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学理论》202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鲜明特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既包含了厚植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的价值底蕴,又凸显了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诉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党的政策思路和执政行为是否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对于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诸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持将人民作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享有的主体,对人民价值主体地位作出了新阐释,确立新时代以人民幸福为核心价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一目标体系,在赋予现代化目标新内涵的同时,共同指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价值目标的新发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有更多获得感,促进了人民价值实现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3.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 ,其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现代团体主义政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观点 ,它们分别认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团体利益 ,或者是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这些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些观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从根本上说 ,在阶级社会 ,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必然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把人民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价值目标、价值取向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遵循,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真理性认识与价值性标准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让人民诗意栖息于美丽中国;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对人民生态利益的维护与人民生态福祉的关照;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自然的先在性与自然的"人化"活动的辩证统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辩证统一、自然大美与人文至美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利益的起源出发,分析了公共政策三种不同的利益取向,提出公共政策必须坚持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强调制定公共政策必须追求公共精神,促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7,(4)
<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意蕴双传学在1月1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党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根本立场,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价值,对于推动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道理的有力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人民主体地位作出了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在主体形态上,强调人民是共同体与个体主体相统一;在主体实践中,明确人民作为创造主体和需要主体相统一;在主体利益上,注重人民利益的全面性与协调性相统一;在主体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自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新境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9.
公共卫生政策与健康利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科 《理论探讨》2005,(2):98-100
一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和道德价值取向选择,是直接关系公民生存健康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问题,而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采取最有效的卫生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是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政府在制定政策中,应当把健康问题列入行政公共卫生重点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应当坚持"低收入人口优先受益"的原则,投资向贫困和弱势群体倾斜;应当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策略,以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决策民主是决策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怎样使决策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已经成为这几年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然而,在充分重视科学手段在决策中的运用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决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带有社会价值取向的活动。在不同的决策活动中,包含着许多共同的科学技术手段;但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决策总是反映出决策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其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实际利益。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里,决策活动必然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选择,因而也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决策观点和决策依据。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这个观点就深刻阐明了我国决策活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充分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人民利益至上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党的事业发展实践表明:人民利益至上始终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之中.只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钟和 《党政论坛》2001,(6):47-48
一世界各国非执政的共产党经历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后 ,近年来力量有所恢复和发展。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 ,它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经受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冲击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苏东剧变后 ,部分共产党改变性质 ,转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 ,但大多数共产党仍保存下来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俄罗斯共产党纲领和章程规定 ,俄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主张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捍卫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利益”的政治组织。日本共产党认为 ,苏联和苏共的…  相似文献   

13.
李奋生 《学理论》2010,(19):44-4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的目的志在统一政治路线和思想认识。主要包括坚持金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和坚持党的三大作风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科学协调利益关系、利益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是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根本原则是坚持社会公平,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价值目标是调节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党的利益”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利益是以党为主体的利益,是党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它包括三个层面:党的政治利益,党的组织利益,党员个人利益。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的区别:党的利益的暂时性与人民利益的长期性;党的利益的工具性与人民利益的终极性;党的利益的有限性与人民利益的广泛性。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理论上的一致性与实践上的潜在矛盾性。对不同层面的党的利益作区别对待的三个思路:坚持民主执政,维护党的政治利益;坚持科学执政,控制党的组织利益;坚持依法执政,规范党员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利益"问题再探讨——与李玉兰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根 《理论探索》2006,26(5):56-58
党的利益是以党为主体,基于一定生产力基础上获得了一定社会内容和特性的利益。它包括三个层面:党的政治利益、党的组织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区别在于党的利益的暂时性与人民利益的长期性、党的利益的工具性与人民利益的终极性以及党的利益的有限性与人民利益的广泛性。二者的联系在于理论上的一致性与实践上的潜在矛盾性。为此,应坚持民主执政,维护党的政治利益;坚持科学执政,控制党的组织利益;坚持依法执政,规范党员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民生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和利益是民生问题的内在尺度与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是解决好人民现实利益的基本问题;民生发展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生存性和享受性的有机统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是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民生追求的价值取向是人的普遍受益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包括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本文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利益群体的维度,对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意义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一般性特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共同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殊性要求;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