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毛泽东毕生酷爱游泳,直至人生暮年仍乐此不疲。早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曾游过湖南的湘江。直到耄耋之年,身染重病的他仍喜欢去中南海的游泳池,只要有时间和精力,一般都在工作之余坚持游泳、毛泽东认为游泳不仅是紧张之余的最好休息,同时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首诗道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生命的留恋,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然而,时光易逝,岁月难留,当皱纹爬上脑门、白发间杂双鬓,有谁不曾想过追回逝去的年华,乞求重获青春活力?衰老是逃不过的规律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渐感体力不支、精神疲惫时,你可能已经“老之将至也”1老,是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必经阶段,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规律。尽管千百年来,人们都曾不间断地试图抵御自然衰老,并想出千方百计,尝试“长生不老”的各种办法,但没有一个人最后不老不死。从炼丹、长生草、长寿丹…  相似文献   

3.
“人生六十方开始,创业何俱两鬓稀。作为不受年华限,老骥征程自奋蹄。”这首大气而充满豪情的诗,是原新疆军区副政委王玮珍将军写的。将军也正是有了这种笑对夕阳、勇于挑战自我的不老情怀和不断完善丰富人生、让人生更有价值的执著追求,才使晚年生活精彩而美好,人生灿烂而辉煌。  相似文献   

4.
老歌 《人民公安》2010,(16):42-44
夕阳无限好,黄昏大作为,在发明中尝到无限乐趣的汪关顺白此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间再次发明出轰动一时的水上自行车等近十种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5.
王清铭 《今日海南》2011,(12):45-45
喜欢看日出,也喜欢欣赏日落瑰丽的景色。日出是雄浑的,日落是萧瑟而悲壮的;日出如婴儿的一声轻啼,日落如一抹沉重的叹息。在黄昏的时候,我曾看见山岬用手指依恋地将夕阳放入掌心,然后一线一线的光芒消逝了,黑夜露出了它模糊的脸庞。我很少去注意天边的云翳。我一直以为云除了遮蔽阳光外,只会给人增加心头的压抑。但在前日的黄昏,我被落日的壮观震撼了。  相似文献   

6.
人到花甲之年,在想什么?该做什么?或许,船到码头车到站.人该解甲.马该卸鞍,是到松一口气的时候了……或许,夕阳无限好.无奈近黄昏.该赏花,该养鸟,该钓鱼,该抱孙儿孙女;至于公家的事.该让“跨世纪的接班人”去想去干了……对此,山西省襄汾县民政局长、已到人生黄昏的史永锁,回答了一个字:不!那么,史局长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金秋十月,笔者西太太行,南下襄汾.走访了这位“老民政”……这里有一支“梦之队”这是一块偌大的“民政领地”,芳草铺地,树木参天,月季含羞,玫瑰带笑,数十种花争奇斗妍。史永锁.个儿不高,…  相似文献   

7.
李德荣 《传承》2008,(1):23-25
最后一班岗应该是人生夕阳中最亮丽的一抹彩虹,站完这班岗,激情岁月的许多美好回忆会相伴老人们轻松走过悠闲幸福的晚年。然而,心存贪欲的人往往善始而不能善终,湖北枣阳市第一医院前院长侯星义就是倒在最后一班岗上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夕阳楼是郑州古代一大胜景,在老一辈人中是颇有口碑的。据说,古时每逢重阳佳节,文人骚客纷纷登楼远眺,饱览秋色之余,吟诗抒怀、对酒当歌,甚是繁华热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夕阳楼已湮没无存,惟有关于它的传说还流传于人间,勾起人们亲切而美好的遐想。  相似文献   

9.
汉字趣谈     
汉语中的“夕”(xi)字描绘出的是一幅地平线上一轮下半部被青山遮挡住的弦月的景象。此字的延伸之意为薄暮、黄昏。此时的自然界是一番灿烂过后让人怜惜的景致。正如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10)
当夕阳逐渐把水面染成金色,小舟从银锭桥下悠然而过,成为水波间的一个剪影,什刹海的黄昏已经走近了。  相似文献   

11.
一踏进黄山市歙县这座历史名城,你就会被青黛色的徽石雕凿出的门柱牌楼所怔住,会被墨黑的瓦片凌云勾勒出来的飞檐翘角所折服。尤其令人扼腕惊叹的是黄昏夕阳中古街老巷里悄然流淌着徽州人的温敦厚朴的古风。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的反腐败斗争中,犯罪对象的“黄昏化”是一种引人注目和令人深思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黄昏现象”或“59现象”,即特指那些临近离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在离休之前,最后把握不住人生的航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黄昏现象”呢#从犯罪分子主观方面讲:  相似文献   

13.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早在春秋时期,屈子便有“青春受谢,白日招只”的诗句,这里的“青春”,描绘出春天万物盎然之意与生机之态,而人之少年、青年,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更似春意盎然与生机勃勃的青春。于是,青春自然地衍化为青年的代称。青春是一个人生的驿站,成了人之一生最值得回味与骄傲的阶段的代名词,成了“未能完全成立而渐于完全成立”之过渡。具有无穷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青春,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是一个光彩熠熠,生机勃勃的黄金阶段。有人曾深情地说:“青春的目光能看到…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0)
正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歌词"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点半,半睡半醒半无眠。半生写作半生空,半为金钱半为名……"这是庄奴先生一生写作的自我写照。10  相似文献   

15.
李鲁烟 《春秋》2010,(3):22-23
春节期间中学同学聚会.三十几位几近花甲之人围着年过古稀的班主任,把酒言欢,执手相望,不胜感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懵懂无知的少年转瞬已近暮年。人生过去大半,蓦然回首,总有一些记忆和情怀深深地镌刻在心头。  相似文献   

16.
杨永平 《前进》2008,(12):56-56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带着在田野中收获的,  相似文献   

17.
何为美丽?古时有“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美丽的爱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美丽的塞外风光,“最是那一低头,不尽水莲花般的娇羞”是静女的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夕阳的美,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一种凄美……  相似文献   

18.
远去的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  相似文献   

19.
夕阳情更浓──离退休女干部的人生风景张文雯“台上忙忙碌碌,台下冷冷清清”,这是社会上对机关干部在职阳离退休后的戏谑之词。那么,占据庞大机关干部队伍一隅的女干部,她们离退休后又是以怎样的笔墨描绘夕阳下的人生风景呢?是甘守寂寞,还是热情地投入生活,抑或是...  相似文献   

20.
夕阳无限好何惜近黄昏──“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马鸿年写真本刊记者丁晓璐"马鸿年,男,1934年出生。现任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处一科正处级预审员,三级警监。曾经先后4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4次受到个人嘉奖;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三次;1989年被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