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明 《党史文汇》2009,(4):14-20
1972年9月29日,正值菊花飘香、枫叶正红的金秋时节,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代表中国政府,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指出:"自本声明公布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签定,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周恩来与中日邦交正常化》重温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而日本政府则采取反华政策,极力阻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1972年7月田中内阁成立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出现了契机。田中内阁成立伊始,田中角荣首相就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上展现了积极务实的态度,很快中日两国就实现了邦交正  相似文献   

4.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乘专机到达北京。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及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5.
2002年,日本外务省依据<情报公开法>,公开了3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关档案,其中包括周总理与田中首相的4次政府首脑会谈记录,姬鹏飞外长和大平外相的3次外长级会谈记录,以及以"竹入笔记"而闻名于史的周总理与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的3次会谈记录.这些外交谈判档案的解密和公开为我们研究30多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了新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当时的谈判有哪些焦点问题,经过谈判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能完满解决?在此拟依据日方公开的文书档案和会谈记录,回顾30多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并解读和分析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明 《学习月刊》2012,(10):12-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年.纵观中日两周关系史,既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军周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史。中日两国互为一衣带水的邻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有了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重要利益.中口政府和民间友好合作应为和平发展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197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这是当年继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中美《联合公报》公布后又一举世瞩目的外交事件,这一事件开创了中日关系的新局面,并对未来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田中访华是如何成行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央公论》为主要的原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战后,绝大多数日本人能从战前的蔑华、侵华的误区中走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认识、理解中国。目前,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的认识,日本人的中国观又分为“潜在的强国论”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论”两种不同的认识。总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呈现出主观色彩强烈、形态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对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剖析,有利于挖掘其中国观向好的趋势发展的因素,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两国人民在这悠久的历史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益强盛,军国主义者却把对外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爆发于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未有的民族大灾难,在中国人民心里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4)
正2019年11月29日,惊悉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溘然长逝,不禁回忆起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段往事。1969年5月,我作为新华社和外交部联合派遣的记者赴日本常驻。l971年秋,日本国内要求早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呼声空前高涨。一天,执政的自民党三巨头之一——总务会长中曾根康弘的秘书依田实来见我。依田实一年前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旋风”刮向日本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传遍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而受震动最大的,当属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由于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环,日本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而与台湾方面签有《日台条约》,现在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本质改变,日本也必须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因此,改善对华关系,就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课题。当时,担任只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的桥本恕,奉命开始进行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为了将日本扶植成为远东反共产主义的堡垒,积极推进对日讲和,美日成为中苏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敌人。 但是,吉田茂内阁在此问题上的考虑却与美国不尽相同。为了尽快改变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日本急欲和周边国家讲和。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是周恩来与高碲达之助在万隆会议期间的秘密会晤.按日本的说法,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它是战后中日两国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为半官半民的LT贸易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日本外务省档案及当事人的回忆,详细记述了这次会晤的背景、内容,分析了它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周恩来在这次会晤中表现出来的外交艺术.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是人们最熟悉的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条款,它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责任"。但在其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窦晓博 《世纪桥》2013,(5):56-57,62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在长期的交流中奠定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使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未曾隔断。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在这长达23年的历史长河中,民间外交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征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尧 《党史纵横》2012,(1):60-61
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在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二十多年里,中日之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广泛地展开了“半官半民”式的多渠道交流。这期间取得了四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缔结,如LT贸易的成立(1962年)、实现互派常驻记者(1964年)等。这一系列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为邦交正常化打下了不可或缺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然而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更多的是服从于美苏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尼克松总统的辞职,到福特总统的无奈,直到卡特总统上台并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才完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主要在美国方面,美国因素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到今年9月,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已有25周年了。回顾在这四分之一世纪里,两国关系所走过的路程,可谓硕果累累,可喜可贺。不过,这期间,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总结这些年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发展两国关系,保证在21世纪使这一关系健康地发展下去,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两国政府1972年建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和六年后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文件,为两国相处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政治基础。在这两个文件的各项原则指导下,为了发展两国关系,两国领…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30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员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额已从建交初的10.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77.5亿美元,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72年中日人员往来只有九千人,近几年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达200多万人次。两国友好城市已达210多对。中日关系能够实现正常化并达到目前的水平,归功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民间外交为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为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推动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