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7年日本颁布《海洋基本法》宣布实施"新海洋立国"战略,日本主要从三方面推进这项战略:一是关于海洋资源尤其是海底资源及其开采技术的调查研发;二是为圈占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对基点海岛进行调查、测量、制图及"保全";三是增加"圈海"的实力、体制建设和军力布局,增加海上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如何在这一历史浪潮中处于优势地位 ?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关键取决于民族国家国际竞争力。本文将从科教战略、比较优势战略、跨国经营战略,阐述我国国际竞争力战略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漆国江  王素君 《前沿》2010,(18):72-75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鉴于自身特有的发展现实,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应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和保持比较优势,并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和工业发展,有选择地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在借力发展战略方面,必须在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协作的基础上,借力加快发展;在城镇化战略方面,跨越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在“科教兴区”战略方面,主要是跨越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束缚;在“生态立区”战略方面,主要是跨越生态毁坏、环境污染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台湾在经历了以轻纺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石化行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以电子技术行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转移之后,正进行着生产服务业向大陆转移。如何抓住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机遇,加强闽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将是海峡西岸建设成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周民良 《人民论坛》2011,(9):124-127
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发展轨迹,选择要素集中、地域狭小、产业基础较好的沿海作为创新基地,具有政策动员成本低易于发动、政策实施效率高易于见效的特点,可以取得较好的创新结果。沿海发展战略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是,积极顺应国际市场的变化,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实现制造业发展重心由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西夏战略文化植根于党项族的社会生活中,受制于其经济结构,沿袭其善战传统,是西夏文化在战略领域的具体体现。西夏战略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是桀骜尚武,二是独立自强,其军事战略理性缜密,外交战略务实灵活。西夏战略文化的成熟发达、积淀深厚,是其能长久立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今天的眼光看,猎头业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社会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它已然成为世界各国猎才、掠才、挖才、偷才、聚才、敛才的战略性产业。作为世界现代猎头产业起源和发端的国家,美国拥有独立的、健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支撑体系,也是猎头产业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猎头产业进入中国,在经历了10多年的艰苦发展之后,中国的猎头业已经从最初的“凌寒独自开”到今天的“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8.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7,(2):117-117,119,121,123
近1亿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年-2020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同时,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后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附加值的特点。而差异化营销战略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营销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降低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优化顾客价值链,提高顾客价值;发挥价值信号的作用,提升顾客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9,(4):57-59
60年来.新中国外交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边倒”战略;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和“两条线”战略:三是20世纪70年代的“三个世界”和“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四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1.
侯成鹏 《青年论坛》2008,(6):119-1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能够实现经济数十年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影响,推行“面向出口”战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及执行正确的对外方针。  相似文献   

12.
蒋泰维 《今日浙江》2012,(15):26-27
面对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两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的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无线网络、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提出“欧洲2020战略”,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各类节能环保技术,提出2020年绿色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英国在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08,(2):F0003-F0003
自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泰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沿江开发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志芳 《前进》2009,(5):46-47
当今时代,知识、技术、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显,知识密集型服务的作用日渐重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前瞻性、驱动性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国家和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对山西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过分依赖能源,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高耗能、高污染,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传耿 《政策》2005,(6):18-19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非均衡(重点)发展战略,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由此,我国已开始进入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学校品牌内涵及战略管理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 《前沿》2007,(10):77-80
对学校品牌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高等学校品牌的研究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梳理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等学校品牌内涵及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它不仅是知识经济的表现形式,也是构成知识经济形态最重要和最能反映其本质特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研究和实践存在许多不足,亟待通过对知识密集型产业运行机理的细致考察,深化有关发展密集型产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高技术产业一般是指依托高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指以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为基础,以高强度的研究开发为支撑,从事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群体。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走过初创时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按照OECD划定的产业分类测算分析,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已经从1993年的2511.6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6234.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6.2%;而同期,全部制造业的平均增长…  相似文献   

19.
破解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个“新”,同时又是横亘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三道“坎”。破解这三大难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症结,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选择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和谐统一;选择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处理好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实现我国城乡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族语文试验推行工作自1957年开始,到现在已有38年的时间。五十年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在党的路线、方计、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和关心下,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民族文字由试验推行转入正式推行的条件已经成熟,广大干群强烈盼望试行的民族文字尽快总结上报批准正式推行。现将民族语文试行以来的情况总结回顾如下:一、推行民族文字的社会背景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山区内陆省份。总人口有3,4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2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