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为作为我国优秀的民营国际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争端中能够屹立不倒、砥砺前行。最大化组织结构运行效率、坚持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和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大潮,是华为重要的三把"利剑",这也为当前中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与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提出政治文明具有现实紧迫性在我国,提出政治文明具有现实紧迫性。目前,一些人还把政治文明仅仅理解成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必要的精神满足,而没有把政治文明看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一些人把政治文明实现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化,而没有把政治文明看作是不断听取公众意见最终凝聚共识的过程。还有一些人把政治文明看作是随心所欲的个性扩张,而没有看到政治文明是在法治轨道上实现的社会共赢。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政治文明就是可以任意诋毁政府和他人,而没有意识到政治文明首先是一个公开透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3.
张燕生 《小康》2015,(2):18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面临的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老百姓经过35年,再也不是价格的敏感者,已经成为价值的追求者。因此,前35年,华为是非典型的中国企业,但在新35年,华为将成为中国典型企业。我们说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如何从创业活力转变为创新活力?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三个案例中找到一些线索。第一个案例是广东佛山。广东佛山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国内企业涌进国际市场崛起壮大,华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引领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成功实现了赶超。特别是在5G技术领域,华为已成为全球拥有标准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5G"领头羊"。华为从一家初创时规模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为如今在全球通信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其发展模式引人深思。探寻华为的成长经验,对于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2)
<正>省委李强书记在"创新四问"中提出,"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怎样打造标志性品牌?"华为坚持以创新立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标志性品牌,是江苏企业学习的榜样。华为1987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榜首。2015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世界500强排名由此前的第228位飙升到第129位,超过英特尔、思科等科技巨头,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全球超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2)
<正>围绕打造"体制区、开放区、创业区、产业区",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谷地效应",武汉光谷将区域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79所高校发明专利数量比不上一个浙江大学,2013个规模企业发明专利数量抵不上一个华为……曾经,武汉也在反思是什么阻碍了科技创新,为什么科教大市的丰富资源没能成长出具有国内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新兴产业。如今,"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观察我国高新产业聚集、创新创业培育的  相似文献   

7.
前南斯拉夫是改革搞得比较早的国家,在前东欧国家中改革的步子也迈得最大。他们曾提出把企业变成“工人自治联合体”的模式,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创新。但是,由于前南斯拉夫没有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导致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很大局限。这种联合体是由《资本论》第一卷所论述的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所引伸过来的,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存在于一个没有商品,没有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既充满挑战,也有机遇,关键是看有没有好的对策”。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清泰在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班的报告中,作出这一分析。 陈清泰认为,外部环境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市场体制正在取代计划体制。在学习十五大文件时,大家都在说“两个转变”,遗憾的是企业界的一些领导同志,把“两个转变”看成是国家高层次的大问题,与我们微观的企业没有联系起来;有的把“两个转变”看作是历史阶段的问题,没有同当前的工作联系起来;有的把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看作是理论性问题,没有和企业的现实结合起来。向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袁浩 《政策瞭望》2011,(7):56-56
"自律"一词,源自希腊语,其原始含义为"法则由自己决定"。《辞海》中解释为自我约束力。也就是说,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认知,是在没有外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主动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一个人能否自律,被看成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得是一个君子?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自律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价值尺度,而且是一个行为规范、政治底线。自律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21)
<正>"传承不是把企业传给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传承。如何言传身教和灌输正确的家族价值观,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基本功。"中国的富人圈似乎从来不缺新闻。最近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A+H上市的福耀玻璃总经理左敏辞职,叶舒接任,前者是职业经理人,后者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曹德旺之婿。虽然没有将总经理一职交给自己的长子——曹晖,但其实在曹德旺心中早就为自己  相似文献   

11.
华为所植入的中国基因在理念层面是"人民共和"延伸的"员工共和",在体制层面是民主集中制的"三位一体"。这种基因构成华为治理的内核和底色。基因不是不可改变,中国很多企业的治理基因都发生了改变。但在植入当代中国优良基因的基础上进行成功创新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时代性的伟大企业。  相似文献   

12.
志强的烤吧     
<正>逐渐地,90后这个群体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似乎并不以进入公务员队伍或是国企、企业为荣,自主创业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他们认为,创业正是一个把自己的追求和事业结合在一起的机遇。好在国家政策环境也在逐步地鼓励、支持年轻人创业。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当民营企业跃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有眼光的民营企业家必然要对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地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和发展。其方向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向“人本管理”转变,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传统的泰勒管理模式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企业员工则是这一  相似文献   

14.
不能把员工视作成本卫弘: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的资源,而不是把员工视作成本。现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就是将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视作一种成本,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在具体做法上,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际状况来实施。比如联想在只有一二百人规模的时候,每当销售量创新高,杨延庆总经理都会自己掏钱请大家吃冰淇淋。后来公司规模扩大到二三千人的时候,也保持着这种传统,每当销售业绩有突破,公司就会开水果宴来庆祝。举行庆祝仪式倒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公司是否真正在…  相似文献   

15.
女人·家园     
俗话说,没有女人的家不太像个家。小时候,是母亲操持着一个大家;长大后,是妻子主持着自己的小家。中国人讲求"成家立业",把成家作为一个孩子长大成人,脱离父母,真正独立于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韩杰红 《今日广西》2008,(11):49-51
郭津德在1991年进入基金行业,2000年正式成为美国芝加哥一个基金会的国际投资总经理。她说,这个圈子长期被称为男人俱乐部(Boys Club)。一开始,几乎全是白人.中国人很少,女性也很少,“自己觉得像个外星人”。“以前出去开会,他们并不把你当成一回事。开始尊重你的想法.把你看作一个专家.”后来,她感到情况发生变化。“他们认真听取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缺少创新意识的人很难有大的作为,一个没有创新机制的企业很难保持长久的兴旺。我们红豆集团可以说是靠创新起家的,也是靠创新发展的。文化创新——以现代意识取代传统意识乡镇企业是农民创办的。农民固有的小农经济思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重视对人的研究。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结合为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而人本主义大都把人看作自然的人,认为人与自然界没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并不因此而否认人也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认为,只有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铁路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理念以适应市场竞争新挑战,内聚人心以提高铁路企业软实力,外塑形象以创建铁路企业新品牌,  相似文献   

20.
基辛格论世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纵论未来的全球挑战:如果在巴格达出现一个激进政府,整个伊斯兰世界将陷入混乱;长期以来把美国看作主要仇敌的伊朗政权是美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核扩散在朝鲜和别处可能很快变得不可逆转;中国的复兴提出大量不能忽视的全球经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