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21,(2)
正肇庆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活以及区位交通等方面做文章,以区位枢纽的姿态更深度地融入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优质服务。肇庆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是广东、广西的枢纽地带,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重要枢纽城市。肇庆拥有优越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及宜人的气候环境,临近广州、佛山等地,充足的土地资源也为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大型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4)
<正>地铁轨道交通支撑广州城市区域大调整和快速成长,在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举足轻重。广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地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被认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选择。地铁建设不仅可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更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地铁经济"是一种"轨道经济"。而"轨道经济"被人称为"地下钱龙",把人流带到哪里就把财富带到哪里。围绕着这条"地下钱龙",多个城市卯足了劲想发掘其不菲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7)
<正>早在2014年,"湾区经济"就被深圳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湾区经济"逐步进化到"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大湾区的发展。而深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密集的高新产业集群,使得深圳成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大湾区与过去提出的开放经济、拉动内需不同,它除了是一个对外的窗口外,还将带动庞大经济体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深圳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还将促进文化、旅游、艺术、科研、教育等产业的集群化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后,由我国提出建设的新型国际化经济湾区。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11市的服务功能,并分析各市服务业的竞争态势,研究发现:香港处于大湾区服务功能核心地位,带动着整个湾区的经济发展。广州、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快,综合实力强。其中深圳对湾区城市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已赶超广州。澳门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对周边城市影响较小。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惠州、肇庆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受港深穗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文化经济: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翼。我市正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建设的规划,应该吸收文化经济的新理念,通过体制创新与改革,打造我市具有现代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系,提高我市的综合实力,努力使大连文化经济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2014年,深圳市提出了全力打造和聚合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产业群,加快"湾区经济"建设,努力将深圳塑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服务"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发展新思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首先,深圳发展湾区经济可谓正逢其时,具有自身提升产业和社会发展水平、促进转型升级,辐射珠三角区域,联动港澳地区,连接东南亚,脉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层重要战略意涵。可谓是点面结合,内、外贯通,陆、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迅速发展呼唤泉州建设大都市当今,城市做大做强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在珠江三角洲,随着广州撤番禺、花县建区,佛山撤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建区,且以广州为中心正在精心打造广州、佛山、东莞的“大广州圈”。作为国内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瞄准的是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正在策划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2)
正东莞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新的一年,东莞将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加强港澳莞三地合作、建湾区大学、打造宜居城市环境,以高品质、高颜值融入大湾区。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要道。东莞市提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定位和价值追求,明确"以制造业为中心,强化三个功能"的总体思路,举全市之力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2)
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瞄准"老城市新活力"再出发,强化广深"双核联动",深化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承担起支撑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2020年第一天,谢亿明戴着口罩抱紧孩子从广州南站匆匆赶回家。那时,谢亿明绝不会想到,幽灵般的病毒竟然会纠缠至今,掀起的疫情浪潮一次次席卷全球。这场疫情,给谢亿明带来了很多未知与彷徨,给广州带来不少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0,(23)
正在这场不断升温的引才大战中,湾区城市中谁是引才大赢家?招才引智,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努力做到门槛最低,对高精尖人才,则待遇最优渥。过去一年,惠州的湾区人才策略,已经初步奏效。惠州,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而在地理位置上,惠州以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初步形成了海陆空的现代立体化交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相似文献   

11.
我们谋划城市建设和发展时,常常把视角落在硬件和经济建设上。当以硬件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继续提升则受到限制。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最终还要以文化论输赢。 一、文化是城市的标识和精神。城市形象不再仅仅是一种美誉度,作为现代城市的外在视觉表现形式,更被视为一种精神资源和生产力要素,是城市综合能力、素质的内在要求。现代城市不仅要有形象美,更需要具备一种文明的质感,一种适于这座城市文化精神的视觉标识,以促成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世界城市与人文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目前对于"世界城市"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说法,普遍认为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含义相通,是建立在现代意义基础之上的。世界城市在全球经济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同时也是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结点。尤其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上的全球化、政治上的多极化、社会方面的信息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成为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也同样浓缩为世界城市的特质。典型的世界城市应具有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这一点在发展已经较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大契机,在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发展优势,突破目前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谋划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和机制构建,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和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城市的发展机制远远滞后。城市建设采用的仍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只投入、不收益,结果投入的资金大量沉淀,新增资金又青黄不接,政府包袱越背越重,城建路子越走越窄,已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因此,国内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探索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一、城市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或政治中心,在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引导、促进、推动的作用。城市是由物质要素(如基础设施、房屋…  相似文献   

15.
钟文光 《前进论坛》2020,(3):47-47,42
对标国际三大湾区,生态环境仍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大短板。由于湾区自然环境容量有限,湾区经济迅速融合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为此必须寻求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在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方面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无废示范区",系统推进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置,提高湾区循环发展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17)
<正>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寻找机遇,与国家一同进步、发展,这是香港重振经济的一条新路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中西合璧的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拥有完善有效的司法体制和金融监管制度,所以其具备了区位、先发、服务业专业化和人文等多重优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优势,在经济结构方面可以与广东错位发展,下一步将与广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14)
正东莞市中堂镇通过发展空间拓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品质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切实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高效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各类高端要素,以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全球城市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凸显资源配置的全球性、关键要素的集聚性、国际交往的广泛性、服务设施的完善性、国际经贸的引导性、交通运输的枢纽性、城市功能的国际性、转型发展的创新性等特点。广州创建全球城市,政策支持持续有力,发展基础日益雄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短板。为此,要通过树立全球意识,注重规划统筹,健全管理体制;通过倡导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创新中心城市;通过强化金融产业,扩大世界影响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通过助推总部经济,增强全球控制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通过完善语言服务,优化语用系统,营造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9,(16)
<正>建设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进一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有利于放大徐州区位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利于做强全省经济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交汇交融、聚合反应,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徐州在全市上下树立强烈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答卷意识,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20.
城市要发展,信息化必先行。信息化已成为增强城市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迅速建设城市信息港,搭建区域信息枢纽平台,将成为完善和提升武汉区域经济信息枢纽功能的重要举措。一、信息港是城市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