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7,(20)
<正>香港回归20年以来,与广东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投资、居民交往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两地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香港与广东的合作经历了回归前的民间合作为主,到回归后两地政府合作机制化的变化。2016年粤港两地人员往来超过2亿人次,日均往来人员超过60万人次。香港与广东山水相连,香港大部分市民的祖籍都在广东,两地之间的民间往来和经济联系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20)
<正>香港回归之前,许多港商已选择在珠三角投资发展,不仅因为看中了产业集群优势,还有血脉浓浓的乡情。港企在广东长远发展,必不可少需要"本土化",每次转型都和内地经济发展变化同呼吸、共进退。"前店后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鉴于两地毗邻、血缘文缘接近,珠三角自然资源、劳动力丰富等优势,香港不仅是广东最大外商投资来源地,而且广东也是香港在内地投资最集中的省份。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20)
<正>从开通供港物资"三趟快车",到确保供港物资、水电安全无虞,内地已经成为香港最主要的生活资源和能源供应地,而广东在整个供港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香港回归二十年,粤港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却早已不止二十载,随着内地与香港人员交流愈加频繁,越来越多连接两地的工程落成,从每年都在增加的直通车班次到粤港基建工程;从往返两地的巴士到海上航线……这些工程,极大地加强了粤港两地之间的联系,为两地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20)
<正>粤港深度融合的20年,不仅合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合作的内容也日渐广泛,两地从民间到政府的联系不断加深。未来,两地要着重加强两地青年的彼此了解与互信。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来临,粤港合作将迈入新阶段。香港回归的20年是与广东不断融合的20年。在这20年当中,香港许多市民、社团都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于2006年的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20)
<正>张明敏在香港回归20周年以来,见证着香港和广东不同方面的发展。他表示,广东发展迅速,香港也保持优势。张明敏鼓励粤港两地年轻人应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一首《我的中国心》在20世纪8、90年代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2月18日,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共同签署了《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以下简称"CEPA新协议")。根据该协议,广东对香港的开放部门将达153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160个部门总数的95.6%,标志着广东将率先与香港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该协议的签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一旦推广至全国必将把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逐步推广过程中,哪些省市区能够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     
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对香港涉台问题确定了基本原则和政策;一、港台两地现有的民间交流、交往关系基本不变。二、鼓励、欢迎台湾居民和台湾各类资本到香港从事投资、贸易和其他工商活动,其正当权益依法受到保护。三、香港与台湾  相似文献   

8.
在人才资源开发问题上,粤港两地各有长处。九七香港主权回归后,在已有的粤港经济、文化合作的基础上,粤港合作开发两地人才,不但对两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将使“一国两制”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对内地、特别是对广东的辐射作用,加速广东经济更快发展,也会进一步支持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中心地位,对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将起重要作用。一、九七香港回归后,粤港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互补性粤港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粤港经济关系和文化联系方面。粤港经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卫国 《群众》2007,(7):4-5,11
2007年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特殊日子。十年来,苏港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地已结成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双方经济发展的互动性日益增强。目前,香港是江苏吸收外资的第一来源地,是  相似文献   

10.
张宏斌 《今日浙江》2007,(13):38-38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10年来,浙江与香港的经贸关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浙江对香港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两地投资平稳增长,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我们要树立信心,促进融合,推动浙港两地的经贸合作层次、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苏、港经济合作始于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两地的经贸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香港是江苏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对台经贸交往的中转地和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苏、港两地的贸易1980~1996年间年均递增19.6%。其中1987年贸易额比上年增加32.7%,1992年比上年猛增57.7%,1993年又比1992年猛增64.1%。从两地贸易平衡性看,表现为所有年份江苏对香港贸易的巨额顺差。不过,相比之下,江苏对香港出口贸易的增长幅度远远小于进口贸易增长幅度,前者年均为7.24%,后者为35.3%。80年代初,江苏对香港出口贸易额一般为进口贸易额的数十倍,最高1982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20)
<正>改革开放后,大珠三角地区的"双雄"广州和香港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站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起点上,两地合作在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广州和香港,南中国的两个大城市,同为珠江口的经济重镇。但近百年来,这两个城市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落实,泛珠三角框架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深入落实,两地合作迎来新机遇,交流交往更趋频繁,经贸合作、金融合作、科技合作、旅游合作、社会管理及民生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引进外国资金、先进设备印技术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一号机组,2月初投入商业运行。这座核电站是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有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衰的,装有两台从法国和英国引进扩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它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多亿千瓦时,将对广东、香港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积极影响。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相似文献   

14.
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的现状和特点罗祥喜众所周知,自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发展很快,两地在各个经济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是内地重要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以及内地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与跳板,在内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粤港合作发展至今,粤港经济区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生态带。但是,由于两地之间客观存在的制度落差,使得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差缩小后的粤港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加速推进广东向香港的制度学习,应该成为拓展粤港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际间接投资以金融市场为基础,以金融工具为载体,主要通过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主要工具来进行投资。金融业是港澳与广东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港澳特别是香港已经成为广东筹措资金的重要基地,而广东也是香港投放资金的巨大市场。随着粤港澳三地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间接投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本文将对粤港澳三地间的间接投资进行研究,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港澳与广东之间的间接投资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与香港反洗钱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金融犯罪问题。所谓洗钱,是指犯罪者将非法所得及犯罪收益的真实性、来源、所在地、处置加以隐瞒或掩饰,并通过合法的中介机构如银行机构,使之变成合法财产的行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开展反洗钱合作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两地反洗钱合作具有法律基础和现实条件。内地和香港反洗钱合作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两地反洗钱合作关系应该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从司法角度来讲,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收益的追查、扣押和没收协议的合作;洗钱犯罪案件的侦查合作;防范洗钱活动的合作;反洗钱联络官制度等。另外,在两地反洗钱合作中,对一些政策性问题应该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正第20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在京开幕本报讯(记者 郑树平)2016年11月3日,以"互通要素、双向投资、同享机遇、共创繁荣" 为主题的第20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洽谈会共安排17项活动,其中专题活动13项,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创新创业、京港携手双向投资贸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公共服务交流。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20)
<正>文化相近、创科发展蓬勃、市场与机会丰富,广东省为香港青年带来广阔发展空间。随着粤港合作深化推进,粤港青年交流合作渐入佳境。除了两地政府部门推动,两地优秀青年代表也在积极搭建桥梁,推动粤港青年交流融合。粤港合作深化推进,粤港青年交流合作也成为粤港两地政府社会的关注热点。广东省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辉称,近年来,粤港青年交流合作愈发紧密,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的实施,粤港两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继2008年1月1日起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在粤举办养老机构之后,2009年1月1日起,广东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举办残疾人福利机构,为进一步推动粤港社会服务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