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督教在近代广西得到迅速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通过开设医院、兴办慈善机构、参与赈灾救荒等方式来实现传教的目的.他们在广西兴办的慈善事业,影响了广西近代慈善救济理念的近代化.这些影响表现在慈善与救济内容的扩大与对象的延伸,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的变化,赈灾中从平均救济到选择性救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中西关系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不断输入.中国原有的慈善思想遂由传统向近代嬗变。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大开.西方的慈善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随着外国传教士的进入.一些教会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兴办起育婴堂、孤儿院、诊所、医院等育婴与医疗慈善机构.这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提供了一个窗口.西方书报对西方慈善事业的介绍以及对西方传教士举办的慈善医药、育婴、赈灾等活动的报道为中国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慈善事业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慈周 《中国减灾》2005,(11):19-20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两宋时期政府的慈善救济机构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两宋政府意识到社会上都市贫民阶层的存在,并为此创立了安济坊、居养院等官方救济机构,收容都市中贫穷、年老、生病的人以及弃婴.政府的社会福利性救济在宋代形成了一套体系,已经颇有近代国家福利政策之风.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襄樊市慈善总会作为全市性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自1997年7月成立以来,在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无论是在善款的募集,还是在赈灾救济、扶贫济困、社会福利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小尉 《求索》2011,(8):227-229,237
儿童救济组织,是社会慈善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对慈善领域中的各种机构与团体,并没有彻底否定、一举清除之设想,在巩固政权、恢复生产、稳定国民经济的努力下,地方人民政权与各种救济团体一度形成了积极互动的关系。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而出现了转折,从1950年末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中,全国掀起了改造旧有慈善团体的浪潮,原有的儿童救济组织也在此浪潮中陆续被取缔、接收、合并、重组,在暴风骤雨中完成了其自身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6.
人事     
中国民政部在中华慈善大会上公布了第一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旨在开创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局面。《纲要》的主要目标是广泛传播慈善文化、公民的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大中城市建立慈善服务网点;兴办慈善福利机构以及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慈善演进过程中,存在传统慈善、近代慈善、当代慈善三种类型,经历了近代与当代两次历史转型。传统慈善是一种养济型慈善,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理念,均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体现了对儒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传统慈善的近代转型,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是千年未有变局的时代要求。近代转型后的中国慈善,开始从养济型向教养型转变,但也表现出一种夹杂新旧、兼具中西的“过渡时代”特征。中国慈善的当代转型则正式起步于21世纪初,目前尚在进行之中。当代转型之际的中国慈善,出现了全新的事物与观念,但仍保存着部分传统习惯。梳理中国慈善的传统历史与两次转型可知,中国慈善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理想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其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聚焦中国     
时政 中国民政部在中华慈善大会上公布了第一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 要(2006-2010)》,旨在开创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局面。《纲要》的主要目标 是广泛传播慈善文化、公民的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大中城市建 立慈善服务网点;兴办慈善福利机构以及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后期,圈地运动所导致的英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使得贫困和流民问题逐渐成为影响英国社会的核心问题,在官方的济贫法制度出现以前,英国民间慈善救济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民间慈善救济表现为分散性慈善救济和有组织的慈善救济两种形式。民间慈善救济的兴起不仅为缓解英国社会的贫困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推动了英国官方济贫法制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民初中国的国际慈善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长期受仁爱、兼爱和大同思想的熏陶,自古就形成了深厚的世界主义传统;近代西方互助学说的传入、外人在华的救济活动等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从事国际慈善的信心;在开展对外援助时,各界则把人道主义与传播中国文化、改善外交环境等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提升了国际慈善活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41—1962年间存在于浙江宁波鄞县一带的片云堂,是由本籍旅南洋著名侨领胡嘉烈所创办。其初衷旨在救济因战争而处于沦陷中的乡邻,后逐渐扩大施赈对象与受助区域。片云堂的22年风雨历程,既经历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大政治转折期,也实现了自身由传统善堂向近现代慈善公益团体的有效转型。它既是海外华侨创办国内善堂的一个成功案例,也是近代地方慈善机构寻求生存的一个真实缩影。从其运作模式中,当代慈善公益组织可以借鉴到平等慈善观、尊重受助者、董事管理制和公信力建设等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刘宗志 《中国减灾》2007,(10):45-45
清代慈善活动比较发达,到了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慈善事业也开始近代化。慈善的变化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西方国家间的接触和交流,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6):29-29
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慈善工作的通知》(湘办[2006]22号)。《通知》明确,从2006年起,每年10月份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为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活动(原则上每年一次)。在自愿的前提下,机关、学校、部队、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捐出一日的办公经费,干部职工每人捐出一日的工资。活动募集的资金归口到全省各级慈善会管理,纳入慈善基金体系,专项用于救助困难群众。每年10月15日前后定为“慈善宣传日”。通知强调,各级各部门应支持和协助各级慈善组织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一些影响面大的社会救助项目和救助活动。各级慈善组织接收的所有捐赠款物,必须全部用于安老、扶幼、助医、助学、济困、赈灾等慈善救助活动和其他慈善公益事业。由慈善组织建立专户专账管理,严格按捐赠人的意愿开展慈善救助项目或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接受和分配情况,定期接受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除中央统一安排的民政经常性社会募捐活动、大灾之年以政府名义开展的赈灾募捐、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募基金会开展的募捐以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劝募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曾任两广总督,其间,香港华商在中法战争中向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法军情报,协助他筹措巨额军费,对中国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特殊贡献。香港华商还踊跃捐款、捐物救济广东水灾,启发张之洞发展近代采矿业。为感谢香港华商对赈灾的贡献,张之洞还奏请光绪皇帝赏赐匾额给香港东华医院。  相似文献   

16.
吸取中国古、近代地震赈灾中的经验教训姚清林,马宗晋(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古、近代的地震赈灾,有经验,也有教训。从中可使我们认识到,地震赈灾必须做到有制、有别、有系统配合、有备。所谓有制,就是要形成一种科学的赈灾规范。象清朝的赈灾,有一些“常例”...  相似文献   

17.
湖北义赈会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新式绅商在上海创办的突破地域性和传统宗法乡土观念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诞生于中国传统赈务向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呈现出鲜明的近代化色彩的同时,还打上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以《申报》为中心,可以对湖北义赈会在1919年湖北水灾中的赈灾活动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8.
王绍忠 《春秋》2014,(6):38-40
正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寺院救济赈灾。魏晋至唐,慈善照顾范围日广,包括施医舍药,放粮舍粥。北魏时出现了"悲田院",宋朝建有"福田院""养济院""普济堂""育婴堂""漏泽院"等慈善机构。慈善事业薪火相传,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至清末民初,由于内忧外患,慈善事业才日渐衰弱。六名孤儿对他的影响和启发1910年11月8日,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时年28岁的安临来和26岁的安美丽,从旧金山登上了开  相似文献   

19.
吴显华  欧阳凤莲 《传承》2011,(25):74-76
中国的慈善史研究成果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但作为区域慈善史的广西慈善史研究尚未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深化对广西慈善事业研究的构想与展望,对广西慈善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首次举行的“慈善大会”上,表彰了在赈灾、扶老、助学、救孤、济困、助残等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70位个人、22个慈善机构和11个慈善项目获奖。记者注意到,在70位获奖个人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家,如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