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我国新出台的"行政许可法",认为它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纲领,在这部行政许可法的支持下,我国将展开以建立有限政府、公开透明政府、责任政府为改革目标的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正确定位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设置,是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全国的政府机构分为中央政府组织和地方政府组织两大部分。按照“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的要求,应当科学设置政府机构,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而行政体制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载体 ,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 ,是政府与市场的连接点。所以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也是一国政府能力大小的显性表现。如何建立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是各个国家追求的目标。文章以美国、日本、英国政府机构改革为切入点 ,探讨政府机构改革的一般规律 ,以益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4.
韩国1998-2001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韩国行政改革在政府机构、管理制度、行政文化等相关层面施行了平衡到位相互协调的改革举措 ;改革的切入点是以职能转变为中心的政府机构重组、开放型人事制度的推开、高级公务员年薪制的试行、责任运营制度的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试验 ,顾客宪章制度的引进 ,以及部分公共管理事务外部委托制的探索 ;其基本经验是 ,机构改革的效度有赖于行政系统内相关要素的全面优化 ,行政改革的效度则有赖于整体改革环境的优化 ,民间专家参与是促进政府改革的重要资源 ,政府间行政架构模式决定了地方机构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五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目标体现了机构改革与新时代环境的一致性,这种新的行政运行机制具有如下特征。一、顺应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政府规模与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如何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始终是各国行政改革追求的目标。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如何确定我国政府的适度规模,不仅关系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设定,也影响到行政机构本身改革的政策选择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并完善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减少决策性机构 ,发展执行性机构 ,应该成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执行性机构有特定的建构要素 ,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和灵活多样的特征。地方政府机构的结构转型 ,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有利于机构改革顺利实施 ,与国际性的行政改革接轨。发展执行性机构 ,要建立适距控制的宏观机制 ,完善和深化绩效评估机制 ,建立专门的行政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基层政府的工作着力点,但在建立怎样的政社合作机制上并不明朗。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当成行政末端布置工作,并复制现行的政府工作模式,使社区出现较为明显的行政机构化倾向。在政府的干预下,一方面社区偏离了自我管理服务居民的轨道,另一方面也对社区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克服社区行政机构化倾向,需要建立双向考核机制、政府与社区的协商机制,以及试点专业社会工作站,目的在于重建社区功能、保障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府对传统行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 ,我国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于1999年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旨在建立“电子政府” ,这对传统的行政职能、行政过程、行政决策、权力结构、行政机构、行政人员等诸多方面 ,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整套地方政府机构 ,是工农民主的行政机关。它具有“议行合一”、人员编制精干、层级机构简练等特点。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实施严格的依法行政 ,进行广泛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树立了良好政府形象 ,为今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