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吴平 《瞭望》1990,(42)
斯德哥尔摩专电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西欧经济会不会因油价暴涨而陷入衰退?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此间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海湾战火不爆发,西欧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瑞典国家能源局的经济学家兰德尔·博韦埃说,此次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急剧上涨。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7、18美元上涨到40美元左右。但从目前的态势看,把此次油价大幅度上涨与  相似文献   

2.
加拉加斯专电 靠石油美元繁荣起来的委内瑞拉经济,如今经历着国际市场油价暴跌的巨大冲击。年初以来的短短几个月,油价从每桶二十八美元跌破十美元大关,使百分之九十以上外汇和百分之六十五财政收入靠石油出口的委内瑞拉经济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也打乱了委内瑞拉整个经济恢复计划的执行。  相似文献   

3.
新闻回放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暴涨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3月2日油价升至每桶32.48美元后,到10月2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升到每桶55.17美元,国际油价创下了20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4.
2000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波动,出现了令人注目的转折性变化,从1999年4月份以前供过于求的疲态行情转为需求大于供应的紧张局面,油价节节飚升,美国轻质原油价格一度窜到每桶37美元以上。油价剧烈波动对经济必然产生影响,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明显。据美国政府官员说,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第二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就要上升1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今年9月说,如果每桶原油价格上升10美元并持续1年,那么世界经济增长率会减少0.5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会减少0.7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受油价波动影…  相似文献   

5.
江红 《瞭望》1992,(10)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3国石油部长参加的市场监视委员会会议2月15日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决定今年第二季度把日产量从当前的7420万桶减少到2298万桶,并为各成员国规定了具体配额。伊拉克石油虽然尚未上市,协议也为它在第二季度恢复出口保留了余地。由于当前油价处于跌势,会议决定新协议自通过之日起立即生效。 这次会议是在欧佩克原油最低参考价(每桶平均21美元)在近三个月来跌至17美元以下、各成员国担心第二季度油价可能进一步跌落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达成的协议表明,欧佩克已经停止执行自海湾危机爆发后一直奉行的“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6.
欧佩克屡试不爽的“限产保价”,竟然没有对去年年末疲软的世界石油市场造成很大刺激,这让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大为失望。他曾对去年年初回升至每桶20~21美元的油价表示满意,并希望油价在下半年能够回升到每桶25美元。而现在看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阴霾之下,石油市场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晴空了。  相似文献   

7.
油价大起大落过山车,折射出世界经济宏观形势正变得日益复杂、不确定和不均衡 7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一改凌厉升势,开始掉头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基准原油期货价格近日一度跌至每桶110美元的水平,与今年7月11日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纪录相比,跌幅近1/4。与此同时,伦敦市场油价和欧佩克油价也持续回落。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上涨,自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大关后,5月22日曾一度突破每桶135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对于国际油价飞涨的直接原因,俄罗斯有关能源专家认为,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美元疲软、中东和非洲局势持续紧张以及亚太地区国家对能源的预期需求增加导致国际油价不断走高,但现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升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9.
王涛 《瞭望》2004,(44)
目前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纽约的石油期货市场已突破每桶55美元。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油价的第二次飙升,达到了一个高峰。如果油价长期处于高位势必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世界所有的国家及全球经济都是一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原油供应不足,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几乎不可避免,高油价正给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际油价一路蹿升,从年初的40美元左右一桶,猛涨到年末的60美元左右一桶,2005年8月29日,甚至突破了每桶70美元的“天价”。2005年,我国的石油进口将达到1.4亿吨左右,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将继续上升,达到42%以上。这意味着我国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能源风险:如果油价按平均每桶上升18 美元计算,2005年我国将多支付大约180亿美元的费用。我国的运输成本和所有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将因此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
日内瓦专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87届部长级会议经过两天的磋商,7月27日在日内瓦重申了限产促价战略,并决定在今后5个月里提高石油官价,调整产油限额。 进入80年代以来,欧佩克有过两次重大战略改变。80年代初,欧佩克奉行的是限产保价战略,油价接近甚至超过每桶30美元的水平。1985年,欧佩克为夺回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份额,改为推行增产保额战略,结果引起油价暴跌。1986年,欧佩克再次改变战略,恢复限产保价。14年来,尽管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时有起伏,但总的来说形势是不错的。今年年初,欧佩克确定的原油参考价格(即官价)每桶18美元得到顺利实现,油价最高时一度达到每桶21美元。  相似文献   

13.
李钢 《瞭望》2001,(49)
美国“9·11”事件虽然一度 导致石油价格波动,但并 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油价持续上涨,相反,世界石油价格在短暂上扬后,便开始呈现持续下落的趋势。今年11月纽约原油市场价格降到每桶18美元左右,同一年前相比,世界原油价格下降了50%。从“9·11”到11月,原油价格每桶也下降了12美元。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在原油限产问题上达成协议,原油价格有可能逐步回升,保持在每桶20-25美元的水平。 供需失衡导致 油价下跌 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从需求方面看,“9·11”事件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投资  相似文献   

14.
10月22日,纽约市场油价当天收于每桶66.75美元,创出16个月以来最低交易价格。对比今年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国际油价已经累计下跌55%。近期国际油价的暴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机资金的大规模撤离,挤压出几年来油价中的巨大泡沫成分。有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商品期货投机资本多达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8,(2):50-51
由于全球原油供应不足,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几乎不可避免,高油价正给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2月11日,纽约油价一度跌至每桶26.21美元,如今,油价已逼近50美元。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国际油价反弹了百分之七八十,这样的"V"型反弹出乎大家的意料。美国减产是重要信号本轮国际油价反弹起始于产油国提出的限产协议。今年伊始国际油价持续深跌,到2月一度跌至12年低点。面对深跌不止的油价,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集体发声托市,提出限产倡议,提振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17.
江红 《瞭望》1987,(14)
今年第一季度,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保卫石油宫价的斗争旗开得胜。世界石油市场已开始从捉摸不定走向基本稳定,欧佩克的官价已被广泛承认。除2月中旬到3月初油价一度下浮外,第一季度大部分时间,世界主要现货油价在每桶18美元以上。美国石油垄断公司的股票价格普遍上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75美元大关后,近日有所回落。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油价仍将保持高位震荡状态国际原油期货价格4月中下旬上演了强势逼空行情:五次创出历史新高,70、 75美元大关先后失守。综合今年前4个月,油价已攀升 23%。截至4月末,美国平均汽油价格已  相似文献   

19.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三月十四日决定把原油基准价格从每桶三十四美元降到二十九美元,是它在黑云压城的油价战中采取的重大决策。它的成员国将为降价承受巨大的损失,但是,它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维护了组织内部的团结,避免分裂以至瓦解。降价决定有助于油价的暂时稳定,防止油价暴跌,以免给石油生产国带来更大的损害,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蕙 《瞭望》2001,(52)
尽管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 格飙升至近10年的最高 点,但今年上半年的国际石油市场却波澜不兴,原油价格走势平缓,长期处于欧佩克的油价稳定机制范围内,即在每桶22美元至28美元间窄幅波动。然而,“9·11”事件的发生再度掀起石油市场的狂澜,国际油价在市场恐慌的气氛下急速攀升,随即又一路狂跌,石油市场陷入低迷,光景惨淡,一度跌至每桶20美元以下。11月14日,欧佩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