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张国庆 《廉政瞭望》2008,(12):54-55
四年前过世的里根总统。无疑是美国总统中的一位“金牌级”人物,从入主白宫到挥手而去。他拿下了多项第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影星”总统,美国历史上宣誓就职时年纪最大的总统,去世时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2004年6月5日去世,终年93岁)。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过离婚经历的总统,但同时也是最幸福的总统之一。而帮助他拿到这许多“金牌”的,则是他阳光、自在的做人原则。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9,(6):33-33
我国举行海上大阅兵 4月23日下午,我国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60周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了中外舰艇。此次阅兵中方受阅部队共计25艘舰艇、31架飞机,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印度、韩国等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也接受了检阅。  相似文献   

3.
曹普 《前线》2014,(2):22-23
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重要论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去年7月,习近平同志视察河北期间,在西柏坡召开的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包含了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了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了对胜利了的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了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新疆各族人民坚持“两个共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新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要看到,新疆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新疆坚持“两个共同”的因素依然存在。面向未来,新疆正站在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共党史研究》2013,(11):5-11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7.
4月23日下午,我国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60周年。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中方受阅部队共计25艘舰艇、31架飞机。它们全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装备,其中核动力潜艇、“兰州”号导弹驱逐舰等是中国海军的最新型装备。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印度、韩国等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接受了检阅。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13,(1):55-55
中国的外交宣传主打“感情牌”,媒体上能够出现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不是随意称呼的,这是中国特定的一种外交用语。纵观历史,“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有官方的和私人的两种,有媒体曾检索了1949年至2010年的《人民日报》,发现有601人曾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来自五大洲123个国家,中国人民可谓“老友遍天下”。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0,(22):36-37
世人印象中的严嵩,大概是集中了中国历代奸臣的所有缺点。在他死之后,人们就给他戴上一顶“明代第一奸臣”的帽子,一直遗臭了400余年。历史上的严嵩真的是个大“奸臣”吗?  相似文献   

10.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这里不妨深究一步:“能者”的能力水平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平时的“多劳”,是以“劳者”也会“多能”。  相似文献   

11.
自立门户创立墨家学说的思想巨子——墨子。是中国二千多年前第一位站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不可或缺”,不仅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同展开了在思想上的砥砺和交锋并由此开创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因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上等有精深造诣的“科学家”。最为重要的是,墨子思想的精髓——“兼爱”与“非攻”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沉思的。因此,笔者将从“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等方面阐述发现墨予和倡导墨子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壮士与好汉     
《党课》2010,(15):104-105
《史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史学巨著,快乐大叔以为,相比于写那些帝王将相,司马迂写好汉更倾注了他的一腔热血。或许在他来看,这些来自民间的英雄好汉的故事更有嚼头,只是,有些所谓“壮士”辜负了司马迁的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13.
张明扬 《党建文汇》2014,(10):47-47
在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井列敬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相传至今。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  相似文献   

14.
胡适二三事     
在我国现代史匕,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他的文学创作也在我国现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曾经在国内、国外及港澳地区,先后获得过52个博士头衔,尽管这些头衔“名誉”的成分很大,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文化方面的造诣和影响。“五四”时期,胡适曾大力提倡白话文,攻击文言文是“半死文学”,“可读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同志有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的扁担”,往井冈山上挑粮时,他说:“能挑100斤,就不挑99斤。”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同志也有一根“扁担”,它的两头挑着两个筐,一个筐里装着“国家”,一个筐里装着“百姓”,下面注着:“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国家,哪一头也放不下。”这是戴成钧同志生前作的一幅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用的扁担,却有着同样深刻的蕴意,勾画出了共产党员爱国爱民、肩负重任、弯腰躬行在山坡上、田野里的形象,回答了如何体现党的宗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前进的重大课题。在现…  相似文献   

16.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17.
了解历史是指导现实、服务现实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认为,总结历史就是要“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就是“为了开辟未来”。他认为不但要总结历史上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他认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  相似文献   

18.
李世明 《奋斗》2013,(12):57-58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唯一目的性。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远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握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四个重大问题呢?笔者认为,在这四个问题中,前两个涉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即理想信念,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如下历史演进过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再走向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均衡发展。在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辩证思想。面对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邓小平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也必然是高速度的,他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思想,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目标调整到切实可行;同时,高速度不是匀速前进,而是波浪式向前发展,要争取若干个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邓小平提出一个大政策,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区域发展步骤上,他逐步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问,我国国民收入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在新的起点上,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均衡与非均衡关系的辩证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