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求是》2014,(2)
<正>2011年1月,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迫使执政近30年的穆巴拉克总统下台,成为"阿拉伯之春"的标志性事件。3年过去了,埃及仍然没有走出政局动荡、社会分裂、民生艰难的困局,国家和人民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景。风云变幻的宪政之路穆巴拉克倒台之后,埃及经历了一段革命胜利后短暂的"蜜月期",人们欢呼胜利、显示团结、享受自由,热切期待国家的一切都变好。埃及政权更迭反映了人民寻求变革、发展的愿望和诉求。美国对埃及事变并非一开始就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4,(9)
<正>过去数十年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在全世界推销自己的制度模式。仔细观察,他们主要推销两个东西:一个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另一个是民主原教旨主义,但产生的效果似乎越来越差:"颜色革命"随着乌克兰的分裂动荡已基本褪色完毕,"阿拉伯之春"随着埃及的冲突震荡已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大概是忽悠别人的事做得太多了,西方不少国家自己也真相信这些东西了,结果自己也被一并忽悠。看一看今天的西方,冰岛、希腊等国先后破产,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处在破产边缘,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也没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14):53-59
过去数十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向全世界兜售自己的制度模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美国鼓吹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在移植国家先后遭遇了“水土不服”——“颜色革命”随着乌克兰的分裂动荡已基本褪色完毕;“阿拉伯之春”也随着埃及的冲突震荡、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枪炮声不断而演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即便是东南亚最以“民主”为自豪的泰国。  相似文献   

4.
田一枫 《学习月刊》2012,(15):39-40
"阿拉伯之春"是自2011年初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社会运动,其基本要求是推动社会改革,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来势之迅猛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影响至今尚未完全结束。在今天的形势下,认真吸取“阿拉伯之春”的教训,从中获得深化改革的动力,对于中国的改革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二师二十五团2013年冬-2014年春"三冬"活动启动大会在团宣传文化中心召开。该团工会多年来高度重视职工素质培训工作,从现场会、观摩会、交流会、座谈会到"文化之冬、科技之冬、学习之冬"系列培训,再到与塔农大"联校",邀请专家进行专题知识讲座;从农林牧果蔬知识延伸到政策法律、职工多元增收、卫生保健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将"职工素质工程"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教育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6年青海省努力打造冬春季旅游以来,冬春季旅游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旅游旺季不断延长。近五年冬春季旅游人次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平均在30%以上。催热冬春游市场,打造旅游"暖冬"巍峨雪山、挺拔冰川、林海雪原,自是青海冬季之美景;七彩土族、婀娜撒拉族、奔放藏族、热情蒙古族等民族风情,堪称青海四季之民风;神秘於菟节、庄严法会、绝妙酥  相似文献   

7.
<正>"埃及富豪为难民买岛有了新进展!"德国新闻电视台9月16日表示,埃及富豪纳吉布·萨维里斯于9月初透露,有意在希腊或者意大利购买一处荒岛,用于安置叙利亚等战乱国家的难民。但不少人质疑他的想法"异想天开"。最新消息显示,萨维里斯已接触了希腊岛主,并获得联合国难民署的支持。萨维里斯是埃及电信巨头,拥有至少29亿美元资产,在埃及富翁榜中名列第三。他所属的公司已发布声明称,萨维里斯确认了两处私营的希腊岛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持续近两周的伊拉克战火仍在蔓延,引起世界普遍关注。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伊朗核危机……中东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动荡局势始终没有平息。谈及动荡原因,有学者认为,虽然不乏中东地区自二战以来的地区内生性问题,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是中东动荡的主要原因。总部设在科威特的"海湾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奥斯曼在2013年1月14日"中东网"发表题为《"阿拉伯之春"第三年,从乐观走向失落》的文章认为,"阿拉伯之春"以狂飙突进开始,以地区国家经济衰落、社会分裂告终,既没有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也没有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没有向青年人提供他们企盼的就业机会,这  相似文献   

9.
和平 《新视野》2012,(1):121-124
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由于世界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范围的信心危机,表现为全球民众的怒火:欧洲民众抗议财政紧缩的示威游行接二连三;中东"阿拉伯之春"堪称政治地震;利比亚为进入新时代付出了惨重代价;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波及全球。痛感贫富分化、制度不公平是全球愤怒的共同心理原因。伦敦大规模骚乱和挪威恐怖血案则凸显欧洲福利国家和多元文化制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师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前沿,辖区共有重点公益林30.8万亩,胡杨、红柳在此广为生长,作为沙漠绿洲最重要的绿色屏障,它由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周岁的年轻人常年守护,每逢冬春时节,气候干燥,日常的巡护工作变成了一场"与沙共舞"的约会。王玉宝、刘宏睿、王亚东、马强、贾凤军是这支队伍中年轻的老队员,说起年轻,因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5周岁,说起"老",他们每天要在重点公益林中巡护路上往返40公里,4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22日,埃及总统穆尔西发布了一项新宪法声明,虽然时机选在平静的晚上,但该声明的“揽权”意图却迅速搅动了本已四分五裂的埃及政坛。  相似文献   

12.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近年来中东剧变浪潮的中心地带,政局持续动荡。两年前的穆巴拉克倒台,宣布了旧时代的结束。而一年前的穆尔西胜选,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但是,这个所谓的新时代持续时间实在太短,在穆尔西任职一年零三天之际,突然被军方废黜,埃及政局再度陷入动荡。  相似文献   

13.
正埃及的腐败已经成了一种惯例,甚至连一些"反腐"人士也不能例外。以起诉腐败企业而闻名的地方反腐团体主管法哈拉尼,被控收受一名商人37万美元贿赂,以撤销对该商人在南部明亚省非法买地的起诉。1月9日,埃及上诉法院驳回前总统穆罕默德·穆巴拉克及其子就贪腐案的上诉,维持3年有期徒刑并  相似文献   

14.
埃及警方8月14日清晨开始对聚集在首都开罗阿达维耶清真寺外广场和复兴广场的前总统穆尔西支持者实施"武力清场"行动,并再次引发新一轮流血冲突。有分析称,"武力清场"是埃及临时政府走的一步险棋,因为不论是否强力镇压示威者都是个错,这可能将埃及进一步推向动荡,甚至内战。  相似文献   

15.
几位朋友相约,我们于2007年4月到埃及作十日游。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法老,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一直如神话般存于脑际,我想总有一天能有机会走进埃及去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埃及灿烂文明的脉搏。  相似文献   

16.
去中国访问,感觉就像回家埃及拥有人口7200万,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军力最强的阿拉伯国家。对整个中东地区来说,埃及的一举一动都是“风向标”。作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穆巴拉克的影响力不言而喻。78岁高龄、执掌埃及25年,使他成为硕果仅存的中东老一辈权威领袖、中东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多报道中,穆巴拉克都被描述为“典型的铁血强者”。  相似文献   

17.
<正>入冬以来,农二师三十四团陆续开办了"学习之冬、文化之冬、科技之冬"等各类"三冬"活动学习班,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点亮了职工的心智。在"学习之冬、文化之冬、科技之冬"  相似文献   

18.
<正>为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进入1月份以来,农二师二十九团工会利用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时机,出台了《职工素质工程三年规划》,明确今后三年  相似文献   

19.
正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是,不少国家在民主实践中翻了船,民众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个中原因何在?从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无效的民  相似文献   

20.
陶杰 《党建文汇》2011,(6):19-19
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向全国民众发出警告,自今年1月25日埃及发生政局动荡,穆巴拉克政权倒台以来,埃及经济已处于“危险”境地,并告诫民众,真正的民主应该成为经济发展和消灭腐败滋生根源的发动机,而不应成为导致经济毁灭的原因,只讲大话空话不能解决实际困难和恢复经济。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号召全体埃及民众立即行动起来,努力恢复生产,振兴经济,共度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