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凤茹 《人民论坛》2010,(11):146-147
医疗保障事业的现状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今后几年内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障有效衔接,从而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障事业的现状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今后几年内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障有效衔接,从而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3.
陈红红 《群众》2024,(3):16-18
<正>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持续将医保重大改革任务纳入高质量发展考评指标和重点目标,强力推动实施,为全省医保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2021年7月27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副省长霍金花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关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河南医改带来的新气象让人眼前一亮: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向往;坚持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殷切期待;坚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更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康中国"以来,作为一项长期国策,发展大健康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英科医疗在全球经济陷入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乘着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东风投身"蓝海",洞察变局、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方毅接受了人民论坛专访,讲述了英科医疗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解决优抚对象医疗困难,按照普遍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优抚医疗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相结合,政策照顾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思路,将优抚对象纳人相应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对优抚对象住院补助、大病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构建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基础,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确保他们与人民群众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健康作为第一民生要务成为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民健康为目标的"健康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为人民群众建筑出一条"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14)
正近年来,南海民政局吐故纳新再发力,提振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精气神,打造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百姓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有力服务了南海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0.
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公益性、"三医联动"、立足市情、问题导向原则,协同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主要目标。到2017年,基本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的医改重点目标任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成,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任务。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机构运行监管机制。统筹推进其他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据10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2018年至2020年全国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71万家次,查处86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348.75亿元。保持高压打击欺诈骗保态势,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医疗保障制度持续健康发展。为进一步管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国家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法规制度,并综合施策,强力推进,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35年远景目标对标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匹配的民政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等全面形成,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精准高效协同、兼顾韧性和温度的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6,(21):10-10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强调,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都要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义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主要是城镇非从业居民。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  相似文献   

15.
陈雪钧  李莉 《重庆行政》2021,(4):98-10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类型和品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探索实现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庆路径,有利于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有利于促进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冷金花 《北京观察》2013,(11):45-45
医保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9,(24)
<正>2019年是全省医疗保障事业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开局起步的第一年。医疗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推动重点改革取得突破,推进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耗材招采、打击欺诈骗保、实施医保扶贫等各项重点工作,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正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江苏今后一个时期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改革政策的总要求。从社会治理领域看,需要从把握规律的角度,落实高质量发展。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法治思维构建规则体系,以法治方法化解矛盾纠纷,多方面、多维度施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满足人民群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也是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21,(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卫生健康委牢牢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五"时期,省卫生健康委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力推进健康山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