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主要体现为政府越位)的情况,政府越位容易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农民主体缺位更促进了政府越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对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适,采取有效措施对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进行纠偏和复位。  相似文献   

2.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急于求成,不考虑政府和农民的财力搞突击建设;实际建设目标“一刀切”,不考虑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些不合理达标评比,给基层政府和农民带来巨大压力;搞形象工程,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捞取政绩的机会,忽视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忽视农民的参与,把新农村建设仅仅看成是政府的事情;简单化地理解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忽视农村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不但有碍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4.
荚莺敏 《唯实》2008,(9):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5.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对配置社会资源的支配性地位,决定了其在总体规划、财政支持、政策扶持三方面的主导;地方政府直接面对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务实创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和基层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实现新农村建设。然而政府作用还不完善,需要继续革除弊端、调整权力,来不断激发农村活力、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发展农业生产、宽裕农民生活、改变村容村貌这些物质文明建设任务,也包括乡风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还包括了管理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也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中央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固然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些毕竟是外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一代农民来承担,农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着重生活建设轻生产建设、重试点村建设轻非试点村建设、重政府职能发挥轻农民主体作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生活建设与生产建设、建设新农村与建设新村庄、试点村与非试点村、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及涉农资金归口管理与统筹使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支持;要拓宽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的领域;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给农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要制定可行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成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农民的满意程度高低是检验其效果的最终标准.因此,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并且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深入民心,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目标和任务后,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但据笔者了解,目前,不少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得新农村建设基本上成了政府一手包办的事情.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以前经常走过场、搞形象工程,伤害了老百姓的心,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持有怀疑态度;二是大多数群众兜里缺钱,他们无力参与新农村建设.如何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最终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各级政府务必要做到"四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  相似文献   

13.
鲁锐 《湘潮》2007,(11)
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推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城乡公共产品的统筹供给;要将农村区域置于与城市区域同样的政策框架之下,将农民作为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国民对待,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政府的鼎立相助和社会各界包括农民的参与等,建构需求主导型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首先要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本就是以农民为本,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始终落实在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创富于民上;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当前重点是要在政策、资金投入、规划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巨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教育,解决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是新形势赋予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庄严使命,也是展现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要深化对建设新农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起来,把信心坚定起来;要切实看到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政府行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20字”目标要求,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乃至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必须十分明确,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个短期活动,要树立长期建设、扎实建设的思想,组织带领农民群众扎实稳步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识、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扎实稳步地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性和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政府主导性和农民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与农民并不是一直完美搭配的,有时,二者会发生基于利益的冲突。政府与农民保持良性互动的态势十分必要。对影响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的利益、情感、媒介等要素进行调适,是双方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沈新章 《唯实》2007,(1):84-86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乡级政府应正确把握其角色定位,侧重点应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引导者、扶持者、服务者和管理者。同时要处理好与农民、社会、同级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力戒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包办代替、浮夸冒进等风气。  相似文献   

19.
李书群 《实事求是》2007,195(2):76-78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新疆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文化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其次要发挥广大农民、牧民在新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荚莺敏 《唯实》2008,(8):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