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建水朝阳楼位于建水古城三里长街东端,为古临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楼之最(其余3座已毁).也称东城门、迎晖门.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形同北京天安门,而又比筑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天安门早建28年.因此,有"小天安门"之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文化名城在弘扬先进文化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水古城具有代表性和一批重点文物古迹虽然受到了重点保护,但在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与恢复方面,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对这一关系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旅游发展带动战略实施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叶辉 《今日浙江》2006,(16):55-57
觅有识之士易寻有识之官难2006年5月16日,绍兴市召开古城保护座谈会,专家们对绍兴在古城保护上取得的独特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指出,绍兴的古城保护已被业界誉为“绍兴模式”,“绍兴模式”适合我国古城保护的国情,值得向全国推广。专家们认为,在古城保护上“有识之士易得,有识之官难觅”。绍兴古城保护迹彰业显,关键是领导重视。在古城保护上,绍兴领导保护意识强,措施得力。市委书记王永昌对古城保护尤为重视,他第一次提出“全城保护”的概念,要求各级领导“做保护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建设、保护也是发…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0,(8):59-60
<正>承载着千年历史禀赋与文化积淀的古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持风貌、彰显特色、传承文明,进而满足身居其中的百姓的现代生活之需?这是一道摆在古城决策者与规划者面前的现实难题。古城保护要凸显"旧",时代发展却指向"新",苏州古城核心区的沧浪区,对破解这一"新""旧"矛盾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建水旅游文化开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水是云南古城 ,明清时期为临安府 ,管辖建水州、阿迷州、石屏州和通海县、河西县、蒙自县。临安历史上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文人学士之地。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 ,崇文尚儒、读书至上之风盛于全滇。今日建水 ,文化气氛十分浓烈 ,时有人才脱颖而出 ,究其原因 ,是一种精神文化在起作用 ,这就是“学士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古城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如何才能有效保证城市文脉不被割断?7月9日至10日,在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省建设厅等单位主办,广西、广东、湖南、云南和重庆等中国南方省(区、市)党委党刊协办,贵州省贞丰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南方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上,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南方古城镇的政府官员就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古城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为古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2月17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平遥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古城的魅力———文化建设和平遥古城”座谈会在上海市充满民族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时尚的“新天地湖畔阁会所”举行。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建武,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进明,平遥县县长李定武及200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与上海市文化、摄影、新闻、企业界的40余位著名学者和专家相聚,热烈畅谈古城的魅力,就如何利用和发展好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提出呼吁:平遥古城一定要保护好!大家畅谈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8.
钱桂芹 《创造》2016,(8):40-43
2016年6月17日至21日,建水县政府组成考察学习组,赴安徽徽州、江西婺源等地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学习组此行考察范围主要是古徽州境域的保护利用工作,前后考察了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和徽州古城、婺源的晓起、篁岭古村落和城乡规划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绩溪的龙川等地,考察内容覆盖古城的恢复与改造、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城乡村三级的规划与设计、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古城文化挖掘、城市定位与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本次世博会上,苏州作为“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范本成功人选城市最佳实践区。而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同苏州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被誉为“苏州古城保护的样本”。乎江历史街区总规划师阮仪三说:“中国的古城保护,要看苏州;苏州的街区保护,要看平江路。”  相似文献   

10.
西庄新说     
《创造》2010,(2):58-61
历史人文资源的藏金之地 在距离红河州建水县城仅10公里的地方,有着建水的两大门——西庄镇。 自古至今,西庄与建水古城互补共荣,共同演绎着建水的历史:这儿曾经驻扎了为屯边戍守临安府而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兵民,他们给当地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文化。使丰厚的文化与这里纯朴的民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鹏  张妮娜 《中国减灾》2014,(19):39-41
正2014年7月中旬,湖南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间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凤凰古城被淹事件。这只湘西青山中展翅的丹鸟,在滂沱的雨涝中折翼,不禁让人扼腕叹息。面对日益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如何保护我国仅存的古城,是当下防灾减灾和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赵丽华 《前沿》2014,(15):113-114
湟源丹噶尔古城历史文化悠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优势。本文就丹噶尔古城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和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对丹噶尔古城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和仕勇 《创造》2015,(7):43-45
<正>丽江古城,是丽江加快对外合作交流的主要平台和窗口,是丽江打造文化硅谷、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金字招牌和国家级名片,是丽江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古城,就不会有莘莘游客的蜂拥而至。因此,古城是丽江人的衣食父母,保护古城,就是保护父母,保护饭碗。丽江古城维护费(简称古维费),是根据《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省物价局和财政厅《关于丽江古城维护费问题的通知》(云价经发[2000]174号,2000年6月下发)、经省政府批准开征的全省唯一一项由景区直接负  相似文献   

14.
王野 《浙江人大》2011,(10):44-46
黄岩,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城,历经岁月淘洗,沉淀下数千件珍贵文物。令人扼腕的是,其中部分文物竟因保护不力出现了褪色、霉变。这些年,为给这些文物安个"家",台州市黄岩区人大常委会就博物馆建设展开了持续监督,倾力保护古城文脉。  相似文献   

15.
<正>经国务院同意,2016年11月,古城高邮正式成为全国第130座、江苏省第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放大名城效应,进一步做好古城保护利用这篇文章,高邮市政协将"加强古城保护,推动名城建设"列为市政协常委会议协商议题,组织部分常委,开展了广泛调研。委员们建  相似文献   

16.
十三朝古都洛阳正在进行的史上最大一次旧城改造,今年1月香格里拉古城发生火灾,短短数月后类似事件又发生在丽江束河,古城保护再度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但若深入古城存毁的逻辑,则发现吊诡的命题随处可见。发展与保护,商业化与原生态,种种矛盾对峙。老泉州的文化保育故事,或为我们提供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初夏的一个下午,泉州市鲤城区桂坛巷36号,一个明代小院里,"刺桐会"的成员"表姐"、陈志东、蒋煌基、谢永健,还有有意入会的谢志刚,围坐天井旁喝茶神侃。  相似文献   

17.
丽江古城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滇西北高原上,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民族特色、仍在发挥城市功能的古城镇之一。丽江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现有本地居民6200多户,其中纳西族居民约占90%。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丽江古城以“保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8.
陈若杰 《协商论坛》2009,(12):39-39
坐落在商丘市睢阳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古朴典雅而又面目一新,商丘人民看到这座雄伟的古城,很自然地就能想到人民政协与她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缘。八年前,在省七次党代会上,参加小组讨论的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同志,听了睢阳区政协常委、省七次党代表尚起兴呼吁保护商丘古城的一番发言,引起了浓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5,(24)
建水县是红河州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项桂冠的古城。近年来,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04年州政府旅游产业建设现场办公会已把建水定位为红河州旅游龙头城市,确立了“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原则和“发挥名优城优势,突出古城特色,展示中原边地文化,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在州委、州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乘着有利时机,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名城保护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最终解决“三农”问…  相似文献   

20.
"古城"既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普通居民生活的载体,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众多古城曾经一度消失、衰败,又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被重塑。"古城更新"开始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古城的街道、建筑重新成为古城的形象表征。然而,许多古城在更新时,代表古城文化精神的原住民却被排挤出其世代生活的古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