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 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有两个理由:第一,40多年前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穿上军装,有幸是黄继光所在部队的一员.在军中,他是我的前辈,我至今以有这样的军中前辈而感到骄傲.现在我所在部队的"黄继光连",每天早上点名的时候依然会叫黄继光的名字,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二,我为了写《朝鲜战争》这本书,尽可能地采访了关于他的事情.包括他的上级下级,以及当时把黄继光几近破碎的遗体从阵地上背下来的女卫生员."  相似文献   

2.
他,走向深渊     
他姓蒋,现年二十八岁,从部队转业到南京市某监狱,工作一直干得很出色.一天,他送一位姓郭的重刑犯人去医务室就诊.在返回监房的路上,郭见四周无人,就悄声说:"你对我太关心了,我以恩相报,你想买上海产的自行车吗?"嗯-!"蒋严厉地朝他瞪了一眼."这,这……我没有别的意思,是真心实意地感激你."他垂头呐呐地说着,并又瞥了蒋一眼,他判断蒋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4.
香港《文汇报》声称,某报刊出的禹作敏的照片是"'两会'期间唯一的一张禹作敏照片".可是,我认为至少有两张.根据是:我就给他拍过一张.在投票后,开票前,委员休息时,我和刘吉委员闲谈,忽见禹作敏出现在不远外.我急忙跑过去"咔嚓"了一下.因为是在休息室,我怕两会的背景出不来,有意把坐在他旁边似乎并不认识禹的委员也摄入镜头.拍完以后,刘吉说:"你应当付他肖像费."我说"这张照片的题目是:禹作敏在政协的最后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5.
我在基层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听一位业务干部说:"我们搞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纪检干部的眼睛老在背后盯着."这话或许有点说过了,但也说明:纪检工作在一些同志眼里确实是和"挑刺儿"、"神秘感"的意义划等号的.我自己就碰到过这样的说法,有些同志开玩笑地跟我  相似文献   

6.
郑闽江 《民主》2014,(12):60-61
<正>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常常问我,为什么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选择那么多古文,而且,每次讲课的时候都充满了激情?我回答他们:"文化自信。"这是长期以来中文专业的素养,也是长期以来中文给我的最大馈赠。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学了那么多年中文,而且天天说中文、写中文,中文能力没有问题。有了一定阅历的人才知道,其实中华文化的精华在现代,更在古代。因为中华文化积累了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必是最精粹的部分。虽然从小学到中学,我  相似文献   

7.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还是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圈.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还跑圈?他笑着说:"我一边跑一边想:我房子这么大了,土地这么多了,又何必跟人家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没了,然后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一生,哲言妙语无以计数。闲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受益良多。书中有一段谈及他"不带人"的大实话,堪称高论,而且对于时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个主管、首长调动,许多扈从随之进退,胡适就此说道:"我到任何机关都是不带人的。我不带人,什么人都是我的人;如果带了几个人,人家就有分别了,说这个是我的人,这是什么人的人了。"  相似文献   

9.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时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出身贫寒,很小的时候,就给大户人家打工,但是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就允许匡衡随便借阅自己的藏书.白天匡衡要干活,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他家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而邻居家虽然有蜡烛可烛光却透不过来,匡衡就凿穿了墙壁,让烛光照过来,他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0.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11.
写小说可以虚构,写历史却不可.内地不少书刊谈胡适1949年的事,说"共产党方面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中共广播电台已经明确宣布: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朋友传达了毛泽东给胡适的一个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  相似文献   

12.
傅雷的脾气     
刘仰东 《各界》2008,(10):1
傅雷的朋友,不管性情如何,大多难逃和傅雷发生争执.傅雷和刘海粟、钱钟书等人都急过,甚至一度绝交.傅雷的朋友柯灵说:"作为可与倾谈的朋友,我和傅雷交游三十余年.但彼此观点不尽一致,其间还曾发生过剧烈的争执.40年代初,我和傅雷开始交往,冷不防就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50年代中期,由于对某些问题看法有分歧,我和他两次当面争论,争得不可开交,以致他的夫人梅馥在旁边坐立不安."当年和傅雷同船留学法国的洪永川说:"在我们谈话中碰到对某些事物有不同见解时,他几次激动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傅雷早年在大同大学时的同学雷垣(傅聪的钢琴开蒙老师)说:"他与我同室寄宿时,免不了争吵,他可以激动得把课本都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13.
正1981年我到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系里没有开儿童文学课。大约是大三的时候,有一天,邻班一个女生对我说,83级开了一门儿童文学选修课,她想去旁听,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去。我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儿童读物",当然也没有听说过"儿童文学"。我觉得很新鲜,便跟她一起去了。大概因为是选修课,而且又是"儿童文学",同学们对这门课很陌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的这桩杀人案,皇甫枚<三水小牍>一书详细记载了作案现场和作案过程,是最完整的一份案情报道:有一天,鱼玄机外出,嘱咐婢女绿翘:"如果有熟客来,你就告诉他我去了哪儿."鱼玄机被女伴留住,晚上方才回来,绿翘说:"有一位客人来了,听说您不在,没有下马就走了."这个客人是鱼玄机的老情人,一听说他如此匆忙就走了,鱼玄机不由生了疑心.看着眼前明慧可人的绿翘,鱼玄机怀疑她是不是也和那位客人有一腿.于是,张灯闭户,把绿翘带到自己卧室里审讯.  相似文献   

15.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像在大海上翻了船,最重要的是救出我自己."这是胡适在谈论"五卅学生运动"时引用的易卜生的话.这话听起来很绝望,实在不够"革命乐观主义"的.但人类历史上那些如群星闪耀般的人们已经证明,真正的勇气和信仰往往来自于这种清醒的绝望.而不是盲目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在接一只电话时,习惯地问:"您好,请问您是哪位?"对方说:"我是小周."我听出来了,他是年过耄耋的现任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同志,我就笑说:"我是小李……"是的,我们有个君子协定,互以小周、小李相称,不得有违,违者受罚.当然,这只是戏言,开开玩笑,有助于营造一种活泼的气氛,有利于保持一种不老的心态.确实,和这位小周说说笑笑,我不禁又想到了年轻时的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17.
朱东润先生一直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岁.住院之前,仍顽强勤奋,笔耕不辍. 1987年的一天,我到他家,见楼梯旁贴有一张小纸头,大意是:请来访者不要请他写字.我想,早就应该有这么一个告示了:他正忙于修改回忆录<八十年>,而向他索求墨迹的人太多,招架不了.说到这告示,他问:"我给你写过字吧?"我回答,写过一幅.随后就很放肆地加上一句实话:"只可惜那幅没反映您的书法艺术成就."并无求他再写一幅的意思,只是随便说说.不料,他竟说,等天气好时,我给你再写一幅.如此另眼看待,很出乎我意外.  相似文献   

18.
还在河内(今河南武陟)做郡守的时候,有人曾给周亚夫算过命,算命的人信誓旦旦地说:"您王年以后将被封侯,封侯八年以后将任将军和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极人臣.然而,此后再过九年,您将会饿死."周亚夫哈哈大笑,直斥言者可笑之极:"其一,我老爹的侯位早就被我大哥给袭了去,将来接替他的是他的儿子,因此,这侯爵和我无缘.其二,假如我真的富贵如你所言,我又怎么会饿死呢?"对方笑而不语,周亚夫也没当真.  相似文献   

19.
我昨就这么倒霉呢? 梁鸿先生是西汉末年最有名的隐士.不过,当梁鸿先生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不想当什么隐士,他要当他老爹那样的人,封侯封爵,因为他的势利眼老娘老在他的耳边说:"我的心肝啊,你将来要想娶到漂亮的媳妇,就应该做你老爹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20.
公仪休担任鲁国的宰相,他喜欢吃鱼,国中多有人争相买鱼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弟弟问他为何不收,他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一旦吃了人家的鱼,对人家就拉不下面子,拉不下面子就得循私枉法替人家办事,循私枉法就难免丢相位,丢了相位,自己想吃鱼也买不起了.不接受人家的鱼我就能保住相位,保住相位,自己想吃鱼就不怕买不起." 因为嗜鱼,故不受鱼,公仪休实在是高明得很.说他高明就在于:其一,他能清楚地意识到别人送鱼给他是投其所好,是有所用心的.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如果接受了鱼就不得不为人家说话办事了.其二,公仪休能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