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美国通过出台“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等多种举措,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再工业化”不是简单地重振传统制造业,而是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创新型的先进制造业.从美国制造业的国内、国际表现看,这一战略已经初显成效.先进制造业承载着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历史使命,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启示至少有三点:一是充分认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二是提高制造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三是增强以质取胜意识,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基于"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必须强力构建技术创新制度平台、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加快我国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 《学习月刊》2010,(4):121-122
近年来,武汉市洪山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据悉,2009年该区冲破金融危机困局,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0.23亿元,增幅继续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前列,总量上升到第4名。  相似文献   

4.
李林 《当代党员》2012,(11):40-41
在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重庆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更需要利用现代服务业整合资源,推动制造业实现升级。但目前,重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还不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制造业的外包业务少,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庆的制造产业发达,产业竞争力2010年在全国排名第七位,但由于大多数工业企业自我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运输、仓储、  相似文献   

5.
<正>一、美国低端制造业流出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遭受打击,中端制造业保持优势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向高端产业转型,在将更多资源充分利用在高附加值产业的同时,加速将产业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造成国际产业转移的低端化。但是像电子产品、家电和轮船制造业等中端制造业,不仅需要相对完备的生产线、熟练的技术工人、先进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进而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引擎"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然而,传统制造业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资源环境不堪重  相似文献   

7.
《先锋》2023,(5):33-36
<正>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都牢记使命,服务服从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坚持以“三个做优做强”的城市功能为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成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沈阳机床集团时指出:“老企业要敢于搞新技术、创新品牌、闯新市场。”“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江苏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成熟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和制造已经卷入高度相关和补充的阶段。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江苏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度较大,但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度低于与传统服务业,因此,随着江苏制造业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融合化。尤其是在后工业化社会中,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支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发达工业国都已经实现了高服务化社会。辽宁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辽宁产业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简称“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出台《关于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产业和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采集、加工、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太原市制造业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制造业基地与城市化今年7月10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标志着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意见》重点圈定了汽车、船舶、石化、化工橡胶、新材料、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十大产业。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进程,无一不是依靠制造业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实现工业化,走上城市现代化。国内许多先进省市的发展经验也是如此。半岛要发展,必须首先发展先进的制造业,这是推动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  相似文献   

1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福州市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从总的来说,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是还存在着诸如经济增长方式在较大程度上仍呈粗放型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福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白云区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生态食品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铝精深加工“两关注”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产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延长产业链、研发新技术、转变发展思路……进退之间,白云区走上了一条增长与转型同步、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与民生共进的跨越之路。  相似文献   

16.
南昌目前距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还存在差距,南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把南昌建成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重大决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构筑人才高地,用5-10年的时间,把南昌建成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最终向自主创新型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继续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合理发展。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结果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中国制造业受到挤压,严重影响制造业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结构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升级,产业链逐渐向产业链中上游移动,但仍要继续进行调整和优化。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着眼点部分在于提升制造业的现代化和高级化。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在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方面,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部分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对于创建西部经济增长极、有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制造业规模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发挥、资源型产业链的延伸、西部军民两用制造技术潜力的开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等等,都需要科技提供支撑.为此,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科技投入、将科技支持重心转移到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上来,建立健全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西部制造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夏杰长 《前线》2023,(2):69-7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实践和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表明,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根基,是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重要保障。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不仅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支撑。面向未来,从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充分释放服务业的融合效应、发挥数字技术的关键作用、更大力度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市场以及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方面发力,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文章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