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康 《理论探索》2001,2(2):45-46
邓小平理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它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2)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3)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有他自己能力、智力、知识及努力的一方面,但是也更需要适合共成长和发展的客观环境。一颗良种,没有适宜的土壤,也难以破土而出。当前,我们强调培养创造型人才,即创造型人才所需的各种能力,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客观环境,那么,创造型人才就难以培养出来;更不可能大批量产生;而且人才本身也难以发展。大量资料表明,美国、日本、西德等一些国家创造成果的年龄一般从25岁开始,35岁是他的黄金时期。而我国一般要到35岁以后才是创造成果的开始年龄。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是综合国力和人才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如何提高?依靠创造性教育! 在国际上,创造教育已使无数人在事业、声望、财富与幸福的创造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是一所由留德教育学博士黄晓浪创办的私立学校。学校与德国的教育机构协作,旨在培养国际型和创造型的新一代高能人才。黄博士首创的“综合型创造模式”,代表着当代中国十分先进的教育思想,它把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部课程与各种特色课程及新型校园文化结合于一体,通过五大教育子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的智能、知能、技能、心理、精神、道  相似文献   

4.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21世纪正向我们飞速走来,与之同行的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党校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贡献的重大历史使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为党校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干部培养和理论贡献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是当前党校教育工作致力于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党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党校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所谓知识经济(Knowledye…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它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 ,创新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本文试就转变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教育内容、实施创新教育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在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基本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推动力是国际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最终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归根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型人才的竟争。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研究创造力及其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的发展,关系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国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因此,在基础教育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论直觉的非逻辑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它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直觉的含义是什么 ?它与其它思维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术界看法颇不一致。通过揭示直觉非逻辑性、直觉与逻辑的互补关系以及直觉非理性的根本区别,对于深入揭示直觉的本质特征,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刍议王华一、培养目标设计高等学校的不管搞什么改革,怎样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一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二是要教会学生思维,三是要教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三项任...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整体上亦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割裂。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思考大学生的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社会意义,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集成,把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和目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的历史过程。它强调教育与信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突出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 ,在教学中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方向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评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逐步扩大,以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工复合型在理人才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到ZI世纪中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实现这个目标,新身于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同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关键又在人才,尤其是复…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①温家宝总理也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在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就是人们需要历史的缘故。这就是人们在创造现实生活的时候,总是一只眼看着过去,一只眼注视着未来。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为目标,一面总结过去的历史,一面描绘中国未来的蓝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了“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的思想。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一、用百年来的历史教育人民: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  相似文献   

16.
特色建设是当今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学办学的核心问题。我校在申办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的特色建设,这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公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内外各类高校办学特色的经验可以看出,我校特色建设的内涵应包括:明确铁路公安特色的办学定位,加强铁路公安特色的专业建设,打造具有铁路公安特色的师资队伍,坚持以培育全面发展的铁路警务人才为核心目标,塑造独特的铁警大学精神。特色建设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正确看待职业共性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把培养创新人才与忠诚卫士的目标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激烈竞争。我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郑必坚同志反复强调:“形势把党校推到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对党校工作十分重视,对党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向新世纪,如何搞好党校教育,发展党校事业、优质高效地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复合型人才,以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求,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本文仅作几点粗浅的思考。一、建立稳定规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闫影  刘艳 《学理论》2009,(10):157-158
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本文在认真剖析了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包含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夯实基础、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等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挑战,也对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1.必须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将使得从业人员终身固定在一个岗位的状况逐渐成为历史。为适应这种变化,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相应调整培养规格,应培养不仅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基础理论扎实,十分熟悉外语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知识广泛交叉渗透的复合型和创造型教育人才。为此,高等…  相似文献   

20.
李晓波 《学理论》2009,(30):276-277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建设人才的事业。培养和造就个性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人才,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教育目标。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心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