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康》2017,(6)
<正>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企业家,缺的是企业家精神,我们呼唤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冀望企业家敢创新,有担当,能带给社会希望与温度最近,"企业家精神"成为网络热词。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百年老店两大支柱——以工匠精神保证质量、效用和信誉,以企业家精神经营壮大形成产业。马云在浙商大会的2017年年会上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阐述了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三大精神。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城市管理工作也要弘扬这三大精神。企业家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既有产品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群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的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他们是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周刊》以创新创造为主题,深入挖掘工匠故事,弘扬时代工匠精神,推出"大国工匠"系列报道,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多个角度,聚焦代表中国制造水准的"国宝级"技工,讲述他们追求卓越的感人故事,反映新时代对传统"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党员干部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蕴含的核心内容是敬业,敬业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忠于职守,党员干部需秉承工匠精神,做到爱岗敬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同时,党员干部要在"四个全面"的战略统筹下时刻凝练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责任担当之中,勇于承担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敢于承担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嘱托。  相似文献   

5.
论匠人精神     
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国家层面倡导践行工匠精神,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和活力。工匠精神源自于匠人自身执着器物而修身致知的文化积习和追求。从其文化累积上看,匠人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审视、倾听、贴心、诚信、担当、创新、坚持、最优质、卓越、遵循规律等方面;从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看,它具有锲而不舍地朝向追求极致成就的内在性。其内在的孜孜不倦原始动力和精神推动了匠人成为每个国家不可或缺和最基本的阶层和经济活动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新时代全面推进"精彩呼铁"建设,就要着力激发工匠精神,厚植工匠生长的土壤,培育一批批敢担当、有作为的"铁路工匠",助力草原铁路振兴发展!一、激发工匠精神,助推"精彩呼铁"高质量发展1.敬业奉献,担当新使命。伴随现代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40年,号称"世界工厂"的广东,聚集着数以千万计的优秀劳动者,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奇迹。当前,广东正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爬坡越坎中迈进,不少一线劳动者摒弃浮躁,潜心钻研,用"工匠精神"提升了广东的国际竞争力。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制造业的新一轮崛起,需要继续转型升级,更需要重塑"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持续引发委员们的热议. 提到工匠,人们通常想到的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作,却很少会想到“工匠”背后却有着更深远的含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虽然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成为大江南北广泛讨论的热词。随后,"品质革命"一词首次出现在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可见,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消费者欢迎工匠精神。要解决我国巨大的产业规模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不能完全对接的矛盾,重拾工匠精神,企业必须要向优质制造商转型,而政府必须要做好优质服务者。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工匠精神"时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本文对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的观点和思路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了习近平关于"工匠精神"系列讲话的意义与价值,并就如何使"工匠精神"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发展,以期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最大化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品读2017年第1期《当代广西》时,笔者被书中刊登的广西工匠杨似玉的故事深深地吸引。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社会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一种精益求精的情怀、一种兢兢业业的执著、一份脚踏实地的坚守、一份不断创新的责任。2016年我区评选出十位广西工匠,他们坚守的工匠精神,擦亮了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在推动社会转型升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即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随着社会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匠、老手艺逐渐淡出人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基层党建品牌建设,能够提高基层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与工匠精神在本质和理念上是一致的,应当以极致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优化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定位、规划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不仅是新时期劳动者应具备的职业品格,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更需要构建起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个人等多方面协同育人的培育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课程则是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7)
正作为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领导干部,尤其应该学习工匠精神中的专业性、专注度、专情心,发扬工匠精神,表率在前、敬业执守、超越创新,让"工匠精神"的"引擎"更为强劲。最近两年,"工匠精神"这个词特别火。"工匠精神"的内涵其实并不艰深,无外乎三个要素——技术上精益求精,细节上追求完美,效果上做到极致。"工匠精神"虽然发轫于制造业,但因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独有魅力,它所蕴含的特质正在向各个行业和领域延伸。作为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领导干部,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至2019年"工匠精神"连续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十九届四中全会、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等会议和报告中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已经是国家决策层的共识,亦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回归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11)
正当下,工匠精神成为一个热词,它褒扬匠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点赞其钻研技能、打造品牌、坚守信仰的精神和态度。其实,代表国家行使政务服务职权的公务人员也似工匠,是打磨政务服务"产品"的"工匠"。新形势下,政务服务也应秉持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打磨政务服务。勤思苦练,增强产品意识。打  相似文献   

18.
江仕敏 《创造》2016,(10):22-23
正"工匠精神"坚守的是质量第一,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彰显的是持之以恒。品牌的塑造和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持久战,尤其需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相似文献   

19.
程子韵 《时事报告》2015,(1):101-103
太原理工大学谢文敏同学:工匠精神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似乎与当下强调效率为王的时代特征是矛盾的。请问——答:2015年央视热播的8集纪录片《大国工匠》,"8双劳动的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用执着的工匠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而一篇《到日本去买个马桶盖》的文章广泛流传,则从另一个方面触及中国制造因缺少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不仅在于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崇尚科学、乐于动手的社会氛围和民族特性,更在于其国家的管理体制与治理机制。"工匠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打出来的;不是靠思想教育教出来的,而是内生激励机制重构激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