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陈洪文 《学理论》2009,(12):134-135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将“激励”一词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多的实现企业赚取利润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但是,激励只是一种手段,如神话激励、万能激励,有时不仅不能刺激员工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压力。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又无法完成任务时,员工就可能不堪重负,只好选择离开了。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励是不行的,但激励也并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2.
人,永远需要激励,没有了激励,便没有了动力,就会丧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事业成就是一种激励,受人夸奖是一种激励,巨额奖金是一种激励,自我陶醉是一种激励,从某种意义上说,被人小瞧,也是一种激励。用广义的话说,激励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因此,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而且是永恒的主题。激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我们有过50年代“翻身不忘共产党”的激励;有过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激励;有70年代“无限忠于伟大领袖”的激励;有80年代“物质奖金高消费”的激励。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90年代,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激励呢?我们的激励目标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一是从嘴说起。人们常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很明白,恶语伤人,良言慰心。的确,在人遇到困难、灰心丧气时,一句鼓励的话可以重新激发起斗志;在人身陷绝境,失落惆怅时,一句安慰的话语可以春风化雨,温暖人心;在即将踏上征程、扬帆远航时,一句祝福的话,可以让人看到美好的明天……语言给人类带来不尽的福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要与人善言,把话说得“好”听。只要大家都讲真话、好话,才会有一种让人们深受感动的真情,这种真情就是一种和谐。二是从“小”做起。践行荣辱观,就是要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  相似文献   

4.
解放军连云港军分区某团党委在端正党风中注重预见性,从而保证了部队整编任务的完成,带动了部队思想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个团党委在总结前一阶段端正党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端正党风不仅要抓当前,而且还要注意预见未来;只有加强党风建设的预见性,才能从无形中看到有形,及早发现不良的苗头,从而做到纠正措施有力,防患于未然。这个团党委注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不断加强预见性,有的放矢地将大量工作抓在前面。他们主要抓了四个环节: 1.从“静”看到“动”,打牢思想基础。这个团党委体会到,在党风建设中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澜起伏”,要从“静”  相似文献   

5.
尴尬的错位     
一对母子边吃瓜子边散步,母亲随手将袋子扔在地上,儿子看见后,很自然地捡起拿在手上,等走到垃圾箱前就扔了进去。这时,我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词,竟套出两句:“40岁的人,10岁的觉悟;10岁的人,40岁的觉悟”。其实,生活中类似的错位现象并不鲜见。 “高级领导,低级作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铮,今年春节期间就  相似文献   

6.
郭爽 《学理论》2013,(24):362-363
早在20世界50年代,国外实际上已经产生了激励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很多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中,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激励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展开了教育竞争。首先分析激励在学生工作的探索及应用的意义,明确激励在学生工作中的含义,阐述激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分三方面阐述激励在学风建设中的,如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应用,最后粗浅地提出一些在实际学生工作的具体激励办法,如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以《通知》精神为依据,统一两个基本认识。一是正确认识商品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由于前几年在理论宣传上强调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在宣传工作中过份强调“奖、扣、罚”,一部分干部和职工误认为这就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近几年在实现干部“四化”中,一大批年轻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他们一上岗看到的、学到的许多都是“管、卡、压、扣、罚”那一套,不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总认为讲道理不如“奖、扣、罚”见效快。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不利于形成  相似文献   

8.
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是三种不同的文体。我们看到的一些政工论文中,有的满篇堆砌材料,罗列现象,就事论事;有的是把本单位一年的工作和体会一、二、三、四都开列出来,作点概括;有的则喜欢大量引用导师语录和名人名言,在中间夹一些泛泛的议论。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有  相似文献   

9.
马丽荣 《学理论》2012,(2):89-90
从马斯洛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绩效考评对员工激励的影响。企业绩效考评存在着制度简陋、标准模糊、激励作用差、缺乏前瞻性等问题,要以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出发,设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求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从实证角度出发,将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业绩与全体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并且将激励效果在不同激励模式之间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实施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提高业绩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太明显;当前的激励模式中以业绩股票/单位为主,而从激励效果看则以虚拟股票期权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对全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抨击的同时,也试图从它产生的根源上寻求一种摆脱这种风气的有效措施。以往人们把不正之风单纯地归结为干部的素质不高、觉悟低下等个体的内部因素,而没有从外部环境上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现代管理学中“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现代管理中存在着两种因素:一种是管理因变数,另一种是环境自变数。两种变数之间  相似文献   

12.
张炜 《瞭望》1994,(39)
我看过郑板桥晚年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上面说:象我们这种能写几句诗、画几笔画的人太多了,这就算当代“名士”?实际上我们算不得“名士”,我们不过是舞文弄墨的酸臭文人罢了,因为从我们的作品里一点看不到人民的痛苦和时代的声音……他说他如果为了混生活,完全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可以种地,何必捏着一支笔杆在纸上涂来画去?世界上有多少种方法混生活,如果用笔墨混生活,可就算最寒酸、最可怜的一种了.郑板桥的觉悟令我心动.我从此明白了一个用笔人怎样才能不寒酸、不可怜.  相似文献   

13.
人的管理是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激励又是贯穿管理活动终始的重要问题。激励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使人自觉自愿。心情舒畅地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离开了激励,管理就成了消极的、被动的、机械式的管理.其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就是短暂的、有限的。 构成激励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目标。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进行的,大到追求远大的理想.小到购买一件商品。即使一个不太自觉、不够情愿的行为也是有目的性的。二是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人是高级…  相似文献   

14.
沟通是一切领导工作的基础,激励是实现领导意图的重要途径.二者的艺术性可以从它们各自的逻辑顺序中把握.沟通的逻辑顺序是先沟通,后认同;你先认同别人,别人后认同你;先认同你这个人,后认同你的事;先少后多;先浅后深,激励的逻辑顺序是先己后人;先心后智;先激后励;先激励,后凝聚;先分后合;先正后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绍兴市新华书店谷凤兰:求人者先求诸己,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己正方能正人,己昭昭而后方能使人昭昭。同时也有一个如何对待工作对象的问题。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最大的差别在于思想觉悟的水平。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排成一个横队“一二一”往前走,而是一支庞大纵队透迤而行。走在队伍后面的是觉悟相对较低的人,对他们如果一味追求高起点,给他们讲无私奉献,恐怕会有“对牛弹琴”之嫌,效果不会好。不如给他们讲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讲勤劳、守法、诚实,效果反倒可能好些。但如果我们对走在队伍前…  相似文献   

16.
“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如果我们从管理的角度去诠释它,就会发现“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个人修身立世之道,也是企业管理之道。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社会主义企业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经验和智慧,以丰富管理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以“仁”治人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仁”,古代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之意。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以发展经济实力为主要手段的国际竞争形势中,不发展就无立足之地,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按照中央的部署,一项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正在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深入展开。这项教育活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从哲学视角对“三讲”教育进行剖析,对于我们深人开展“三讲”教育和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一)“三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眼里,除其属于不可剥离的共有的基本要义之外,它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三讲”就是所讲者内外统一地重视他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党代表会上指出,对于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可以说,据实讲解是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然而,至今尚有不少同志不大注意这个据实讲解,其原因分析起来大概有:一、把时事政策教育看得简单化,似乎一说时事政策教育,就是照读“宣传提纲”,至多搞点“注释”,而很少考虑宣传效果;二、对群众的觉悟缺乏正确的估价,担心据实讲解会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三、消极地吸取过去  相似文献   

19.
代际观念差异的存在与地域文化差异的存在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好恶而转移。在同一社会时空中生活的不同代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差异。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积累经验的过来人向后生们诉说自己的生活观时,年轻人已经不耐烦地要去闯世界了;反之,当满怀激情的青年人兴冲冲地表达自我意识时,他们的长辈听众已经皱起了眉头。代际之间的文化与价值的差异现象,引起人们重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个略显独特又有普遍性的问题。是简单宣布它的“吉象”或“凶象”,还是依照二值逻辑去判别它的“对”与“错”?我想,当前最需做的,与其是定性,还不如从多角度出发,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诸原因,并分析它的文化价值。本文试图从认识论角度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指具备出类拔萃的知识、素养、才干和技能,能够在特定领域以其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人才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意味着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与社会的进步。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任何一项宏伟的事业,都需要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然而,怎样才能吸引、用好人才?当前,除在人才的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用为所学”、“用为所长”外,更关键的还是应该在人才的激励上下功夫。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心理动机的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人才的行为的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