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何宗教都有一项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为其信众提供日常生活合理性生存的依据.个人不会在毫无理由的条件下接受和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个人宗教性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时信仰传统宗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合理性危机是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变迁的主要原因,这种个人宗教性变迁的背后.积累着民族文化转型的巨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迅速提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感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佤族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佤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发佤文化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边疆社会治理亟待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女性就业是关系女性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在文化观念守旧、制度保障缺位、自身职业发展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女性在就业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为实现女性的就业促进和两性的和谐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大多都通过立法、行政、社会等多元化途径,构建起以立法保障为基础,政府支持为主导,社会力量为援助的多元化社会支持模式,为我国女性的就业促进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调查摸清佤族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分析《司岗里》史诗的人类学价值、沧源崖画中的部落文化史、剽牛与佤族盟誓文化、佤王宴中的自然生态观、佤族歌舞音乐语言中的知识表达等标志性佤族文化的民族特征,可以充分体现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佤族仪式、传统文化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佤族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思想行为教育等佤族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个性所在,体现佤族文化软实力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应通过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做深做实做高节日文化、实施开放性佤文化人才战略等举措,让优秀的佤族传统文化资源真正走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轨道,为重新构建佤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和智慧,为临沧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样性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方向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社会文本”所再现出来的“女性形象”,相当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大众对于女性相关角色的定义与认知。近几年来,在媒介中造成热门话题的女星写真集,其文本中所再现出的女性形象与性意识,是否能脱离男性观点的女性既有形象,而展现出一种女性主体的能动性,是主要的研究焦点。考量“风格”和“内容特色”两个条件,进行符号学分析发现,写真集中所展现出的女性特质与女性性意识具有4个特点:1.柔弱、迷惑无助、服从与被动的女人形象;2.被窥看的客体,以满足窥看者;3.文本里充斥着阳具象征物,女性在里面仍被视为性玩物;4.看似多元互异的女性风貌,其实大多是社会里既定的女性形象。文本里所再现的女性形象,正如反色情女性主义所说的,是社会里性别权力关系不平等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丽莉雅娜·哈比亚诺维奇·朱洛维奇是当今东、南欧文坛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大多涉及情感、两性及家庭等女性特色的主题,主要探讨了女性的角色以及女性的自由、平等等问题。她的小说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广大读者可以了解到在宗教、社会矛盾错综局面下女性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发现,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地人的人口结构、经济类型以及特殊的风俗习惯都对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有着深刻影响。云南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及其所受影响因素都具有充分的复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现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女性研究是其中之一。女性研究的发展为女性发展及与女性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方法支持、政策建议、精神动力,因而促进了女性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茅盾早年致力于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研究,除了理论上的关注,他还在小说中创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野蔷薇》即是茅盾对时代女性的塑造。他在他的女主角身上所闪现出复杂矛盾的心绪:尽管在作品中他大多采用的是女性视角,但是男权意识却挥之不去,成为他难以跨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失业问题在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背景下显得异常突出,如果我们在失业人员的前面再加上女性两个字,就会使这一社会现象徒增几分酸楚与悲凉。对北京市西城区下岗失业女性的调查发现:她们大多处于中年,参加工作年限长,失业持续时间久,学历层次低,大部分存在婚姻关系。失业对女性及其本人的影响很大,她们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感、焦虑症、抑郁症、挫折感、恐怖症等倾向。促使女性产生以上不正常心理特征的直接原因是失业,根本原因是经济来源减少或丧失。  相似文献   

11.
孔子作为古代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最早发现了人,他的“仁”、“礼”同构伦理体系,特别是“泛爱众”思想,使他能够在男女社会分工、内外有别现象既成的前提下,重视妇女的作用,特别是她们在家庭中的作用,强调要尊重妇女、爱护妇女、孝敬母亲。当然,他的旨在“恢复周礼”、维护等级阶级差别的思想、重“阳”的逻辑前提,为后世儒教歧视、压制女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对妇女基本人权的侵犯,随着家庭暴力问题的日益突出,联合国及其成员国越来越关注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发展与完善.以妇女人权公约为尺度进行考察,我国应当通过制定专项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警察机构的职能、对婚内强奸进行明文规定、设立民事保护令制度以及在法院开设家庭暴力专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立法,更好地保护妇女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对女性教育的期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注弱势群体的女性教育,使女性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全面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使女性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加强女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女性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加强女性爱国主义教育使女性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革命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不缠足运动的发展、生活风尚的变化、妇女受教育的扩大以及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等方面都说明了国民革命推动了妇女由传统“女人”向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清末留日女子是中国女性大规模走向海外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其艰难的留学及悲壮的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不仅为国内即将中断的女学保留了一线余脉,而且赢得了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促进了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为女性步入社会准备了必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充当了女界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和桥梁.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妇女是当今社会一个相对弱势的边缘群体,逐步解决她们的发展问题,既可以缩小社会底层的人群数量,稳定社会生活,也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进步。为达这一目的,既要分析制约农村青年妇女发展的因素,也要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青年妇女发展问题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向警予的女子教育思想彻底否定了以培养贤母良妻为目标的迎合宗法社会需要的封建主义附属品妇女教育观;同时超越了维新派“兴国智民”和“相夫教子”相结合的仍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改良主义妇女教育现;也不同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借兴女学来培养妇女革命人才,以达到实现政治变革目的的妇女教育观。向警予提出了“准备改造社会的工具”的女子教育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革新女子教育的理念,并指出要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加以革新。同时站在稳固民主政治和妇女解放基础的高度,提出了“从平民教育中划分女子平民教育”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村社区中留守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化的大潮中 ,农村出现的“3 86199部队”现象对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实现这一类社区走向城市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农村社区女性的现实生活方式比较落后 ,难以带动整个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女性生活方式现状及其生活方式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助于依托女性组织 ,借助社区主要劳动力缺失的机会而使女性获得发展机遇 ,实现女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浅论女性话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女性话语是女性意识的反映,标志着女性对男性传统话语霸权的反抗与反拨,而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对自身作为一个相对于男性的群体、对自身所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识.如果性别不会消失,性别或社会性别差异就会永远存在.强调女性主体性,不仅要改变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关系,而且要改变女性对于国家的从属关系.女性话语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