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丝织业生产已有了明显的发展,丝织业中心之一的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城中机户雇佣的织工已达数千人之多。即使是素不蓄蚕的福建,也不惜从湖州贩运湖丝,“染翠红而归织之”,故同样有著名的丝织品销往各地,“凡福之绸丝、漳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初期,荷兰殖民者继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来到东方,迫切想打开中国大门,同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在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而不准外国商人到福建沿海一带从事贸易。 相似文献
3.
在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以前,马来亚地区已经建立强盛王国—马本甲王国。在王国第五代国王曼苏尔沙统治时期(1454—1477),该王国不仅是马来人历史上最强盛时代,也是东南亚强大国家之一,还是伊期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中心。到该王国最后一代国王马哈茂德沙统治时期(1488—1528),王国的版图包括彭亨、霹雳,直至柔佛、新加坡、廖内—林加群岛以及苏门答腊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还对那些仍然承认暹罗宗主权的北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统治者以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基础,奉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与之同时,在西亚,阿拨斯王朝自公元762年奠都巴格达后,其海运业更趋发达,他们通过底格里斯河开始同中国发生贸易联系。大量阿拉伯商人越过印度洋,涌入广州等地从事贸易,使两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一)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100年时间里,阿拨斯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当时东西方的海上贸易,特别是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的贸易,几乎全操在阿拉伯人手里。唐朝统治者为了…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立国之初,为了防御倭寇侵扰,为了羁縻海外国家,实行了一种海禁与朝责贸易相结合的对外政策。一方面,禁止沿海居民私通海外诸国,规定“片板不许入海”;另方面,鼓励海外诸国入明朝贡,随带方物进行贸易。因此,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基本是限制在朝贡贸易这唯一合法的渠道上。 相似文献
6.
潮州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很早就有,但在唐至清初这一时段里,潮州诸港从未成为官府承认的、合法的、正式的对外贸易港口。潮州通番走私贸易从内容上看,有非法地从事贸易与非法地从事违禁物品贸易之分;从形式上看又有下海通番与坐地通番之别。长期从事违禁贸易进一步助长了潮州人蔑视官府,视违禁为快速致富之路的不良风气,此种风气可以说是于今余绪犹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海上贸易史上,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贸易往来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暹罗一直是中南贸易中的一个主要国家。本文拟就十八至十九世纪前期的中暹贸易情况作一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对其性质及影响贸易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以期有助于中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把造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鼎盛,出现了海外16国、遣使1200多人同时入贡的盛大场面。郑和下西洋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明太祖刚刚建立明朝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同东南亚各国搞好关系,他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连续两次派出使者到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诸国王以玺书、大统历、织金绮缎、… 相似文献
9.
清初康熙时期(1662—1722年)的海外贸易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海禁阶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开海阶段,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后的禁止南洋贸易阶段。然而,不管是海禁实行与否,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均未曾间断过,所不同的只是贸易的形式与发展的程度而已。即使是康熙本人亦不得不承认:“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因此,本文拟就这三个阶段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表现形式与发展程度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那些替达官贵人从事海外贸易的人们当中,尤其是“官商”,有些人是没有人力依赖关系的商人,他们仅仅是向达官贵人借资本以经营海外贸易而已。例如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所谓“郑氏五大商”之一的曾走老,曾经数度向郑氏领取资本,从事国内、外贸易,在1655年或(其)以前,曾走老向郑氏领出本银数“万两,前往苏、杭二州,置买经锑泊湖丝洋货,将货尽交伪国姓讫”。又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三、四等日,曾走老就伪国姓管库伍字会手内,领出银五万两,商贩日本,随经算还讫。又十一月十一、二等日,又就伍宇舍处领出银十万两,每两每月… 相似文献
11.
十六世纪以来一直到了鸦片战争之前,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商人──海商,是否已经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自由商人的性质?当时的海外贸易的航运业,是否就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初期资产阶级的航运企业?这两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说,十六世纪中国沿海一带的走私贸易商人的“海寇”,可以称得上是资产阶级先锋队(注/A)。有人认为明朝后期的海外贸易的性质,是“有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的性能”(注/B)。也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对外贸易的海商,已经是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自由商人”的性质(注/C)。有人认为明末之时“尽管…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中国与荷兰的贸易是鸦片战争前中西海上通商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瓷器贸易则为此时期中、荷贸易的重点之一。本文拟对十七至十八世纪中、荷瓷器贸易兴起的背景、贸易发展的概况、贸易的结构与特点、输荷中国瓷器的品种和类型以及此项贸易对中、荷两国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作一讨论,以期深化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历史和中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是中国海外贸易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广东地方官无视朝贡贸易的原则,准许非朝贡船入口贸易,促进了私人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东来的葡萄牙殖民者在福建、浙江沿海的走私贸易,不断对海禁发起冲击,倭寇的骚扰与掠夺,迫使明朝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辙,在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到国外贸易。本文拟对这些变革,以及漳州月港的崛起作一初步的论述。一 明初厉行海禁,“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1。对于海外国家来华贸易,明朝政府则采取鼓励政策,要求他们以“朝贡”的形式来华进行贸易,史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由明朝政府直… 相似文献
14.
15.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濒海而多山,土瘠而人稠。早在唐五代,自然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制约已使当地人民较早地寻求各种谋生之道,为商、为释、为道、为技艺者无所不有。唐宋以来,科技进步与当地农业、手工业生产结构与布局的变化,商品经济的繁荣,为泉州商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尤其是,北宋元祜二年(1087年)市舶司的设置,确立了泉州作为正式对外贸易港的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达与商人资本的活跃。商业日益 相似文献
16.
17.
华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唐代。在菲律宾礼智省马亚辛(Maysin),曾发现福建南安人郑国希的墓碑,立于唐高宗龙朔酉年(公元661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1087年)设立了泉州市舶司,更多的福建海商到菲律宾经商。宋人赵汝适《诸番志》记载,福建海商以泉州为根据地,从泉州港出发到麻选.三屿、蒲哩鲁、白蒲延、苏禄等地区或国家贸易。①元代,泉州继续同菲律宾麻选.三岛等地区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元人汪大湘在《岛夷志略》“三屿”条、“麻逸”条对中菲贸易均的记载:“其地去漳为近,故置舶多往”。“华人既多诣吕…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前期华侨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南亚海上贸易的背景16世纪初,欧洲人大规模东来以前,东南亚的经济形态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刀耕火种的轮耕和灌溉方法的固定耕作并存。村庄内部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向国王交纳的是实物说。集市或庙会亦是物物交换。东南亚拥有香料、胡椒等最重要的出口品,对外贸易很早就在一些主要港口进行。但是,从总的说来,其贸易范围。规模和深度受到时代的限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富有冒险和进取精神的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未清初海外贸易史上,郑氏海商集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构成郑氏海商集团海外贸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海外贸易组织与管理,进行考察和分析,是从一个侧面研究郑氏海商集团如何从事其海外贸易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早期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 公元前,东南亚海上贸易活动业已存在.以马来半岛为界,东南亚向西与印度、波斯等地,向东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航线已开通.当时的海上贸易情景概况是:从中国出发,沿越南南部沿岸航行,然后进入暹罗湾,到达马来半岛北部,在克拉地峡附近卸货,通过陆路穿过克拉地峡,在马来半岛西海岸将货物装船,再转运印度、波斯等地,反之亦然.正由于这种经营特点,起初东南亚与中国、印度等地贸易往来最多的是马来半岛北部和越南南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