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6,(22)
正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引发广泛关注。如何看待量子通信的现状、未来以及产业化发展,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作了解读。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理论意义上不惧怕任何监听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时,是否真正能做到绝对安全、是不是被欧美科研抛弃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资本市场的热捧,更是让不少量子概念"一拥而上"。从对撞机建否的观点碰撞,到对量子  相似文献   

2.
正新华社·8月17日8月16日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墨子号"承载着在国际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真实性。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到2030年左右,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命名,展现了古代哲学与现代科技两大领域术语的奇妙交叉组合。墨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古代科学家,量子通讯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似乎包含着偶然性;但从中华文化与现代科学的深层关系看,则蕴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  相似文献   

4.
声音     
“‘探测一号’卫星可以说是 中国首颗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2003年12月3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永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  相似文献   

5.
神州亮点     
《传承》2007,(11)
■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  相似文献   

6.
据央视国际报道,近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我国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在今后5年内发射8颗人造卫星,以建立世界上首个覆盖全球、用于减灾和环境保护的卫星群。这个卫星群的计划得到了国家批准,目前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工程研制阶段。它将优先用于亚太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目前,已有一些亚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这个项目。中国国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长罗格介绍我国计划在2006年左右完成三颗卫星的发射,在2008年完成整个系统,也就是八颗卫星的发射。据了解,这八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将是世界上首个用…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3):90-91
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是2008年我国首次航天发射。中继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我国航天应急和管理能力又有新进步。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29)
<正>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等中部六省是中国地理和经济腹地。创新战略改变中部传统的粮食产区、能源和劳动力输出地角色,使其跃升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基地。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建造全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年推广"超级稻"超过1亿亩……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等中部六省是中国地理和经济腹地,党的十八大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一大批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成果从这里喷涌。创新,已成为这里的"潜能激发器"和"崛起动力源"。创新战略改变中部传统的粮食产区、能源和劳动力输出地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23)
<正>随着全球首枚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的升空与量子通信加密光纤链路"京沪干线"的建成,我国量子通讯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其中,量子不可克隆的原理让量子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通信安全的问题。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首枚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2016年12月,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完成建设,并有望今年下半年开通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完成部署,北斗系统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06,(2):5-6
新闻事实:从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于1975年11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到今年8月29日,我国共成功发射了22颗返回式卫星。9月16日,第22颗卫星回收舱带着120平方米的降落伞,降落在预定区域。这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的升交点重合法、折算气象风预报卫星返回落点等数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它使我国测控系统具备了对返回式卫星实施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能力,卫星返回落点预报与实际落点误差缩小到百米以内。至此,我国共成功回收了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9,(7):64-64
安徽省芜湖市建成国内首个量子政务网,这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经正式步入应用轨道。首期建成的芜湖量子政务网采用了我国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单向量子保密通信方案、设备以及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核心组网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8月9—10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考察指导高分专项工程高分三号卫星发射。窦玉沛副部长表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卫星减灾救灾应用空间巨大。高分三号卫星是一颗微波雷达成像的遥感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能够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穿透云、雾、雨、雪、霾  相似文献   

14.
宋忠平 《时事报告》2012,(12):60-61
随着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亚太区域组网,在一系列调测后,将于2013年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此后我国还将继续发射10余颗导航卫星,在2020年前后完成北斗系统全球组网。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正式立项。根据国家计划,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用“2 1”方案,即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实施“4 4”方案,即发射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十五”期间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载有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四种载荷。星座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宽…  相似文献   

16.
时代文摘     
《时代潮》2001,(19)
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卫星中国科学家们要摸摸太阳的"脾气"——一颗价值超过20亿元的卫星已被列入发射计划,这颗被称为"太阳空间望远镜"的卫星,将用于预报太阳磁场的变化和"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情况,它是中国最昂贵的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减灾卫星星座(全名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A、B两颗光学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成功。由此,我国民用卫星大家庭中又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新星。目前,减灾卫星星座已稳定运行了两年多时间,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就像一双关注地球冷暖的千里眼,日复一日地为人类获取灾害信息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潘建伟和他的量子世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媒体和众人眼球。他被各种媒体"解码""探秘",于是"顶尖科学家""最年轻院士""量子世界领跑者""‘潘之队'的领头羊"等称号见诸报端。他和他量子世界为何如此引人关注?前沿领跑,终将捧起量子世界"圣杯"对于普通人而言,量子这个词汇耳熟能详,但是要去深究和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资料     
世界同步卫星知多少? 从1963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同步通讯卫星起到1983年底,各国共发射了166颗通讯卫星。预计到九十年代初,各国还计划发射一百多颗。目前拥有同步通讯卫星的国家和集团有12个。其中自己创造卫星、用自己的运载工具发射的有美国、  相似文献   

20.
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国家减灾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应急管理部技术支撑单位和五大行业卫星应用中心之一,承担应急管理部牵头负责的6颗应急减灾卫星建设管理和应用,为应急管理部防灾减灾救灾和卫星应急应用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2021年8月以来,中心综合利用2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