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奕怡 《友声》2011,(4):9-10
【正】由泰国中国友好协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于8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以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为团长的中国东盟协会代表团以及东盟10国对华友好组织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2.
正璀璨金秋,广西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9月10日,以"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盛大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本届东博会、峰会致贺信,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表达了对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良好期待,擘画了中国—东盟关系的新蓝图,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2020年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并就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了4点倡议,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0日开幕,主题是"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办好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服务广西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本期"半月话题"栏目以"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从加强抗疫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合作及推动东博会扩大服务范围等角度切入,探索广西加强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有效路径,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方向】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新动能,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契机,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强数字广西顶层设计,推动广西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和"广西云"。【实践】发展数字经济畅通"信息丝路"5月28日,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发挥好中国-东盟信  相似文献   

5.
战秀双 《友声》2012,(4):12-13
<正>由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越南中国友好协会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团结、友谊、合作、发展"。以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为团长的中国东盟协会代表团以及东盟10国对华友好组织代表共同出席了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6.
正"中方愿同东盟各国携手合作,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2020年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对深化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提出了具体倡议。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当天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表达了对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良好期待,擘画了中国—东盟关系的新蓝图,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在3月19日召开的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指出,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书记对广西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对外开放大文章,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面向东盟,将广西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为了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枢纽,广西以东盟国家为重点,打好"五通"牌。一是政策沟通,充分利用中国-东盟  相似文献   

9.
徐焱 《友声》2006,(4):2-4
5月17日,由对外友协发起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和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及有关单位代表共100余人与会。本次会议以“加强合作、共同繁荣”为主题,总结了多年来中国和东盟民间友好组织的实践经验,讨论了如何从民间角度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了“10+1”民间合作机制,使大会成为加强中国-东盟民间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17日晚,中方与东盟10国友好组织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合作宣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多边民间友好合作全面启动。各方高度重视大会的召开多年来,对外友协与东盟…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致辞,指出"新形势下,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在逆全球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上扬,2020年双方贸易额突破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6.7%,  相似文献   

11.
汪清 《友声》2011,(4):45-45
【正】在"2011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泰国召开之际,应泰国中国友好协会邀请,中国对外友协与中国舞蹈家协会、泰国文化部、泰中友协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东盟青少年音乐舞蹈交流汇演"于8月18至19日在曼谷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中国香港的16支代表队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汇演。...  相似文献   

12.
正9月12日上午,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隆重开幕。开幕大会以"吐丝织锦化茧成蝶"为主题。以丝绸为主要载体的丝绸之路,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合作的象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第15届东博会主题国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副总统  相似文献   

13.
正金秋九月,硕果飘香。9月10日,以"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绿城"南宁拉开帷幕。4天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充满浓郁风情特色的展馆、琳琅满目的商品、"酷炫"的高新科技产品,在5400个展位上"闪亮登场"。148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催生合作热潮,3200对客商精确配对,179个项目成功"牵手",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澜湄合作等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外资来源地。中国与东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落实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等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许奕怡 《友声》2009,(Z1):26-27
<正>7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和东盟10国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及代表约600人出席。马来西亚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大会,正在国外访问的纳吉布总理给大会发来贺信,副总理慕尤丁、交通部长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7,(15):13-13
7月26日至27日,以“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新平台、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泛北部湾国家的政府官员、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国驻东盟相关国家外交使节和东盟相关国家的驻华使节共550多人出席了论坛大会;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主席在第17届东博会开幕大会上表示,"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同东盟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8.
正东盟已相继超过美国和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仅此而言,主动搭乘中国—东盟贸易的"便车",形成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新高地,成为广西强化开放引领的首要选择。加快形成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新高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自觉坚持系统观念、把握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综合施策、强化开放引领。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成为亚太区域最具活力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双方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  相似文献   

20.
<正>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205家媒体1226名记者的聚焦采访,让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世界注视的目光中,开启一段合作共赢的新旅程。9月18日至21日,中国与东盟各国政要、商业精英及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广泛开展高端对话、商贸洽谈和人文交流,奏响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的合作强音。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