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关注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摸索其规律和模式,这样有利于与他们沟通。在我看来中国是文化、习俗、惯例等味道浓厚的社会,它们几乎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身心上。然而有些现象确实不可思议,对此虽然我也尽量想办法加以解释,想借此提出我眼中“中国人的不可思议”。首先声明,这些都是相对的,不是彻底普遍的,更不是永恒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年轻人,走,干推销去! 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要积极投身推销的行列,奋力工作,世界上最大和最好的奖励在向你招手。19世纪的哲学是“我思故我在”,20世纪的哲学是“我推销故我在”。当今社会人人都是推销员,都以某种方  相似文献   

3.
礼不能不吃     
常侠 《法制博览》2008,(24):16-16
中国是“礼仪之邦”。不过,后来就演变成“送礼之邦”和“吃礼之邦”了。有一丁点小权力的人,掌握一定权力范围的人,都可以吃礼贼肥。  相似文献   

4.
吃事     
莫言 《法制博览》2010,(3):12-13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我原以为“吃”是“契”的简化,查了《辞海》,才知“契”是“吃”的异体。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想这造“吃”的人,必是个既穷又饿的,如果让林黛玉或是刘文彩造这个字,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工作两年后,我的新加坡朋友杨准备回国。在送行宴会上我请他谈谈对中国人的看法。他说:说实话,你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没有我们新加坡人高,但是,我发现中国人的哲学素质都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这一点我们新加坡人自愧弗如。 看我大惑不解,他解释说:你们的哲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你们的“口号文化”上,在中国口号几乎无处不在。像“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6.
吃瘾     
孔明 《法制博览》2010,(20):60-60
人自娘怀坠地,“呱呱”半天,就是告诉娘亲:“我吃来了!”把奶头塞进嘴里,灵得很,不“呱呱”了。所以,人到世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不师自通。由吃奶而吃饭,活多久,吃多久,不能吃了,就该告别吃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7.
冯国川 《法制博览》2010,(20):66-66
中国人的脏话,常常原始到让人汗颜的地步。 通常是这样的:“我操你妈!”他骂他。“我操你祖宗!”他回骂他。  相似文献   

8.
唐登琼 《法制博览》2009,(20):32-33
“广场是一座城市的客厅。”这句话在当今中国被广泛认可,于是一座座超级广场不断诞生。我曾经在一个不起眼的地级市,看到了一个面积惊人的广场,相当于十多个足球场。可是大未必佳,放眼中国城市的广场,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而各个城市彼此也是“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9.
王向东 《法制博览》2010,(16):19-19
张悟本和他的非常著名的作品《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曾经红极一时。当湖南卫视三请其人,“百科全说”一片叫好之际,我就不信张悟本。当时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这世上有三种人不能信,一是吹得太神的人,二是捧得太红的人,三是流行得太快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杨陌 《法制博览》2010,(16):71-71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被媒体炒得极热。中国人可以无比骄傲地说“我的祖国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文化”……诸如此类。但自信心刚刚开始膨胀的中国人只顾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忘记了去思考我们的文化对我国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和帮助。毕竟“文化大国”不仅仅是一个好听的名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