部呈现出复杂化的倾向,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增加了养老保障的难度。为了充分解决不同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对老年群体进行分层是重要的出路。对庞大的中国老年群体进行分层研究,不仅能够针对不同的老年人选择差异性的养老模式,也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独木难支;机构养老也受制于多种因素,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创新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谁来养老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纵向研究发现,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选择依靠子女转变为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经济意愿。老年人的养老经济意愿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呈现依靠子女养老意愿减弱、选择社会养老保险和自己储蓄养老意愿增强的变化趋势。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受老年人自身、代际、经济、健康、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转变表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加快优化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乡适度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解决谁来养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双艳珍 《理论学刊》2023,(1):153-162
信任、规范、参与网络等内生性社会资本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资源,但在城镇化的外源性冲击下,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渐趋严峻的社会冷漠和政治冷漠造成农村社会资本的式微。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亟需挖掘并重构积淀于农村的社会资本运用于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本及养老服务之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为社会组织重构农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学理逻辑。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组织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以现代吸纳传统的方式重构农村社会资本,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有效载体,这是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