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彪炳千秋.尤其是他在中国教育史上“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地位至今无人企及。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即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他做到了教育目标与教学过程的统一、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施教艺术与学习方法的统一、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刘耀东 《学习月刊》2013,(16):62-63
西方最早对启发式教育进行论述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将启发式教育定义为“问答法”,此法又名“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启发式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帮助别人获得知识。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启发学生思想,培养推理能力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实现法学教育目标的需要和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笔者在法律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角色转换法、留下空白法、课堂讨论法等。  相似文献   

4.
法律课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实现法学教育目标的需要和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笔者在出律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角色转换法、留下空白法、课堂讨论法等.  相似文献   

5.
黄亮 《世纪桥》2013,(15):33-34,4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启发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提出应从观念、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于海峰 《党课》2011,(21):57-58
对于党课教师而言,启发式教学并不算新鲜,有不少教师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党课教师所采用的启发式教学还只停留在粗浅的“提问、质疑”阶段,没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引导、组织教学的作用。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党课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四种运用启发式进行党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各位同仁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
赵树森 《世纪桥》2012,(19):109-110
教学始终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方式、手段与途径,高校教学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是转变课堂教学思想,在现代教学理念导引下,高校教师可选用案例教学、以及启发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只有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家长甚至不少教师的心目中,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大多数学科教育的任务是“智育”.这是应试教育下一种很常见的错误见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育应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任何学科的内容都蕴涵着德育因素,任课教师要努力挖掘,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以求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2,(17):32-32
2005年9月9日上午,在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引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向教师代表们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在教学工作中实行启发式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2,(17):32-32
2005年9月9日上午,在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引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向教师代表们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在教学工作中实行启发式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学习思想、教学方法与原则、教师修养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现代教学研究及活动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我们的责任就是在现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它,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以培养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八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列主义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识,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  相似文献   

13.
章田 《学习月刊》2012,(4):44-44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 孔子一生推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以前的“教坛鼻祖”孔夫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精义有三:一是教育平等.不管是穷侏还是富儒,不管是贵胄还是贱民,不管是优葱还是差智,他都一视同仁;二是教法灵活,始终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人制宜、循循善诱”的指导原则,让学生在不同的智力与爱好基础上使学业循序渐进地发展:三是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是一项古老的行业,早在奴隶社会末期,我国就有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办学格局,并随着专业教师的出现逐步形成了正规的教师职业规范。公元前500年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塑造了完美的师德形象。他爱学生,“有教无类”;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以身垂范,言传身教;他平等待生,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是指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它的核心思想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反应教育规律的一条普遍适应的教育原则,不仅适用于智育,而且适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文化和业务技术培养中的因材施教,而忽视在学生思想政治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政治概念和理想,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经提出了教育民主的构想并着力实践。如“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这一思想的表现,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乃是从政治上、受教育权上,使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8.
记者:杨教授,您好!您一直致力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对儒家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孔子,您如何评价? 杨立华: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把孔子理解为一个教育家。诚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首开中国私学之先河,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但若仅从这个角度理解,孔子的贡献就被大大地狭窄化了。  相似文献   

19.
刘文艳 《奋斗》2005,(3):24-24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记》更指出,教学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都是尊重学生、尊重教学规律的教育思想。把对学生的尊重看成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原则。这些都说明,“尊重的教育”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的更新,教师与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二者实现角色的转换成为新、旧教学模式变革中最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成为顺利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笔者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解决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